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Pb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对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400μmol/L)Pb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耐性指数大于1,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抗氧化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当Pb浓度400μmol/L时,双穗雀稗生长受到抑制,叶尖发黄,根系耐性指数小于1,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200μmol/L Pb胁迫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在12 d时达到最大。双穗雀稗主要通过地下部和地上部迁移富集Pb,迁移富集量与水体中Pb浓度表现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转运系数小于1,不属于Pb超积累植物,但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Pb浓度,因而双穗雀稗既是消落带植被重建的优良物种,也能较好修复水体中的Pb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水体消落带重金属胁迫处理下双穗雀稗和狗牙根的生长情况以及重金属在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迁移富集情况,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Cu2+和Cd2+的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双穗雀稗均能承受较高浓度的Cu胁迫,双穗雀稗比狗牙根能承受更高浓度的Cd胁迫;Cu在狗牙根中迁移富集量大于双穗雀稗,而Cd在双穗雀稗中的迁移富集量大于狗牙根;Cu和Cd胁迫时,两植物在不出现中毒现象的浓度范围内,富集量与胁迫离子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富集量均表现为地下部远大于地上部;Cu和Cd在狗牙根、双穗雀稗中的转运系数(TF)均小于1,不是Cu和Cd的超富集植物,但均能较好地修复铜、镉污染,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和Cu、Cd污染修复的优良物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2+胁迫对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生理特性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新芽数、叶绿素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在受铅胁迫初期明显升高,最高点分别是7个、1.67 mg/L、790 U/g FW、160 U/g·min;但随着Pb2+浓度的增大,都呈下降趋势,最低点分别是0个、0.62 mg/L,110 U/g FW、60 U/g·min;双穗雀稗叶片的SOD活性则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双穗雀稗叶片富集的铅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中(分别是45.07%~34.54%),其次为细胞质,而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量最低。双穗雀稗地上部分铅含量随铅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外源铅浓度达到80 mg/L时,双穗雀稗生长22 d后,地上部分富集铅量达到最大值,为773.43 mg/kg。在铅污染的水体、土壤植物修复中,双穗雀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树种,采用砂土培养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铬(Cr)和铅(Pb)胁迫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受抑程度、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随之变大,尤其是对地径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00mg/L Pb胁迫下柳杉幼苗生长的增长率较CK低27.28%;柳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则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50mg/L Cr胁迫下柳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8.66mg/L,较CK差异显著;柳杉根系对重金属Cd、Cr和Pb的吸收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最高,分别达17.71、10.45和6.87,其中Cd和Pb在柳杉植株中的吸收富集量依次为根茎叶,Cr依次为根叶茎;Cr不同胁迫浓度的转运系数均高于Cd和Pb,100mg/L Cr的幼苗转运系数达1.23,能有效吸收转运土壤中的重金属。柳杉对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将其作为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树种,采用砂土培养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铬(Cr)和铅(Pb)胁迫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受抑程度、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随之变大,尤其是对地径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00 mg/L Pb胁迫下柳杉幼苗生长的增长率较CK低27.28%;柳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则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50 mg/L Cr胁迫下柳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8.66 mg/L,较CK差异显著;柳杉根系对重金属Cd、Cr和Pb的吸收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最高,分别达17.71、10.45和6.87,其中Cd和Pb在柳杉植株中的吸收富集量依次为根>茎>叶,Cr依次为根>叶>茎;Cr不同胁迫浓度的转运系数均高于Cd和Pb,100 mg/L Cr的幼苗转运系数达1.23,能有效吸收转运土壤中的重金属.柳杉对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将其作为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6.
