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祝兵 《水产养殖》2000,(6):11-11,24
玄武湖地处南京市区东北部,面积约 330公顷。自 1988年爆发大面积死鱼至今 (1991年遭遇特大洪水除外 ),共死亡湖鱼约 2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现就突发死鱼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大家商讨。1湖鱼死亡时症状和流行情况  早期病鱼仅在鳃盖边缘、体表的少数几处有点状红斑。随着病情加重体表红斑数量增加,并且在鳍条的基部也出现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严重的在头顶、口腔、眼眶、鳃盖、鳍基、鳞片下都会表现明显充血,同时鱼的鳃瓣…  相似文献   

2.
饲养热带鱼,虽然冬季与夏季是相同的水质,相同的饲料,同样的管理方式,但是每年冬季热带鱼的死亡率均高于春秋两季,明显高于夏季,尤其强冷空气袭击期间的死亡率更高。冬季病鱼及死鱼的共同表现是:鱼体吻部、头部明显充血,有的下颌部、颊部及背鳍、胸鳍基部也充血,头部鳞片容易脱落,在吻部、头部出现溃疡。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逐渐死亡。 冬季气温一般在0℃左右,而热带鱼生活的水温是20℃以上,水温与气温相差达20℃以上,幅度很大。热带鱼每次吃食都露出头部在水面争抢颗粒饲料,有时甚至背鳍还露出水面。另…  相似文献   

3.
顾宏兵 《内陆水产》2001,26(6):36-36
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异育银鲫人工养殖中一种广为流行、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已证实,该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1 临床症状患病鱼体上浮独游,活力较差,受惊时反应迟钝,摄食量下降或停食;病鱼的口腔、上下颌、眼眶、鳃盖、鳍条皆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病灶部位呈红色或浅紫色斑状(系组织间内出血);病情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鳃丝水肿,苍白(贫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肝、胆等脏器肿大,并伴有腹腔积水。2 发生特点该病危害对象主要是1龄以上鱼体,流行季节一般为4~10月,其中6~9月为发病盛期。在高密度、…  相似文献   

4.
饲养热带鱼,虽然冬季与夏季用相同的水质,相同的饲料,相同的管理方式,但是,每年冬季热带鱼的死亡率均高于春秋两季,明显高于夏季,尤其强冷空气袭击期间的死亡率更高。冬季病鱼及死鱼的共同表现是:鱼体吻部、头部明显充血,有的下颌部、颊部及背鳍、胸鳍基部也充血,头部鳞片容易脱落,在吻部、头顶部出现溃疡。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逐渐死亡。冬季气温一般都在零下,而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仍是20℃以上,水温与气温相差20℃以上,幅度很大。热带鱼每次吃食都露出头部在水面抢食颗粒饲料,有的甚至背鳍还露出水面。另…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6月,四川内江一土池养殖的黄颡鱼(已达上市规格)出现群体性死亡,死亡率20%~30%。濒死鱼出现离群、塘边游动、腹部膨大,部分鱼眼球出血、尾部和下颌部充血、出血等症状。经实验室细菌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最后确定引起此次黄颡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为杀鱼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6.
熊炎成 《齐鲁渔业》2005,22(9):13-15
近几年来,在淡水养殖生产中,流行一种出血性败血症鱼病。因这种鱼病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鱼类品种多、死亡率高等特征,故又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此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共同感染所致。病鱼的外表症状为:头、腹部、胸鳍基部出现充血性红色斑点,严重时大面积充血呈红色。解剖后发现肠道、鳔管充血发炎,肝脏呈淡黄色,胰脏淤血后坏死而呈紫黑色。此病引起死鱼的顺序一般为:白鲢、鲫、草鱼、鳙、鲤、鳊。从目前的报导来看,全国各地均有此病流行,发病2~5天即可引起大批死亡,有的死亡率高达30%以上,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 1994年,抚宁县洋河水库内网箱养殖罗非鱼108箱,网箱规格为5m×5m×2.5m,折合0.27hm~2。5月底6月初,水温升至19℃以上时开始向网箱投放50~75g/尾的罗非鱼种,每篇300~350kg;进入7月份,天气炎热,至7月中旬,连日大雨,水库水位猛涨。12天后,网箱内发现死鱼,一箱每天可见7~8尾,且死鱼逐日增多,到8月10日,每箱日死鱼已达60~70尾,当时鱼体重300~500g。上游网箱内的死鱼较下游者多。捞取在箱边离群缓游的病鱼检查发现:鱼体腹部膨大、柔软,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严重的为血黄色粘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肠壁充血、膨大,呈红褐色;剪开肠体,肠内没有食物,充满脓血,症状轻的个别鱼胃部有少量碎草末。取肠内脓液显微观察,可见大量杆状细菌。据上述症状诊断为肠炎病。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8月中下旬高温酷暑天气下,珠海市平沙镇罗非鱼养殖基地广大养殖户,在养殖生产的中后期,养殖鱼规格普遍达7两以上,由于池塘中残饵积累、经济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排泄物、尸体的分解代谢,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增多、溶解氧不足,养殖水质下降,养殖水体中经济水生动物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病原感染致病的机率,有部分池塘出现死鱼现象,虽然数量不多,发病期间每天死鱼几条、10几条甚至几十条不等,对发病病鱼内服三黄粉、鱼多维、清肝护胆药物结合消毒处理有较好的疗效,但病情在高温季节易出现反复,损失虽不算大,但吉富罗非鱼高温季节易得此病。据基地群众反映,发病死亡率虽不高,但发病率高。病鱼症状表现为:病鱼出现游动无力、尾向上头向下,病鱼腹部膨胀,鳃盖内大量充血、鳃丝不完整,解剖病鱼内脏肝颜色发黄变白,肠红肿内无物、肛门红肿,胆汁变黑,死鱼沉入池底,第二天浮上水面。出现这一情况后,珠海市金湾区渔业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珠海市水产养殖(海水)科学技术推广站、平沙镇农业资源服务中心及时向金湾区农业局、金湾区渔业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反映了这一情况。鉴于病情较复杂,基层技术单位尚未有实验室进行病原的鉴定,区农业局、金湾区渔业科技示...  相似文献   

