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几种牧草蒸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蒸腾是牧草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主要环节。它能调整植株体温、缩小叶肉细胞内水分饱和差与大气水分饱和差之间的梯度,调节水分的损失,保证植物体内水分的有效利用,借以抵抗或降低水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我们在1983~1985年对五种栽培牧草蒸腾强度在生长期和生长末期的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栽培牧草在半干旱条件下对水分的需求,为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牧草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自然概况试验设在宁夏固原东部黄土丘陵区的万亩人工改良草地。海拔1600-1850米,年平均气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分条件下两种梭梭蒸腾作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梭梭柴(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persicum)是准噶尔盆地分布最广的两种植物。自梭梭主要分布在半固定半流动沙丘顶部,梭梭柴则多分布于丘间平地。对于这两种梭梭蒸腾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梭梭柴。关于白梭梭蒸腾作用的研究国内尚鲜见报道。本文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两种梭梭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极端气候条件下胡杨的水分状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蒋进 《干旱区研究》1991,8(2):35-38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主要乔木树种,并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对胡杨的生物、生态及育苗造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在极端干热条件下的水分状况研究很少。本项工作以生态生理的观点,着重研究胡杨水分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了解其在干热的沙漠环境中适应生存的能力,同时也为旱生植物的抗旱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是植物逆境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文中研究探讨了金沙江干热河谷8个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与蒸腾作用在河谷上段鹤庆县和中段元谋县的空间差异及干季转向干热季时的时序差异。结果表明:河谷上段与中段的地理变化对供试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具有明显影响,但树种不同,影响程度具有明显区别;随河谷上段及中段的地理变化,供试树种Pn在3月干季发生的升降变化与5月干热季一致,具有一定的季节稳定性。在由3月干季转向5月干热季过程中,随着干热胁迫的持续与加深,绝大部分供试树种Pn、Tr在河谷上段与中段间的差异愈趋显著。  相似文献   

5.
几种旱生植物盆栽苗木的水分关系和抗旱性排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盆栽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逐步下降时;①植物的水饱和亏缺加剧,但不同植物间仍有差别;②植物水势趋于下降,其中旱生植物梭梭变幅最大,水势最低;③各植物的蒸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旱生植物的蒸腾低于中生植物。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旱生植物苗木的生物量均大于中生植物,但梭梭例外,说明旱生植物苗木并非真正喜旱。对上述植物抗旱性的主分量分析(PCA)表明,其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梭梭>山川柽柳>多枝柽柳>乔木状沙拐枣>头状沙拐枣>红果沙拐枣>沙枣>箭杆杨。并在二维主分量坐标上可将其分为三类。旱生植物苗木的主要抗旱途径为生理性抗旱,首先是有效的吸水能力,其次是完善的保水机制。  相似文献   

6.
旱生植物冻害调查与其体内水分状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生植物冻害现象,在营造固沙林时罕见,因而往往忽视。我们于1980—1982年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营造固沙林近千亩,同时引种旱生植物20余种。但近几年发现个别种有冻梢现象,未被重视。特别是1984年冬季极端寒冷,极端最低气温≤-40℃达5天,许多旱生植物发生了中度以上的冻害,个别种死亡严重,部分种直到盛夏来临,才从根茎部萌蘖新枝,生长不良,景象萧条,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引起我们的警惕。为此进行了冻害调查和研究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做的体内水分状况方面的测定,进行冻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几种旱生植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干旱对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以及物质代谢都有很大影响。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抗旱能力不同的植物的物质代谢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干旱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对认识植物的抗旱机制,以及比较不同植物抗旱能力的强弱,选育抗旱性强的植物固沙造林都有意义。植物最基本的有机物质代谢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本文对几种旱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体内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盆栽条件下水分对植物组织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载条件下以三种梯度控水处理两个多月的6种植物,解剖观察其组织建成情况。发现水分状况对细胞组织建成有影响。且不同组织所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其中,轻度干旱(70%供水)与充分供水(100%)条件下所观察的多数组织发育良好,而中度干旱(40%供水)则组织发育不佳。证明即使对旱生植物,幼苗期足够的供水也是必须的。有关植物旱性结构以及不同水分状况下植物内部结构差异的报道,近些年来日渐增多(1-5)。但不同水  相似文献   

