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养殖业现状及其问题 我国是利用鳖最早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商贩收购中华鳖短期囤养以博取季节差价外,鳖的养殖业发展滞后,一是因为当时市场尚未形成具有诱惑力的价格卖点,二是未能解决常温条件下长达4年的养成周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日本温室控温养鳖技术传入并在浙江取得成功以及人民生话水平提高,市场对鳖的需求量增大而自然资源锐减等诸多因素的集合,导致鳖价迅速飚升,而鳖价的暴涨则刺激了养鳖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直至无序失控。目前国内的鳖产量约在5万吨以上,而价格大幅滑落。在10年左右的时间使…  相似文献   

2.
章剑 《内陆水产》1999,24(5):12-12,4
科技创新使养鳖产量不断增加,成本不断降低,为市场提供更多价廉味美的健康鳖,消费层次进一步扩大,养鳖业市场更具潜力。1养鳖业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控温养鳖与常温养鳖共同发展,满足了市场多层次消费者对鳖的量和质的不同需求。按质论价,1999年春节期间食用配...  相似文献   

3.
鳖在日本市场上是一种名贵的水产品。据日本养鳖专著介绍:日本自产的鳖供不应求,1975年市场销售约600吨,其中日本自产的约为170吨,其余主要由朝鲜和我国台湾进口;近几年,由于市场上鳖的需要量日增以及保温养鳖技术的应用,日本养鳖业有很大发展,八十年代初的产量达到250—300吨。日本养鳖有自然养殖法和保温养殖法两种。  相似文献   

4.
陈艳平 《内陆水产》1997,22(12):18-19
温室养鳖,将稚鳖一年养成500g左右的商品鳖,大大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但此法要求温室设计合理、饲养管理得当,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养殖失败。笔者在广东及省内一些养殖单位曾参与过温室设计及饲养管理工作,除赞同水产同行对温室养鳖的经验之谈外,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1加温方式要因地制宜加温养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水温始终控制在鳖援食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28-30℃)。采用何种加温方式,直接关系到加温养鳖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效益。在广东等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加温季节较短,温室结…  相似文献   

5.
陈凡  张阿彬 《水利渔业》2002,22(1):36-36
1 历史回顾自 80年代末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利用地热水养鳖技术”和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的研究成功 ,打破了鳖冬眠的习性 ,控温养鳖技术的突破 ,使养鳖生产产生了质的飞跃。随后养鳖业异军突起 ,成为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回顾养鳖业 10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1996年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巅峰期 ,种鳖达到 136 0元 /kg、稚鳖为 36元 /只、商品鳖 5 0 0元 /kg。巨额利润驱使各地区、各行业涌入养鳖业。该年 6月是高峰期的拐点 ,下半年鳖价快速回落。经历了外行到内行 ,疯狂…  相似文献   

6.
张邦杰 《水产科技》1999,(5):15-18,22
华南地区的土池常温养鳖利用自然赋予的地理优势,投入少,收益快,可塑性大,应变力强。1998年平均成本60~64元/kg,投入产出比1:1.41。在水产市场普通疲弱,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大部份的养鳖场(户)还是有利可图。提出增加科技含量,推行健康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发展中华鳖品牌与进口鳖抗衡,确保在诸多养鳖模式的质量、价格与品牌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土池常温养鳖业应仍是有所作为莳饲养业。  相似文献   

7.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养鳖池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4,29(4):43-44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集约化的封闭式控温养殖日趋普及,大大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养鳖是采取高密度放养,高投饵,单种类.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每天向水中排入较多的残饵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不能及时被降解吸收.逐渐积累于池内,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因此.  相似文献   