氮、磷、硫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吸收Cr(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以用25%Hoagland's营养液培养的植株作为对照,研究无机营养元素氮、磷、硫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吸收六价铬[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氏禾根系对Cr(Ⅵ)的吸收符合系Michaelis-Menten方程,其米氏常数(K_m)为91.84μmol/L。与全素培养条件相比,在缺氮、缺硫条件下,李氏禾的根系吸收位点与Cr(Ⅵ)的亲和力增加,根系分泌物能增加土壤中难溶性铬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对Cr(Ⅵ)的吸收;而在缺磷培养条件下,根系分泌物不利于土壤中难溶性铬的溶出,缺磷条件对李氏禾吸收Cr(Ⅵ)存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由研究结果可知,适当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李氏禾对Cr(Ⅵ)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培法,研究不同价态铬Cr(Ⅵ)和Cr(Ⅲ)对玉米幼苗铬吸收曲线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幼苗对Cr(Ⅵ)和Cr(Ⅲ)的吸收符合Michaelis-Menten模拟曲线方程特征,随着Cr(Ⅵ)和Cr(Ⅲ)处理浓度的升高,玉米幼苗地上部、根系及整株的Cr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幼苗体内的Cr主要富集在根部,很少往地上部分转运;(2)Cr(Ⅲ)与玉米幼苗根细胞吸收位点的亲和力小于Cr(Ⅵ),但玉米幼苗根系对Cr(Ⅲ)的吸收速率和吸收能力要明显高于Cr(Ⅵ),这可能是玉米幼苗对Cr(Ⅲ)的生物富集能力高于Cr(Ⅵ)的原因之一;(3)Cr(Ⅵ)对玉米幼苗的毒害要高于Cr(Ⅲ),表现在Cr(Ⅵ)对玉米幼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性状及根系参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影响要大于Cr(Ⅲ),尤其在较高浓度Cr(Ⅵ)时,玉米幼苗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叶色枯萎,根系发黄腐烂,类似盐胁迫症状;虽然,在低浓度下Cr(Ⅲ)对玉米幼苗的毒害程度较小,但在较高浓度下还是表现了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铁酸镍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Yoshida溶液)试验,设置对照、Cr(Ⅵ)胁迫和光催化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7优88和7优370)幼苗苗长、根长、叶绿素、铬含量、干物质量及铬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Cr(Ⅵ)胁迫显著抑制两个水稻品种的苗长和根长,降低叶绿素含量,破坏活性氧清除系统,引起丙二醛积累,阻碍水稻幼苗正常生长。与对照处理相比,Cr(Ⅵ)胁迫处理苗长降低10.4%~14.6%,根长降低57.8%~59.5%,叶绿素含量减少38.4%~42.6%,丙二醛含量增加82.9%~86.6%,地上部Cr(Ⅵ)含量增加66~130倍,植株干物质量降低10.4%~13.1%。光催化处理显著缓解了水稻受到的Cr(Ⅵ)毒害,与Cr(Ⅵ)胁迫处理相比,光催化处理后苗长和根长平均增加17.6%和73.8%,Cr(Ⅵ)含量降低50.4%~50.7%,干物质量增加4.9%~5.9%,总铬积累量减少25.9%~27.8%,丙二醛含量降低28.9%~30.6%,植株生长状况明显改善。然而,与对照相比,光催化处理干物质减少5.1%~8.9%。研究表明,Cr(Ⅵ)胁迫显著抑制了水稻生长,铁酸镍可见光催化还原可有效缓解植株Cr(Ⅵ)毒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新的铬渣解毒技术,利用浸提交换法对铬渣中Cr(Ⅵ)在NaCl、NaOH、Na3PO4、NaNO3、Na2CO3和Na2SO4溶液中的浸出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NaOH、Na3PO4和NaNO3溶液中,Cr(Ⅵ)的浸出率无明显提高,而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对Cr(Ⅵ)的浸出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Na2SO4和Na2CO3溶液浓度为0.25 mol/L时,Cr(Ⅵ)浸出率分别为56%和77%,并且Cr(Ⅵ)的浸出率随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出率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公式,表明Na2SO4和Na2CO3对铬渣中Cr(Ⅵ)的浸出机理为离子交换;吸附平衡常数的拟合值表明,Na2SO4溶液对Cr(Ⅵ)的浸出能力大于Na2SO4溶液。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r6+(0、0.05、0.15、0.25、0.35、0.45、0.55mg/L)和不同质量浓度Pb2+(0、0.05、0.10、0.15、0.25、0.35、0.50mg/L)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伤害机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Cr6+对水稻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0.25mg/L)促高(0.25mg/L)抑,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r6+对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也表现为低促高抑;水稻幼苗体内Cr6+含量以较大苗龄的较高,且其随着培养液中Cr6+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b2+对水稻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0.15mg/L)促高(0.15mg/L)抑,且其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Pb2+对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也表现为低促高抑,且水稻幼苗苗龄越大,其对Pb2+污染的抵抗力越差;水稻幼苗体内Pb2+含量以较大苗龄的较高,但相同苗龄水稻体内Pb2+含量与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呈反比。  相似文献   

11.
