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南美鲱鱼又称巴西鲷,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亚科、原唇齿鱼属。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的湖泊、河湾、水库等水域,是巴西国内主要淡水经济鱼类。此鱼体色为银白色,磷片粗糙,似海水鱼,体肌以红肌为主,口感嫩而不腻;食性为杂食性偏植物性,饵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适温范围为9~36℃。南美鲱鱼在巴西除食用外,还用于提取鱼油和加工鱼粉。山东省文登市淡水养殖试验场结合该场地热资源优势于1999年8月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南美鲱鱼,经过21个月的精心培育,2001年5月22日在该场…  相似文献   

2.
南美鲱鱼亦称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亚科,原唇齿鱼属,原产于巴西南部巴拉那河与巴拉圭河水系,是巴西主要淡水经济鱼类。该鱼适温范围广(9-36℃),食性杂生长快,病害少易捕捞,肉味鲜美,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996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将南美鲱鱼引入我国,1998年10月合肥郊区水产良种场从该所引进  相似文献   

3.
美鲱鱼又称巴西鲷,中文学名小口脂鲤,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产于南美洲,是巴西等国家的一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适温范围9~36℃,1996年首次引进我国。1999年我们初次进行了南美鲱鱼池塘养殖试验。经过近120天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塘 试验塘一个,面积1334m2,为本县高湖水库坝下渔场的鱼种培育池。池底为沙质,保水性差。池深一般在 0.6~0.8 m之间。鱼种放养前10天,每 667m2水面用生石灰125 kg彻底清塘。1.2鱼种 南美鲱鱼鱼种为越冬鱼种,购自浙江省淡水水…  相似文献   

4.
巴西鲷(Prochilodus scrofa),学名小口脂鲤,又名南美鲱鱼,隶属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属,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湖泊、河湾、水库中,是巴西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我国于1996年3月从巴西引进,1998年6月繁殖成功,并在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养殖[1~3]。巴西鲷为杂食性,偏植物食性;耐低氧,pH值要求6.0~7.5;适温范围为9~39℃,最佳生长水温为26~32℃。该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起捕等特点。万龙渔场自2000年6月至2000年10月进行了巴西鲷的池塘套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 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 巴西鲷(Prochilodus scrofa),学名小口脂鲤,又称南美鲱鱼,主要分布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淡水水域中,是产区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该鱼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起网率高。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援食各种配合饵料,饵料系数低,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为加速山区淡水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步伐,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巴西鲷春花进行池塘  相似文献   

6.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da),亦称南美鲱鱼,英文名称为Scrofa,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属。该鱼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肌肉以红肌为主,虽生活于淡水中,却具有海水鱼的商品价值,市场价格为普通淡水鱼的2倍~3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于1996年首次引进,经过几年的养殖尝试,已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一、巴西鲷的生物学特性1.分布 巴西鲷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与巴拉圭河水系,主要分布于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是南美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2.外形特征 巴西鲷身体侧扁;尾叉型,上、下叶等长;体…  相似文献   

7.
王传东 《内陆水产》2000,25(3):25-25
南美鲱鱼又称巴西鲷 ,学名小口脂鲤 ,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鱼类 ,原产于南美洲 ,是巴西等国家的一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 ,适温范围9~36℃。1996年首次引进我国 ,系国内最新引进的淡水养殖鱼类新品种。为了探讨该鱼的经济性能及生长规律 ,为推广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999年我们进行了南美鲱鱼池塘养殖试验,经过近120d的养殖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塘试验塘1个 ,面积1334 ,为本县高湖水库坝下渔场的鱼种培育池。池底为沙质 ,保水性差 ,池塘深度2m ,池水深度受水库蓄水大小的影…  相似文献   

8.
巴西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鲷(Prochilodus scrofa)又名南美鲱鱼,学名为小口脂鲤,为热带性鱼类,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是巴西国内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巴西鲷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个体大、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1996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巴西引进该鱼的夏花鱼种,经过强化培育,于1998年6月首次在国内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现已在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市广泛试养,并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显示出其极具潜力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5种药物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试验,结果呋喃唑酮无效,硝酸亚汞(1. 25 ±0. 25) mg/L、硫酸铜酸亚铁(5:2)合剂(8.5±0.5)mg/L、甲醛(30±5)mg/L、孔雀石绿(0. 9 ± 0. 1) mg/L对聚缩虫杀死率均在 95%以上;治愈率依次为:(92.5 ± 2.5)%、100%、(87.5±2.5)%、(82.5±2.5)%;剑尾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甲醛,安全浓度依次为:0.32、0.48、4. 1、9.4 mg/L。表明治疗剑尾鱼聚缩虫病用硫酸铜合剂(8. 5 ± 0. 5) mg/L、甲醛(30 ± 5) mg/L浸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da),亦称南美鲱鱼,英文名称为Scrofa,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属.该鱼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肌肉以红肌为主,虽生活于淡水中,却具有海水鱼的商品价值,市场价格为普通淡水鱼的2倍~3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于1996年首次引进,经过几年的养殖尝试,已对其养殖技术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一、亲鱼培育1.亲鱼的越冬培育冬季当水温在20℃以上时,亲鱼能正常摄食,必须投放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3%。饲料以蛋白质30%左右的人工颗粒饲料为主,每隔2~3天还喂谷芽和青菜各1次(约占鱼体重的1%左右)。当水温降至18~20℃时投喂量可减少到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在17℃以下时可不喂饲料。越冬期间亲鱼池如水质污浊可在天晴、阳光充足的天气里换一半水或三分之一原池水,若无晴天而水质又污浊,可每亩平均水深1.0米用0.5千克明矾溶水全池泼洒,也可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2.亲鱼产前的强化培育当…  相似文献   

