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HK-6对大豆根系生理活性和激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鲁豆1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拌种和分枝期叶面喷施,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根系对物质吸收和合成能力的变化及SHK-6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SHK-6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还原能力和伤流量,显著促进了根系对硝态氮吸收和氨基酸合成与转化;SHK-6显著提高伤流液中各个生育期内IAA、GAs和CTKs含量,而ABA含量前期SHK-6处理是显著低于对照,生育后期显著促进了ABA的运输量;SHK-6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2.
SHK-6对不同群体下大豆花荚脱落及其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冀豆1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初花期对不同群体大豆施用SHK-6,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不同群体条件下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SHK-6能够明显的提高各个群体下的大豆产量(8.0%),在密度水平为30株/m2的条件下施用SHK-6产量达到最高.调节剂SHK一6能够提高单株花数(13.0%)、荚数(14.8%)、粒数(10.9%)、荚重(16.4%)、粒重(12.3%),并且能够提高百粒重(2.4%)、粒茎比(15.0%).虽然SHK-6处理也增加不同密度水平下的花荚脱落数,但对脱落率没有影响.SHK-6能够降低叶面积指数(LAI)、提高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群体透光率)和下层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可见冠层结构的优化是导致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鲁豆1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号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调控的效应.结果表明:1)SHK-6处理提高了叶片蛋白质含量和改善了氨基酸组分;2)SHK -6处理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3)SHK-6处理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大豆主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同时,肽酶活性在初花期和盛荚期SHK-6处理均比对照低,而在盛花期(此期遇到干旱且高温)和子粒发育期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4.
SHK - 6对大豆株型、产量及其生理基础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黄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利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HK - 6为调节手段,研究大豆株型、 产量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基础。试验于分枝期叶面喷施SHK - 6,结果表明: 1)促进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显著提高了单株荚数、粒数和产量,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 2)修饰株型,显著降低结荚 高度,有效延缓了处理后3~4个节间的伸长,促进了上部节间的伸长; 3)显著改善了叶片生理功能,如叶片可溶性 蛋白含量、硝态氮、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4)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理活性,如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伤流量、伤流 中的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的含量。SHK - 6可以通过塑造株型,改善叶片和根系生理功能,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 同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高油大豆品种吉育202和普通大豆品种延11为试验材料,探讨在各生育期光合细菌处理对大豆的农艺性状、根瘤、脂肪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3的根长、根瘤数、根干重在始花期差异显著,处理6的农艺性状除始花期外整个生育期差异最明显;2)光合细菌含量的增加,大豆的产量和脂肪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上千旱胁迫的危害,本实验为旱作农业寻找合理的地膜覆盖方式,有效发挥地膜覆盖的抗旱作用。通过覆膜穴播与膜际条播方式种植大豆,以不覆膜种植为对照,比较两种覆膜方式对于大豆生长发育、抗旱生理特性、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上覆膜大豆比对照增产20.8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5.16%、150.00%及20.43%;行间覆膜大豆比对照增产16.97%,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2.68%、141.76%及16.98%。行上覆膜及行间覆膜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光合性能、抗旱性能等显著地高于不覆膜种植,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由此可见,行上覆膜及行间覆膜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并且两种覆膜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类型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种施肥类型对豫豆29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处理各时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成熟期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幅度的提高,除结荚期气孔导度外,以单施铵态氮肥处理提高最多,且不同叶位之间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倒3叶>倒2叶>倒1叶.因此,施用铵态氮肥能够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促进大豆生长,优化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快生根瘤菌(S inorhizobium xinjiangensis,CCBAU110T)和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T,USDA6T)接种大豆,在无菌沙培条件下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R和SHK-6研究调节剂对大豆植株及根瘤固氮的激素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根瘤菌接种条件下,BR和SHK-6处理大豆根干重和茎干重得到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瘤数、根瘤重和根瘤固氮活性.2)BR和SHK-6处理提高了根瘤固氮能力,根瘤、根和茎的含氮量得到明显提高.3)BR和SHK-6处理通过改变激素平衡来调控根瘤固氮,其中CTK/GA、CTK/IAA对根瘤固氮有正调控作用,IAA/ABA和GA/ABA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硅对大豆碳代谢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黄35和垦鉴豆43为材料,采用4个硅肥水平处理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硅处理对大豆碳代谢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处理提高了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叶片的光合能力,改变了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改善了大豆产量构成因子,促进了产量提高.施有效硅150 kg· hm-2对垦鉴豆43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8.1%~8.5%,施有效硅120 kg·hm-2对中黄35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10.2% ~ 12.9%.  相似文献   

10.
