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 areolata 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下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隐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2.
自1991 年开始分别对浙江安吉和福建建阳的两种类型的毛竹纸浆林的丰产结构进行了4 年的定位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毛竹纸浆纯林的丰产结构,以竹林密度为3000 株/hm 2、林分年龄结构组成为1 度竹∶2 度竹= 7∶3 等林分结构因子组合的竹林的生产力最高,其新竹度产量高达31.1t/hm 2;并根据新竹产量与竹林密度和林分年龄组成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新竹产量的预测模型。对于毛竹—阔叶树纸浆混交林,影响其生产力最重要的林分结构因子是树种组成,即毛竹与阔叶树的混交比,其次是混交林中的立竹量,其中以混交比∑D竹2∶∑D树2= 8∶2、林分立竹量为2100 株/hm 2 等林分结构因子组合的毛竹—阔叶树纸浆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其新竹度产量达22.8t/hm 2。  相似文献   

3.
浙江庆元杉木种子园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省庆元县庆元林场杉木种子园13a种子产量系列和影响杉木种子园产量的生物因(X1~X3)、气象因子(X6~X14)及产地因子(X4~X5)等资料为依据,在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构成影响产量主导因子的基础上,分别研建了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多元线性模型:杉木种子园年度单位面积种子平均产量Y1=60.04746+0.00167X7(年降水量)-0.11695X8.9(开花期低温指数)-0.01579X10  相似文献   

4.
竹缺爪螨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毛竹上重要害螨一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Rimanda)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研究表明:毛竹叶片受害程度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含水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其数学模型分别为:Y叶绿素=1.5-0.2185X(R=-0.97);Y总糖=4.586-0.81X(R=-0.98);Y还原糖=3.143-0.3868X(R=-0.94);Y含水量=30.49-5.15X(R=-0.90)。并对综合治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相似文献   

6.
应用正交旋转设计确定银中杨最佳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进行田间配方施肥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银中杨施肥效应回归方程:Y=5.2516+0.2310X1+0.2513X2-0.2188X1X2-0.1362X21+0.1397X22,确定在本地区,磷肥是林木生长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增施磷肥补施氮肥,并注意其配比是该区促进林木丰产的重要措施。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362g/株,P2O5174g/株,氮和磷的最佳配比为N:P2O5=1∶0.48。  相似文献   

7.
用对鳞翅目比较敏感的4种苏云金杆菌菌液浸渍马尾松针叶,喂食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5天后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1=1.0635+0.4515x,Y2=-1.4470+0.8130x,Y3=0.2059+0.615x,Y4=3.0026+0.1179x;半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5.2368x108、8.5171x107、6.2374x107和8.7648x1015cell/ml。以3x108cell/ml浓度感染4龄幼虫,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7473、3.5572、4.8177、16.0862天。结果表明:Bt(2)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次于Bt(3),但致死中时间最短,可供生产上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8.
影响闽南山地巨尾枕生长的土壤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巨尾桉林分生长及要下土壤调查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探讨影响闽南山地巨尾桉生长的土壤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限制闽南山地巨尾桉速生丰产的土壤主导因子为土壤毛管持水量、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厚度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544+0.157X5+0.059X2+0.034X1+0.327X8。  相似文献   

9.
利用巨尾桉林分生长及要下土壤调查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探讨影响闽南山地巨尾桉生长的土壤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限制闽南山地巨尾桉速生丰产的土壤主导因子为土壤毛管持水量、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厚度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544+0.157X5+0.059X2+0.034X1+0.327X8。  相似文献   

10.
银杏人工授粉最佳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最佳人工授粉期表现为全枝有1/2~2/3的雌授粉孔分泌约为孔径2倍液珠,利用银杏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活动积温(X1)、日照对数(X2)、降水量(X3),预测预报人工授粉最佳期(Y)的理论方程为Y=20.1947+0.0039632X1+0.0247408X2+0.0028649X3,多年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践后,银杏产量以每年8.23%的递增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对粗放经营的苦竹林林分结构与竹笋产出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软件构建了竹笋产量与立竹年龄结构的关系模型:Y=9192.375+0.02027N+0.12607D-0.11412X1+0.24912X2+0.33746X3-0.09919X4(R=0.94),提出了在粗放经营初期的优化年龄结构,立竹度7200~8100株/hm^2时竹笋产出高,1—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相似文献   