9.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3,28(9):31-32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败血病症状主要症状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亦轻度充血,鳃丝苍白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症状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可见鳃灰白,有时紫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腹腔内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发病规律该病流行季节4~11月份,流行呈暴发性,来势猛,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鲤、草鱼、青鱼等鱼类。发病鱼为1龄以上鱼种和2龄鱼。死亡率为20%~80%。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消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  相似文献   

10.
正9月份,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加,这一时期,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饵量达到全年的高峰,池塘水质易恶化,容易诱发各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今年9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病情预测(一)鱼类疾病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我区有许多农民引进养殖,2002年,暴发了出血性腐败症,损失很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把该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整理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参考。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二、流行情况该病流行水温10~36℃,尤其在高温季节,水温28℃以上最为流行。该病发病快、疗程长、易复发,感染率高、死亡率更高。三、症状通过对病鱼的解剖观察,该病症状为:岸边观察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无力,体表呈花斑状。捞取观察,主要表现充血症状,各鳍基部、下颌部充血严重,体表…  相似文献   

12.
钱华  干波 《内陆水产》2001,26(12):34-34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传播速度极快、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现将该病的症状、成因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与危害对象该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为主体的多种细菌。其主要症状是,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头部、胸腹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溃疡充血呈灰白色,严重者鳃丝腐烂。剖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肿大,内脏器官全部出现炎症,有的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全…  相似文献   

13.
在鳗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细菌性肠炎病发生,特别是在福建养鳗发达地区屡见不鲜,该病不易彻底治愈,且复发率高,严重困扰广大养殖业者。病原及症状:肠炎病的病原主要是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外表观察通常可见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灰白色漂浮于水面,病鳗离群独游,活力下降。解剖可见鳗鱼肠壁微充血或严重充血,内含淡黄色或蓝色粘液,轻压腹部可流出浓汁,严重时消化道积水,使腹部膨胀。肝脏肿大呈脂肪状。流行特点:肠炎病一般全年都有发生,但最为流行的是每年的5-10月份,这个季节里气温适宜,一方…  相似文献   

14.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6,31(3):27-27
1 鲤鱼出血病 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患病鱼运输成活率低。根据病原病因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一、肠炎病 1.病原 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 2.流行情况 目前是我国饲养鱼类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流行季节为5—6月和8—9月。 3.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并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部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出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出现紫  相似文献   

16.
侯江宏 《科学养鱼》2001,(10):39-39
今年,我市水产局从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杂交鲶,该鱼基本特性跟大口鲶一样,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但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恶化,易患细菌性出血病,现将杂交鲶细菌性出血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7月份高温季节,正是鱼病流行时期。据我市西河一养殖户反映,他网箱养的杂交鲶出现死鱼,开始是零星死亡,后来每天死鱼100~200尾。通过诊断,确定为细菌性出血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最初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张开,稍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又上游,鳍基部有轻度充血现象,临近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黑龙江地区越冬池融冰后发生的鱼病呈上升趋势,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笔者自1999年~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对鱼类春片鱼种造成危害比较严重的鱼病按病灶部位归结起来有三大类,即鲤鱼出血病、原虫性鳃病和竖鳞病。一、鲤鱼出血病1.症状: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此鱼运输成活率低。2.判断:(1)出血性败血病:病鱼外观正常或腹部鳞下充血发红,解剖时病鱼体内冒出血水,内脏有淤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2…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19.
1 鱼病的流行情况与症状进入冬季,罗非鱼的死亡大多发生在气温骤降的两三天后,当气温又有回升时,其损失情况也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量死亡,有些则是连续几天不断有死亡情况发生。对病鱼进行检查,鱼体色暗淡缺少光泽,体形瘦弱,眼球突出、晶体混浊发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现象,但鳍、鳃无异常症状,体表无寄生虫。解剖检查,可见鱼腹内充水,肝脏有病变,多为淡黄色、黄色,并有肿大和脂肪块。据此可初步确定病鱼所患是同一种细菌病或营养性疾病。2 病因探讨国外有资料表明:水温、盐度、溶氧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动时,对饲养鱼类…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