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甘薯抗病品种C180,金山57与感病品种岩囊8-6和南惠7号接种蔓割病菌后第2,4,6和8d,分别测定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体内若干保护酶活性,发现接种后第8d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的高于抗病品种的;接种第4d,抗,感病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高峰,第6,8d活性下降,感病品种下降速率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接种第6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2.
在甘薯抗病品种C180、金山57与感病品种岩薯8-6和南惠7号接种蔓割病菌后第2、4、6和8d,分别测定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体内若干保护酶的活性.发现接种后第8d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的高于抗病品种的;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感病品种下降的速率高于抗病品种的;接种第4d,抗、感病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高峰,第6、8d活性下降,感病品种下降速率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接种第6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高峰,随后又下降,而感病品种活性高峰迟出现,在接种的8d内持续上升.研究表明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与脂质过氧化及体内保护酶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4个不同抗性的甘薯品种经苗茎剪口接种蔓割病菌后,测定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及其同功酶,结果表明:接种第2dPPO活力上升,PPO活力病/健比值大于1,抗、感病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第4、8d抗、感病品种PPO活力都下降,PPO活力病/健比值小于1,并且感病品种比值小于抗病品种;在接种的第8d叶柄PPO同功酶带没有增加,抗病品种扫描表面活力变化不大,而感病品种PPO同工酶酶谱颜色加深,条带不清,扫描表面活力明显降低.上述结果可作为鉴别品种抗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与水稻抗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对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叶期稻苗受稻瘟菌C13小种感染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EC.1.11.17)。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抗病品种接种后48h过氧化物酶活性增至最大,随后逐渐降低;接种早期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缓慢增加,96h后酶活性骤然持续升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始终高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上升的时期正好是被侵寄主细胞死亡、病斑快速扩展的时期。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无差异,均含有24条酶带。感病品种同工酶10,11和20的活性比抗病品种的强。据此认为,接种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仅仅是寄主对病原侵染损伤的反应,与抗瘟性呈负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至少部分是同工酶10,11和20因病原侵染被激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麦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诱导表达,并伴随着酶活性的增加和蛋白质的积累。抗病品种Sultan-5在接种后24h酶活性开始明显增加,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36h才开始增加。接种48h后所有品种酶活性增加达到了高峰,酶活性大约为对照的4倍。SDS-PAGE酶活性染色及Western杂交表明受白粉菌侵染后酶活性上升,蛋白质积累增多。草酸氧化酶有2条活性带,分子量分别为95  相似文献   

6.
对2个持久抗瘟性和2个感病水稻品种苗期接种稻瘟菌,分析接种前后叶片内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接种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持续增加,接种96h后酶活性急剧上升,而持抗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较少.接种前后持抗和感病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均不明显,前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接种后0~6d内持抗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而持抗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感病品种.初步认为:接种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鉴别水稻品种抗瘟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8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品种,将黄淮豆区7省1市202个毒株划分为7个株系(y1~y7)。y1~y2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文丰5号);y3~y5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齐黄10号、徐豆1号、诱变30、鲁豆4号),y6~y7为强毒株系,y6除密荚1号外侵染齐黄22等7个品种,y7侵染所有8个鉴别品种,引起叶脉坏死症状。全区以弱毒株系为主(559%),中毒株系占287%,强毒株系占153%。明确了各地区株系的分布与流行趋势。株系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病毒V4株一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鸡新城疫病毒V4株的毒价,血凝稳定性和致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DV V4株的毒价(EID)为10^- ̄10^10.1/0.1mL,25存放28d,37℃存放12d及反复冻融7次HA滴度不变,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6周龄鸡静脉接种发病指数和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分别为:ICPI=0.00,IVPI=0.00,MDT〉150h。  相似文献   

9.
对鸡新城疫病毒(NDV)V4株的毒价、血凝(HA)稳定性和致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DVV4株的毒价(EID)为10-8.3~10-10.1/0.1mL,25℃存放28d、37℃存放12d及反复冻融7次HA滴度不变,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6周龄鸡静脉接种发病指数和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分别为:ICPI=0.00,IVPI=0.00,MDT>150h  相似文献   