12.
毛竹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笋产量的12个因子(立地等级、表土层厚度、均匀度、整齐度、立竹密度、Ⅰ度竹立竹密度、Ⅱ度竹立竹密度、Ⅲ度竹立竹密度、Ⅳ度竹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大年竹立竹密度、大年竹株数百分比)的调查,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笋产量预测模型:Y出笋数=-73.1785+0.5890X1—0.4401X2+0.6464X3+227.5612X4,其中立竹密度X1和大年竹株数百分比X4对笋产量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不同立竹密度下茶秆竹林生长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茶秆竹林发笋量、成竹数、笋产量、生物量等指标对立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立竹密度升高,成竹率逐渐降低,9 000株.hm-2和11 250株.hm-2的立竹密度既确保了有较高的发笋量,也使成竹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产笋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高值,说明11 250株.hm-2是对产笋量有突出影响的密度设置,在生产中其它条件相似情况下,进行产笋量控制时可以该密度为优先选择。随着立竹密度增加,地上部分全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大,地下部分全重持续升高,在13 500株.hm-2时达到最大,总生物量持续上升,其中13 500株.hm-2的总生物量是6 750株.hm-2时的1.33倍。  相似文献   

14.
林地覆盖糠壳对金佛山方竹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地覆盖糠壳能明显增加当年小径笋产量,来年大径笋产量。与对照相比,连续两年覆盖处理能增加毛笋产量257.06%;当年覆盖可增加毛笋产量77.79%。与相同林分理论产笋量比较,可增加毛笋产量35-40%,因此,糠壳及相似物可用于生产上提高方竹林笋产量。  相似文献   

15.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16.
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麻竹笋用林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灌溉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前三者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笋产量与灌溉次数呈直线相关,竹笋产量随灌水间隔时间增长而减少。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施肥量、立竹密度、灌溉、截梢。提出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的优化模式为:施肥量为1800kg/hm^2,立竹密度为3600株/hm^2,灌溉为发笋期连晴10d浇水1次,截梢是保留竹秆高4m为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毛竹主要产区浙江省安吉县灵峰寺林场试验林的三个区组中,根据立竹直径分布规律确定样竹处理数后,随机布置总共30套秆流收集装置,持续观察21个月,共获91次秆流水。测定每次秆流水量并分析其N、P、K、Ca、Mg含量以研究毛竹林内秆流的变化动态及其养分输入。结果表明:秆流水中不含Ca,其它四元素的年输入量分别为N-1.8557,P-0.0072,K-0.7849,Mg-0.1569,Kg.ha-1;年秆流量为年降水量的12.5%,无论次、月秆流量与相应降水量均为紧密线性相关,但与立竹粗度为显著非线性相关;其它因子,如:立竹所处的坡位、坡向,竹林密度,钩梢强度,立竹分布状况,植株个体表面结构特征等,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竹秆流的产生和大小。  相似文献   

18.
竹笋专用有机肥在笔竹笋用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笔竹笋用林施用不同量竹笋专用有机肥,并与相应的专施氮肥相比较。结果表明:竹笋专用有机肥对毛竹笋用林产量影响显著,平均可使竹材产量提高20%-30%;在肥力较差的毛竹笋用林连续几年施用该有机肥,第3-第4年的增幅比第1-第2年大,土壤肥力和母竹林活力增强;但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毛笋用林施用该肥料,第3-第4年比第1-第2年增幅减小。竹笋专用有机肥能提高竹笋品质和营养,该肥料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野生福建酸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改造福建欧竹林为笋用林及其丰产经营技术,对其进行3种立竹度、3种年龄结构和3种土壤管理方式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酸竹丰产笋用林的适宜立竹度为9000~12000株/hm2,年龄结构以1~4a竹子比例各占25%为宜,土壤管理以阶梯增土法较好。  相似文献   

20.
废液胶浸胶量与竹材层压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设定的研究条件下,浸胶量对板的弹性模量和干状静曲强度无显著影响;对沸水和蒸煮静曲强度、冷水浸泡厚度膨胀率和沸水蒸煮厚度膨胀率有显著的影响且依次分别可用Y=156.345-72454x+12.006X2,Y=10.309-1.245x+0.0186X2和Y=68.267-9.906X+0.565X2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