Cr(Ⅵ)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我国Cr(Ⅵ)污染的状况及毒性,然后重点介绍了铬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以及研究现状,包括铬污染水体的微生物还原、微生物吸附、植物吸附,以及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及植物修复.相对于植物修复而言,微生物在治理Cr(Ⅵ)污染水体及土壤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ASE提取IC-ICP-MS联用测定茶叶中Cr(Ⅲ)和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离子色谱(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建立了茶叶中Cr(Ⅲ)和Cr(Ⅵ)的分析方法。样品使用0.04 mol/L EDTA二钠盐和硝酸铵溶液(p H为7.0~7.5)在80℃和1 600 psi压力下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净化。以0.075 mol/L的硝酸铵作为流动相,AG7色谱柱分离后用ICP-MS测定。结果表明,Cr(Ⅲ)和Cr(Ⅵ)在0~10.0μg/L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达到0.03μg/L。以实际茶叶样品为基体,在1.0μg/L浓度水平下,Cr(Ⅲ)和Cr(Ⅵ)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2%~89.2%、78.8%~79.4%,RSD4%(n=7)。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同时测定2种价态的优点,适合批量、准确测定茶叶中2种价态铬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及盐碱对二月兰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及盐碱对二月兰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以二月兰为材料,以不加Pb、Cd和盐碱为对照,研究在不同浓度的盐碱和重金属胁迫下(轻度、中度、重度、Pb、Pb+Cd、轻度+Pb、中度+Pb、重度+Pb、轻度+Pb+Cd、中度+Pb+Cd、重度+Pb+Cd),二月兰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轻度盐碱胁迫处理对二月兰叶片和根系细胞膜透性影响很小,叶片和根系的MD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5.6%、9.0%;500mg/LPb单一胁迫处理对二月兰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6%、0.69%、6.25%,但Pb+Cd复合胁迫处理对二月兰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中类胡萝卜素对胁迫处理更敏感;盐碱胁迫和盐碱与Pb、Cd复合胁迫中,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和Pro含量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根系中POD活性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叶片。[结论]二月兰能耐轻度盐碱及Pb(500mg/L)的复合胁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r(Ⅵ)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EH5(简称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四季青小白菜幼苗的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向等体积、含有不同Cr(Ⅵ)质量浓度(0、1、2、3、4、5 mg/L)的水培营养液中按体积比1%添加菌悬液(菌悬液OD_(600nm)≈4),考察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及铬含量的影响。【结果】(1)Cr(Ⅵ)质量浓度越高,Cr(Ⅵ)毒性抑制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蛋白质、叶绿素合成的效果越显著。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最高Cr(Ⅵ)质量浓度(5 mg/L)对比下,小白菜幼苗茎长、根长、鲜重、叶绿素总量及蛋白质含量比不加菌E对照分别增加98.10%、5.32%、90.49%、10.07%、11.11%。(2)随着Cr(Ⅵ)胁迫质量浓度升高,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质量浓度1~5 mg/L下,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分别降低19.60%、17.05%、58.85%、28.19%、11.66%。在Cr(Ⅵ)胁迫质量浓度≤4 mg/L时,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有所降低,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4 mg/L),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提高11.51%。(3)Cr(Ⅵ)胁迫质量浓度越高,小白菜幼苗体内(根、茎叶)Cr含量越高。加入菌株E后,小白菜幼苗根、茎叶部分的Cr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添加菌株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r(Ⅵ)对小白菜幼苗的生长毒性以及Cr(Ⅵ)诱导的氧化胁迫,并降低小白菜幼苗对Cr(Ⅵ)的可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铅胁迫对金盏银盘的生长及其根系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模拟试验,在不同质量浓度(5、10、20、50、100 mg.L-1)铅(Pb)处理下,研究沼生药用植物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根系长度和根活力、根系的耐性指数、体内Pb的质量分数与分布。结果表明:Pb处理质量浓度≤20 mg.L-1时,对金盏银盘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Pb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生物量和根长开始下降,当Pb处理质量浓度达100 mg.L-1时,其生物量和根长均极显著降低(P<0.01)。