10.
对霜霉病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组织中SOD同功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抗霜霉病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位真叶和感病叶及未感病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功酶进行电泳分离,结果表明:在萌动种子中,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SOD同功酶带差异不大;子叶中两类品种SOD同功酶带数无差异,但酶带深浅有差异;不同叶位真叶的酶带变化较大的是幼龄叶;感病叶和未感病叶相比,感病叶的SOD同功酶带多于未感病叶;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的SOD同功酶中差异显著的d带(Rf=0.68)  相似文献   

11.
甘薯4个不同抗、感品种的茎蔓接种薯瘟Ⅱ群病菌10d后,进行叶片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这种后抗、中抗品种SOD活性略有上升,其上升幅度:抗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感品种;抗、中抗品种POD活性下降,但高感品种则略有上升;CAT活性均有下降,其下降幅度:高感品种〉中抗品种〉抗病品种;MD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上升幅度:高感品种〉中抗品种〉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和耐病材料接种TVM2d后酶活性迅速增强并产生新酶带;抗病材料的酶活性哟于耐病材料,感病材料接种8d后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并出现新酶带,此时酶活性强于抗、耐病材料;而未接种的各材料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14.
南瓜幼苗叶片感染白粉病菌后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南瓜不同抗病品种幼苗接种瓜类白粉病后叶片内一些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白粉病侵染南瓜幼苗后,南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D)活性增强,中国南瓜(抗病品种)和印度南瓜(感病品种)的3种酶活性曲线均呈现两个峰值.抗病品种酶活性峰值比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值高,增幅大.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随着病菌侵染的不断深入,酶活性逐渐降低.在未感染情况下,中国南瓜叶片PAL、POD和PPOD活性比感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15.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小麦抗赤霉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侵染后,感病品种凡6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一直下降,并随侵染发展下降幅度增大,而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在接种后一天有较大升高,以后几天仍然升高,只是上升幅度较小,直至显症后(接种后第6天)酶活才逐渐下降,但是酶活均较感病凡6高;抗病品种的病害症状出现比感病品种稍迟。据此,初步认为抗坏血酸氧化酶对抗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Harpins蛋白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机制,对抗感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喷施Harpins蛋白,并测定喷施后120h内大豆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大豆喷施Harpins蛋白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增加,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的幅度大于感病品种,且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比感病品种早;诱导72h后,绥农8号P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119.5%,宝丰7号POD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54%。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山西省,河北省第10个省市保存的5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SCN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的9份,占参鉴材料的1.8%,抗病品种7份,占参鉴材料1.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poriacrataegiNPV简称AcrNPV)对其4龄虫食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50%左右,病毒浓度为3.325×107PIB/ml时,AcrNPV毒力强,杀虫效果好。第9d,20h感病幼虫的死亡率达100%。感病幼虫与健虫食量相比,1~3d下降16%;4~6d下降46%;7~9d下降82.4%。因此在山楂粉蝶幼虫3龄末,4龄初施毒防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豆花叶病毒(SMV)是世界性病害,使种粒产生斑驳。廖林~[1]、庄炳昌~[2]等研究了感染SMV后大豆叶片POD、SOD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抗、感斑驳大豆品种感染SMV后种皮POD、PPO、SOD的变化及其与种粒抗性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感斑驳大豆品种:合丰25、丰收12,抗斑驳大豆品种:东农81-43、铁6915。1.2毒源与接种方法SMV-92-17为1号株系(弱毒株系,当地优势株系),SMV-87-44为3号株系(强毒株系)。将供试大豆品种脱毒种子在隔离网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在对生…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玉米品种抗感MRDV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毒(MRDV)后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后不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玉米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因病毒的侵染而降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与品种抗感病性明显相关:抗病品种发病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62.5%,多酚氧化酶活性升达11.75倍,而感病品种发病后仅分别上升25.2%及74.4%;抗、感病品种感染病毒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下降39.3%和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