12.
虾夷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虾夷马粪海胆1989年5月从日本北海道引入大连,初引进海胆壳径为0.5~1.3cm,养至1990年10月性成熟并进行首次育苗,培育出F1代,其后1993年~1995年又培育出F2和F3代约500万枚。亲海胆采取海区笼养和室内促熟方法。诱产用阴干与流水、注射0.5MKCl、加入性产物三种催产方法可成功获得成熟精、卵。受精卵孵化需11.5~12.5h(16.0~18.5℃)达囊胚期上浮,后经二腕、四腕、六腕、八腕幼虫,以纤细角刺藻为饵料,18~21天(15.0~18.5℃)变态附着为稚海胆并摄食底栖硅藻,30天~50天达0.2~0.3cm以上剥离投喂石莼、囊藻、海带等,当壳径长至0.5~1.0cm以上时可下海养殖。  相似文献   

13.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fa),又称南美鲱鱼,是我国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养殖新对象。本报道了巴西鲷人工养殖技术及相关生物学的试验结果,内容包括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不同类型的养殖技术,旨在为推广应用于养殖生产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巴西鲷又名南美鲱鱼,中文学名小口脂鲤,原产于南美,是一种优良淡水养殖新品种。具有外形美观,适应性强,食性广泛,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易于起捕,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苗种培育阶段,易患出血病,且易复发,造成大批死亡,危害严重。在2000年的巴西鲷苗种培育中,我们应用呋喃唑酮原粉治疗出血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病鱼身体两侧特别是臀部体表以及后腹部点状出血,部分病鱼下颌、胸鳍、腹鳍、臀鳍基部也有明显的出血现象。病鱼身体发黑,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失去食欲。自发现病鱼,半天至一天时间…  相似文献   

15.
池塘主养巴西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鲷学名小口脂鲤 ,又称南美鲱鱼 ,属脂鲤目 ,无齿脂鲤科 ,原唇齿鱼亚科 ,原唇齿鱼属 ,原产巴西南部的巴那拉河与巴拉圭河水系 ,我场于1998年 10月引进该品种 ,1999年 5月进行了池塘主养巴西鲷技术的研究 ,收获时平均亩产 4 93kg ,其中巴西鲷占总产量的 50 9% ,养殖的巴西鲷作为亲本保留 ,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 :本次试验塘口为本场二组 4号塘 ,面积 2亩 ,形状为长方形 ,平均水深 1 6m ,养殖期间水温变化范围为 2 5~ 36℃ ,pH值在 6 2~ 8 1,溶氧在 3 9~ 7 9mg/L ,透明度 30~ 58cm。1 …  相似文献   

16.
黄河滩潜渗型池塘小口脂鲤养殖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口脂鲤(prochilodus scrofa)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又名巴西鲷,南美鲱鱼,是1996年从巴西引入,先后在我国许多省份进行了养殖试验与推广。现将其在陕西省的养殖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巴西鲷 ,又称南美鲱鱼 ,学名Rochilcdusscrofa ,原产于南美洲 ,我国于1996年从巴西引进。为了了解该鱼的抗逆性、抢食能力、起捕率、生长速度等以及在目前池塘养殖四大家鱼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推广该品种的可能性 ,我们利用农村山塘进行了混养巴西鲷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1口较典型的农村山塘 ,面积2400m2 ,水深2.5m ,底质较平坦 ,微锅底形 ,池底淤泥约1m厚 ,水源为渠道水补充 ,水质清瘦。1.2鱼种来源与投放巴西鲷于1999年6月8日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18.
巴西鲷在我省株洲市水产所试养成功,标志着我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所于1999年6月18日从浙江省湖洲市淡水研究所引进了第一代巴西鲷越冬春片,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精心饲养,已通过单养和混养试验,到霜降起水时,个体一般达到了500g。巴西鲷又名南美鲱鱼,原产于巴西,是巴西水产业的一个主养品种,最大个体可达5kg,适温范围9-39该鱼食性广、生长速度快、体肌以红肌肉为主,口感嫩而细腻,清蒸时有一股猪肉的清香味。我国于1996年5月从巴西引进,养殖数量不大,市场销售前景看好。巴西鲷在我…  相似文献   

19.
王广军  王辉 《内陆水产》2001,26(7):17-17
巴西鲷(Prochilodus scrofa)又名南美鲱鱼,学名为小口脂鲤,为热带性鱼类,原产于巴西南部,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个体大、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1996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巴西引进该鱼的夏花鱼种,经过2年强化培育,1998年6月在国内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现已在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四川、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海南、河南、天津、北京、新疆等省市广泛试养。2000年我们在山东省梁山县水产养殖场的莲藕池中放养巴西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20.
巴西鲷( Prochilodus scrofa)又名南美鲱鱼,学名为小口脂鲤,为热带性鱼类,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是巴西国内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巴西鲷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个体大、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1996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巴西引进该鱼的夏花鱼种,经过强化培育,于1998年6月首次在国内人工繁殖成功.现已在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四川、河南、新疆等十几个省市广泛试养,并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显示出其极具潜力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