各质量浓度处理下的金盏银盘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且都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Pb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金盏银盘体内各部位Pb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叶和茎的Pb质量分数在Pb处理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达到最大;而根系在Pb处理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Pb质量分数最大,对铅的积累显著,质量分数高达2 080.89 mg.kg-1。在Pb处理同质量浓度下,Pb在各部位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根系、茎、叶。各处理质量浓度下的转移系数均小于0.1。在Pb处理质量浓度为10~20 mg.L-1时,金盏银盘的根系耐性指数大于1.0;随着Pb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根系耐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铝胁迫下外源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不同耐性油菜品种(华油2790和中双7号)根系形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水培法,用分光光度计、根系扫描仪等测定0 μmol/L、50 μmol/L、100μmol/L、200 μmol/L铝和20 μmol/L柠檬酸或苹果酸瓦作处理下油菜根系的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各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铜离子就能够明显抑制青菜根系的伸长,1μmol/L Cu2 处理,根系伸长量为对照的71.64%;3μmol/L Cu2 处理,根系伸长量下降为对照的26.12%。不同浓度的Cu2 处理能降低青菜幼苗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在低浓度的Cu2 (≤5μmol/L)处理下,青菜根系生物量却有上升的趋势。5μmol/L Cu2 处理,青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的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10μmol/L Cu2 处理,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减少了45.24%和50.69%。  相似文献   

18.
铅(Pb)胁迫对黄菖蒲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铅(Pb)胁迫对黄菖蒲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为材料,采用沙培方法,对不同Pb浓度(0、24、、68、1、0 mmol/L)和处理时间(71、42、12、8 d)胁迫下植物的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黄菖蒲植物叶绿素含量随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时间的延长相同Pb处理下叶绿素的含量先降后升。在6 mmol/L以上浓度Pb胁迫下,黄菖蒲叶片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Pb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脯氨酸在Pb胁迫下出现相对更大幅度的上升,可能是使黄菖蒲提高诱导胁迫抗性的主要调节物质之一。[结论]初步揭示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黄菖蒲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Pb胁迫下黄菖蒲生理生化指标与Pb耐性能力的相关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与杂交稻(H)生长及重金属Pb、Cr、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I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增强了Pb、Cr、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并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提高米粒中Cr的含量。研究结果还表明,水分管理对Cr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于Pb和Cd。Pb、Cd在水稻体内含量呈现根茎叶米粒,而Cr则为米粒/茎叶根,且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米粒富集Cr的影响较杂交稻(H)大。可见,干湿交替模式虽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增产,同时却显著提高了Cd和Cr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在采取相应水分管理模式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时应充分考虑水稻对不同重金属类型的响应差异,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当前农田环境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0.
铅对光头稗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试验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铅污染对农田杂草光头稗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分析测定了其抗性生理指标的改变以及叶片和根的Pb富集含量。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污染(<50 mg.L-1)对光头稗幼苗的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甚至促进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均略微升高。但随Pb浓度增加(50~400 mg.L-1)则显示出一定的负效应,光头稗与对照组相比,植株矮小,根短且数目少,植株干重、鲜重均显著减少,叶片发黄,叶片色素含量下降。同时,随Pb浓度增加,叶片和根中的Pb含量增加,叶片和根细胞膜透性增大,电导率显著升高,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上升,抗氧化保护酶POD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而SOD活性先增后减,可见这两种保护性酶均可被激活以抵抗铅胁迫,但POD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