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互不相残,二者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天然饵料,发挥池塘最大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理想效果。池中的野杂鱼摄食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实现低质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有利于河蟹、鳜鱼的共同生长,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介绍了蟹、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2.
4.生物修复主要物质利用关系 生物修复披术的机理之一是使主要物质在蟹池水体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使自身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蟹池所投饲料主要为河蟹所摄食,少量残饵由青虾、小杂鱼清扫。各种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又转化为青虾、小杂鱼、鲢、鳙、活螺等的天然饵料生物,或者转化为水生植物(伊乐藻、青萍等)生氏的营养源,而青虾、小杂鱼、活螺、水生植物又提供河蟹喜食的天然活饵;适量的鳜、翘嘴红鲌则能控制青虾、小杂鱼的大量繁殖,保证人工投喂饲料为河蟹利用。  相似文献   

3.
唐玉华 《齐鲁渔业》2013,(12):46-47
河蟹、鳜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池中的野杂鱼利用了河蟹残饵,而鳜又捕食野杂鱼,实现低值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对河蟹、鳜的共同生长极为有利。现将河蟹、鳜同池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两者互不相残,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池中的野杂鱼利用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实现低质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对河蟹、鳜鱼的共同生长极为有利。河蟹、鳜鱼在同一池塘内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天然饵料,发挥池塘最大生产力,在只增加鳜鱼苗种投入,而无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情况下,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养殖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理想效果,是值得推广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河蟹喜食底栖动物,特别喜欢螺蚬,也喜食水生植物;鳜鱼喜食活鱼、活虾;青虾食性为杂食性偏动物性。河蟹、青虾都摄食配合饲料,河蟹主要摄食颗粒饲料,两者从食性角度互为补充,鳜鱼白天有卧穴习性,这也减少了  相似文献   

6.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水草种机、蟹虾混养、鳜鱼养殖、鲌鱼养殖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鲌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养殖技术.其利用冬季生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鲌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不定期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 cm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 cm左右,将鲌鱼再移入池中.  相似文献   

7.
河蟹池塘中套养不同饵料来源鳜鱼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大规格河蟹养殖中,常出现野杂鱼与河蟹争食饵料的情况,影响河蟹正常摄食与生长,降低养殖户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河蟹池塘中套养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鳜鱼种。利用鳜鱼捕捉蟹池中的野杂鱼,不仅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将经济价值较低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鳜鱼,达到鳜鱼、河蟹双丰收,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池塘中常见有鳖条、鳑皱、麦穗鱼、棒花鱼、杜父鱼科等野杂鱼,它们和家鱼抢食、争空间、消耗水体溶氧,经济效益低下。可混养加州鲈鱼,大幅度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10.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6,21(6):24-24
池塘养蟹应重视水质管理河蟹习惯于生活在湖泊,草荡等天然水质清新的大水面中,而池塘水体中的溶氧。pH值以及其它因子很容易变化,轻则河蟹停止摄食,影响生长,严重时能导致成批死亡.笔者在1995年曾碰到典型的因池塘水质恶化而造成河蟹死亡的事故,现介绍分析如...  相似文献   

11.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河蟹可以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与鳜鱼、鲌鱼、青虾、罗氏沼虾等同池混养,产量水平高而且稳定。2016-2018年,我们在当涂县均庆水产养殖合作社选择河蟹池塘10口、82.5亩,开展河蟹、青虾、细鳞斜颌鲴和鳙绿色养殖技术对照试验,在修复水体生态环境的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在巩固河蟹养殖这一主导产业的同时,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的产出,瞄准鳜鱼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池塘野杂鱼较为丰富的资源,摸索出了一种在成蟹养殖池塘套养鳜鱼,并且使鳜鱼当年上市的实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实行此种套养方式,不仅控制了野杂鱼的繁殖生长,避免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争氧,从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节省了养殖生产成本,又因为有病的鱼、蟹活动缓慢而易被鳜鱼捕食,从而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控制了疾病的蔓延。现将这种养殖方式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面积在10亩以上,进…  相似文献   

14.
茶皂素对部分常见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茶皂素对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常见的野杂鱼 ,如麦穗鱼、鱼白鱼、鲫鱼等具有较强的毒性 ,在浓度 2 5mg/L时即可将其杀死 ;而对甲壳类的淡水青虾、罗氏沼虾和河蟹却很安全 ,即使浓度达 18mg/L其也能正常存活 ,对青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以茶皂素为主要成分的清塘剂 ,完全可以替代五氯酚钠来清除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的野杂鱼  相似文献   

15.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底栖性的鱼虾蟹类的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黄颡鱼池塘养殖示范项目”,2010年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微孔增氧与增氧机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文启 《齐鲁渔业》2007,24(1):38-38
黄颡鱼与河蟹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获得黄颡鱼、河蟹双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效益。1池塘准备1.1池塘选择实行黄颡鱼、河蟹混养的池塘,面积一般3333m~2(5亩)左右,水深1.0~1.5m,塘埂坡度1:3左右,不渗不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1992,(5):29-29
野杂鱼类是指那些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能自然繁殖的鱼类。较常见的有can条、鳑鳐皱、麦穗鱼、棒花鱼、小鲫以及杜父鱼科中的某些种类。它们在池塘中消耗水体溶氧,与家鱼争空间、夺饵料,影响家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增加饵料消耗,影响池塘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控制这些野杂鱼类,可采取清除和生物抑制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淡水虾蟹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养虾业的主要养殖品种包括罗氏沼虾、淡水青虾、刀额新对虾、红螯螯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等;淡水养蟹业主要指河蟹养殖、本文着重就河蟹、罗氏沼虾、淡水青虾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技术作一概述。 一、河蟹 河蟹是杂食性偏动物性的水生动物。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养殖还是以天然饵料与人工饲料交替投喂为主。天然饵料包括浮物生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等。人工饲料包括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及人工配合饲料等。 1.河蟹的营养需求 (1)蛋白质与氨基酸 在河蟹营养研究方面,国外研究报道极少,国内有不少单位已先后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高密度、集约化的池塘养殖,容易造成大量的残饵、排泄物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恶性积累;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等投入养殖水体,使水体造成污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造成鱼病暴发。集约化的池塘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80%,饲料质量的好坏,投喂技术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和养殖经济效益。所以,通过科学投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是健康养殖的主要条件。1严把饲料质量鱼用配合饲料其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养殖户选择配合饲料时应该全面了解性价比和安全性,饲料中必须能完全满足饲养对象的生长需求,而且绝对  相似文献   

20.
杂交生鱼是底栖性鱼类.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很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变化、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该鱼在育苗阶段经过驯化后,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成鱼收获时起捕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