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2017,(11)
<正>回顾浙江省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历程,从旧村改造探索起步,以"道路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化"建设,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及2013年至今的同步推进城乡集聚建设和美丽乡村提升等五个阶段。美丽乡村建设从"普惠式"向"精品式"转变,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逐步形成了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大变化的美丽乡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7,(6)
<正>浙江省瑞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和积累已初具成效,并于2015年10月成功获评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完成了《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13—2017)》的阶段性目标,但如何做好后期管护、发挥成果实效仍值得深思。对此,瑞安市将以精品示范村落、美丽乡村精品线、特色小镇、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与生活垃圾分  相似文献   

3.
傅得芳 《新农村》2015,(1):10-11
<正>金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旅游文化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特色村,是"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农办对全区508个村(居)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6,(9)
正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以"古城临海、美丽乡村"为主题,编制了2012—2016年临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富有临海特色的美丽乡村,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以来,全市共启动43个村进行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完成了162个项目,总投资达2.59亿元,共打造了台州市级先进镇6个,精品村14个、特色景观带6条,荣获了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中国美丽乡村典范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美丽中国"发展理念,并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势在必行.浙江省自200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来,截至2020年底,几乎达成美丽乡村的全面构建.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评估和分析,研究总结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阐述了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7,(6)
<正>"十三五"时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转型期。2016年省委印发《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要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成更高水平的美丽乡村。结合绍兴实际,如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彰显特色,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7,(10)
<正>浙江省衢州市2016年开始以美丽乡村"一县一带"创建为引领,以景区村创建为抓手,按"乡土化可操作、低成本可复制、长效化可持续,村村是景点、线线有风情、全域成景区"的新思路,着力打造"美丽于形、魅力于心、形神兼备、村景一体"的美丽乡村升级版。1.致力"回得去",以乡土化可操作守望乡愁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取材、因势利导,突出乡土村韵、体现本质特色,着力打造能够吸引人回去、让回去的人  相似文献   

8.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美丽”的传承与嬗变的具体路径,是类似山区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6,(6)
正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以"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为抓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积极提升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山水美、农家富、机制新、社会和"的美丽乡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2013年,德清县被授予"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荣誉称号;2014年成功召开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美丽乡村升级版是从德清起步的"。1.做法和成效(1)以"山水美"为要求,全力打造美丽宜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浙江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模式。绍兴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茶文化气息浓厚。该文从王化村实际情况入手,通过"茶香王化"品牌建设,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地探索了该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姜锴  徐兆云 《新农村》2011,(11):8-11
浙江省龙游县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坚持"十美"标准,即美的组织、美的布局、美的产业、美的文化、美的环境、美的服务、美的乡风、美的庭院、美的生活、美的机制,注重植入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坚持"村、景、文、游、业"五位一体,彰显文化特色,用文化装点"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一时间席卷全国,浙江省也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然而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乡村的积极发展。旨在发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推动浙江省"美丽乡村"更好、更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浪中,欠发达地区乡村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问题。以江西省吉水县江家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为实例,探索通过分析乡村格局、文化特色、建筑风貌、发展价值及潜力等要素,从经济、文化、建筑三大内容着手,区域联动,城乡统筹,规划先行,保护传统建筑,突出乡土地域特色,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20,(6)
正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海岛样板。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美丽海岛"精品(特色)村100个,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35个,建设省市美丽乡村精品村41个,建成AAA级景区村24个,打造美丽海岛生态廊道、主题风景线14条。四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美丽乡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溪镇牢牢把握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为经济薄弱的山里村争取了250万元的专项经费补助;同时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将公共艺术导入山里村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以"慢生活、亲自然、更和谐"的理念推进乡村再造和地方重塑,寻求城乡文化认同与和谐发展,让农业更有创意,让农村更加美丽,让农民更加富裕。山里村的实践成果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第二阶段(2016-2020)的收官之年,为了测算"美丽乡村"建设对浙江乡村经济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2017年由浙江省33县组成的825条数据来评估其效应,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美丽乡村建设对浙江乡村经济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仍应继续落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景区村庄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设与发展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与景区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景区村庄特色体验项目主要有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健身、研学旅行4种类型,并存在着同质化、档次低、参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应从村庄特色魅力乡村文化、社区村民参与、融入文化创意3个方面开发与设置体验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层次与品味。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20,(7)
正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在全省推行并实施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以"农民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定位,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2019年,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发文要求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进而不融"和"融而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39-2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其后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加快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文献,对比国内外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发现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模式单一、深度不够、静态展现、推广无力等问题。通过分析形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我国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统筹建设美丽乡村,优化顶层设计,提高政府作为;摒弃千篇一律的发展方式,重点挖掘特色文化,开辟特色路线,善用品牌效应;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专业性人才;深化文化价值,提升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20.
<正>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辖22个村民小组,全村830户3196人,现有水田147公顷、旱土32公顷。近年来,平安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油茶小镇,改善人居环境,培育乡村文化,展现出生态文明新农村的美丽形象,相继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湖湘文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