9.
策勒绿洲前沿两种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20 0 3年夏季 ,在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同一生境条件下 ,研究了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水势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多枝柽柳的水势低于骆驼刺的水势。多枝柽柳的蒸腾作用与得到充分水分供应的植物一致 ,而骆驼刺则表现为中午限制供水的植物类型。多枝柽柳和骆驼刺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 ,环境因子中气温、大气相对湿度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最显著 ;有效光合辐射与水势的相关性最高。大气相对湿度与水势呈正相关 ,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从两种植物表现出的水势和蒸腾作用的特点看 ,多枝柽柳较骆驼刺更适应所处的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无叶豆是我国荒漠的稀有植物,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通过对该植物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得知:其同化枝水势变化幅度较大,日变化进程为双峰型;蒸腾作用不大,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蒸腾速率同植物表面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及光照等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经观测统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植物水分运转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影响植物水分运转的主要因子有气象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CO2浓度等)、土壤的水分状况、气孔导度、植物叶面积、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阻力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蒸腾的日变化主要是由气象因子的日变化引起的,而蒸腾的年变化主要与土壤的水分状况、叶面积动态和气候条件有关。此外,组织贮存水和导管的空穴对植物的水分运转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棉花的水分状况及草炭处理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棉花蒸腾作用的日进程为平缓的单峰型,叶片正反面的蒸腾作用速率和气孔扩散阻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环境因子如光照,相对湿度等对棉花的水分状况有影响。棉花的水分状况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在施加了草炭的处理后得到了改善。试验表明,草炭的施用改善了棉花的水分状况,提高了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对棉花的生长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外生菌根真菌对杨树抗溃疡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树是我国北方用材林、防护林和农田林网中的主栽树种,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导致杨树生产力低,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发生。菌根可以促进林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增强其抗逆性,作者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漆蜡蘑[Laccaria laccata(Fr.ex Scop.) Berket]对杨树的水分、养分、生长和酶活性等生理生化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七问:干旱区的植物有什么特点?答:干旱区植物的特点,可以从总体上、形态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来谈。总体上说,干旱区植物覆盖度小;植被中优势种明显,而且常常会形成单一种的群落;植被色调比较灰暗;一般地说,花较小,并且不很鲜艳等等。干旱区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适应了当地的干旱环境,一般有两类适应干旱环境的方式:一类是旱生植物,它有强大的吸收水分的器官,并有防止减少水分蒸腾的  相似文献   

15.
盆栽条件下不同供水处理对六个树种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种供水条件下,研究了六个树种的生境土壤含水量,蒸腾速率、气孔阻抗和叶温与气温差。土壤含水量和蒸腾速率随供水量的减少而下降,气孔阻抗和叶温与气温差则增加,测定分析表明,六个树种的最优水分条件都应是充分供水,旱生树种并非喜旱,仅是耐旱而已。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旱生灌木低于乔木,其中梭梭属最低。  相似文献   

16.
罗布泊地区几种旱生植物茎、叶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布泊地区是世界最干旱地区之一。随着罗布泊的干涸,土壤高度沙化、盐渍化,形成了恶劣的干旱环境。然而,仍有一些植物在这里顽强地繁衍着,成为植物体与环境统一的明显例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旱生植物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我国也见报道,但对罗布泊这样典型干旱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从解剖学角度研究,至今仍然不多,本文力图从十种生长在罗布泊地区的植物的茎叶内部结构,探讨早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高大气CO_2浓度下C3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升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升高不仅造成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反应,而且对植物的生理、生长等都有显著影响。本文对高大气CO2浓度下C3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导度以及植物的光合、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叶片气孔密度明显降低,而气孔导度同样也下降了约30%左右。光合速率的增幅一般为50%~100%,不同植物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表现极为不一致,约为10%~70%,水分利用效率则呈上升趋势,且氮肥处理充足下的WUE增加幅度比氮肥处理不充足的大。本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业投入品,施用后部分农药会沉积在土壤中,甚至会被作物根部吸收,进入作物体内并累积于可食部位,从而导致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农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和作物脂质含量是影响作物吸收非离子型农药的关键因素,作物各部位的脂质含量是影响该类农药累积的关键因素,借助蒸腾作用向上传递是作物根部吸收传导农药的主要动力。本文重点综述了农药被作物的根部吸收、传递和累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植物吸收模型的发展及运用,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为农药归趋及应用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干旱威胁世界农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植物的抗旱性研究历来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是当前植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括和总结了我国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历史和进展,并对其进行评述,阐明植物抗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草炭处理下玉米的水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进  王周琼  马健 《干旱区研究》2003,20(2):110-113
本文对在草炭处理下玉米的水分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草炭对玉米的蒸腾作用速率 ,气孔导度等水分参数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实验表明 ,施入草炭改善了玉米的水分状况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系数 ,降低了玉米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