应用快生根瘤菌(S inorhizobium xinjiangensis,CCBAU110^T)和慢生根瘤茵(Brady rhizobium japonicum^T,USDA6^T)接种大豆,在无菌沙培条件下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R和SHK-6研究调节剂对大豆植株及根瘤固氮的激素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根瘤菌接种条件下,BR和SHK-6处理大豆根干重和茎干重得到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瘸数、根瘤重和根瘤固氮活性。2)BR和SHK-6处理提高了根瘤固氮能力,根瘤、根和茎的含氮量得到明显提高。3)BR和SHK-6处理通过改变激素平衡来调控根瘤固氮,其中CTK/GA、CTK/IAA对根瘤固氮有正调控作用,IAA/ABA和GA/ABA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系生长和活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孙广玉  何庸 《大豆科学》1996,15(4):317-321
本试验利用框架剖面法测定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动态和根系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根系生长过程呈S型曲线变化,形成慢生长(Ve-V3),快速生长(V3-R5)和衰老(R5),三个阶段,高峰值出现在R4-R5阶段。根系活性变化与根系生长特点相似,R1时期之前根系活性逐渐增强,R2时期之后根系活性下降。根系活性变化比根系生长提前。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仁的大小及重量对出苗速度及出苗率、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成花率以及荚果产量等有很大的影响。大粒优质种仁可提高出苗速度2~5d及出苗率3%~5%,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增多,成花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去子叶试验研究了子叶对大豆植株主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去掉一片或两片子叶抑制根系的生长,降低叶面积和干物质重量,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对大豆品种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光照长度对大豆品种各生育阶段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短光照下各类型品种的总叶片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和茎秆重均减少。叶片生长速率在不同光照长度下品种间差异不大,Ve~VT阶段的长短与叶片生长速率关系不明显。光照长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影响,不同品种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用奥普尔液肥处理土壤,可提高大豆出苗率9.1%。除鼓粒期外,其余生育期使用该液肥,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株英数增加百粒重降低;而鼓粒期施用,株高、分枝数没有变化,株英数和百粒重增加,综合效果,大豆施用奥普尔液肥,株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以上土壤处理和花期喷施效果最好,增产率分别达11.8%和9.6%;两次是复加施用,增产率达13.6%,投放产出比达1:5.3。  相似文献   

16.
气象条件对广西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新  朱国金 《大豆科学》1991,10(3):234-239
本文用1983—1985年广西春大豆区试播种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关键气象因子:播种至出苗期为土壤温度;出苗至始花期为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始花至成熟期为日照时数;出苗至成熟期为降水日数。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始花至成熟期的温度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温度日较差和降水量对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用100或300ppm的粉锈宁(三唑酮)溶液喷施花生幼苗后,植株矮壮,根系较发达,根冠比大,减少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性和光合速率,而呼吸速率没有很大差异,增加植株鲜重和干重,有利于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上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硒水平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油菜不同时期各器官含硒量。结果表明:(1)土壤加硒至15—20ppm时,油菜出现中毒。(2)随土壤硒含量增加,油菜各器官硒含量成倍增加,表明油菜富硒特点明显。(3)油菜籽中硒主要分配到菜籽饼内,菜籽油的硒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覆膜菜用大豆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菜用大豆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覆膜菜用大豆较裸地菜用大豆生育进程明显提前,在前期表现更加突出,各个阶段的生长量显著增加,主茎高度、节数、有效分枝数、鲜荚荚长、荚宽、百粒鲜重均大于裸地,采摘的鲜荚产量F测验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分枝型和主茎型各两个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2因子裂区设计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栽培水平下,分枝型中熟、中晚熟品种以每穴单株、每公顷16.0—17.0万株,主茎型中熟品种以每穴双株、每公顷20.0—22.0万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