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是深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农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民法律 意识现状入手,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农村法治建设道路,提升农民法 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新一轮的法律改革与制度创新。当前,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律体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司法改革,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全国人民安居乐业,正是我国逐步推进社会法治建设的好机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九大继续提出依法治国新战略,我国有近9亿农民,他们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薄弱问题十分普遍,农民知法、懂法、护法和用法能力不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法治化建设。本文针对我国农民法律素养与依法维权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此类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29日,湖南省农民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决赛在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举行.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法治办、省司法厅、省农业委员会主办,资阳区人民政府承办,农业部政法司刘德萍处长等相关领导出席. “法治进乡村、培育新农民”是农民学法用法知识竞赛的主题,也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新尝试,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竞赛从2015年5月份启动,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有12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相似文献   

5.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法律信仰缺失在我国农村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司法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要克服农村的法律信仰危机,最根本的是要重塑法律在农村的权威,要多渠道培育农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非公企业须用法治理念和规则管理企业,提升党务干部法律素养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存在法律思维后置、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法律认同度低、依法办事能力欠缺等问题,应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务干部的法律素养,内部即党务干部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充实法律知识储备,树立法律信仰;外部即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党务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构建企业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民问题,最重要的是保障农民权益,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绝不能将农民游离于法律保障体系之外.认真对待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应该以人为本为其价值基础,以保障农民人权为核心,以促进农民现代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刍议农民法律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六栓 《农业考古》2006,(6):110-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建设新的农村硬件环境,也要在法律服务、管理民主、权益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保障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法律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我们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民主法治价值观进行调研.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已觉醒、民主法治价值取向矛盾化、在校大学生对我国民主法治的信仰尚未形成三种现状.本文分析导致现状的原因,进而从深化高校民主法治教育、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环境和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律素养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民主法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的宣示,更是一种实践,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 )基所( )的农村农民法律意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农民了解法律的途径、法律与政治、纠纷诉求的矛盾心理3个方面进行解析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者法治素质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法治素养培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部分运用微课增加创业法治教育,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者法治素养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法治建设,是法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要加快涉农立法,完善涉农法律法规;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要推进与“三农”有关的司法改革;要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农民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治建设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法治建设大局,必须予以重视。但是农村法治建设必然面临现实局限,农民法律意识相对落后、涉农法律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偏失、农村法律服务的缺位等等都制约着农村法治化发展。因此应从加强立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工作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9-26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乡村建设道路。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农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农村基层法治人才薄弱等。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法治乡村建设的良好法律氛围;加强机构建设,夯实法治乡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出发,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法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成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普法教育、发展法律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新农村和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事例出发,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障。日前中国农村法制建设现状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获取法律知识渠道不畅,农村立法滞后,司法部门执法不严。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少数执法部门的随意行为、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改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强化农村立法工作,为农村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民法律意识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关键,没有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法治乡村建设就难以实现。当前,受制于乡村商品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不健全、文化教育不充分、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民法律意识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认知不足、法律信仰缺失、法治观念不强等种种问题,这已严重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培养和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实现法治乡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村发展,完善乡村法制,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和提升奠定必要基础,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存在着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多种法治阻滞因素,主要有市场发育、法律文化、村民自治三个方面的原因.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实现要通过积极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培育农村法治基因;推动农村法律文化建构,强化农民法治意识;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构筑良好法治环境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透射出中国基层法治的前进历程,研究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第一步应是了解其实际运行状况。对甘肃省四个国家观察村等示范点近150户农民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呈现出选举冷漠化、宗族势力干扰选举的正常开展等实践困境。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源于选举法律制度与地域文化的不兼容,其在实践中的受制约格局,再次促使人们重视乡土文化体制下民主素养的缺失、村民的政治淡漠等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实现农村民主选举法律制度与乡土文化的重新链接与融合,才能促进选举法律制度的良性运作和基层法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