8.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1,26(2):15-15
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养鳖业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随着养鳖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多种工厂化养鳖模式。作者现就目前工厂化养鳖业中的几种模式,浅析其主要特点。1杭州全封闭温室模式  这是杭州市水科所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逐步总结完善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的温室是钢筋、水泥结构,池底、四周墙壁和顶棚均加保温材料,养殖池设置双层或多层。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保温性能好,可完全用加气温方式来保水温,加温成本较低。养殖生产不受外界干扰。但其最大的缺点是:1)造价太高,每平方水面达500~1000元;2)不透…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三级生态分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的传统养殖方法大致分为室内控温养殖和室外露天池塘养殖两种类型,两者的养殖技术路线基本相同,分为一级饲养和二级饲养。一级饲养就是从鳖苗直接养到商品鳖。二级饲养是先将鳖苗培育成100~150克/只的鳖种,再分养至500克/只以上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10.
胥加和  常泰 《内陆水产》2003,28(12):9-9
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且具有滋补和药用价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参照日本加温养鳖法,生产者一味追求鳖的快速生长,致使商品鳖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暴跌,市疲软,经济效益下降。为了配套无公害仿野生鳖规模化生产,提高商品鳖的品质和养鳖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1~2003年进行了电厂余热水繁育幼鳖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情况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盐城市鱼种场进行,引用盐城发电厂余热水河河水,水质经检测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养鳖场环境安静,背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鳖业即将走出低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光 《淡水渔业》2002,32(4):47-48
我国的养鳖业 ,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 ,市场价格从最初的公斤 4 0 0元下滑至 2 0 0 1年夏季的公斤不到 4 0元 ,使许多养鳖企业倒闭或面临倒闭。养鳖业进入低谷 ,形势严峻。然而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随着我国整体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也带动了养鳖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使养鳖业得以走出低谷 ,并逐步走上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之路 ,以下是笔者调查后经过分析的几点依据 ,仅供参考。1 养殖规模回缩产量下降几十年来 ,我国养鳖业的总体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 ,到 2 0 0 1年初养殖设施的规模已达年产 15万吨之巨。实际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 ,集约化的封闭式控温养殖日趋普及 ,大大缩短了鳖的养成期 ,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 ,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 ,使得鳖病频发 ,一些单位因此滥用药物 ,不但使鳖产生抗药性 ,造成恶性循环 ,影响养鳖业的效益 ,药物残留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1] 。因此 ,有必要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鳖的抗病力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 ,树立健康养殖的新概念 ,防病于未然。本文以玉垒菌 (S3 0 )和光合细菌 (PSB)为水质改良剂 ,将二者联合应用于有砂、无砂、半无砂 3种养殖模式的养鳖池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鳖的种类、分布和食用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大陆的养鳖业正在兴盛之中。除养殖中华鳖、山瑞鳖外,还养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引进的鳖,如郭廷平(1994年)报道了饲养自美国引进的鳖。  相似文献   

14.
林冰 《内陆水产》2013,(11):54-5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兴起工厂化养鳖,90年代,工厂化养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养鳖成本大幅度降低,“养鳖热”的高潮风起云涌,供需矛盾日渐突现。1996年后,甲鱼价格开始下滑,由最高峰期的250-300元/kg跌至最低谷的50~60元/kg。大部分甲鱼养殖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规模小的养殖场只能倒闭、转产,勉强支撑下来的也缩小了养殖规模。今年,甲鱼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存塘高,价格低”这字眼频频从养殖户口中吐出,足以说明今年甲鱼行情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成鳖养殖是养殖生产的最终环节,也是养鳖产业中占水面最大、最关键的一环。目前国内外成鳖养殖方式很多,发展很快。尽管养殖对象都是鳖,因方式不同,其放养及管理也有所差异,各地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现就我国目前开展的几种养殖方式介绍如下。 1.控温养鳖 控温养鳖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先进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现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味道鲜美、肉质结实、胶质多等。2003年以来我们从种源着手,引进日本鳖进行繁育及养殖,探索其繁养特性,总结一套日本鳖的繁养技术,以逐步提高我县鳖的良种率,促进养鳖业发展。现将日本鳖的繁育技术和繁育试验结果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养鳖业已从过去的大起大落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从2001年底开始市场价格从最低时接近成本价的平均30元/千克逐步上升到2003年初的50元/千克,大多数养鳖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利润。面对初见好转的养鳖形势,一些行业企业试图再次大举投资养鳖业。而笔者认为,投资养鳖业还需因地制宜谨慎从事,切不可再次一哄而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简述一下国内外养鳖业的最新势态和市场前景,供参考。一、国内外养殖最新势态1.养殖产量开始回稳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鳖产量呈持续增长势态,到2000年全国年产量已超过12万吨。直到20…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养鳖业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很快,1996年产量估计已达3万t,技术和生产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传媒对鳖的价值宣传过分;②部分养鳖场规模过大或过小且技术水平较差;③鳖的进口失控。总的看来,养鳖业是成功的,其效益较好且仍具市场潜力。建议有关部门制订养殖技术规范,控制鳖的进口并搞好鳖的原种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金三角的长江下游地区,养鳖业之所以难以实现企业化,根本的原因是鳖的生长水温要求高(25~34℃),生长期短(80天左右),生产周期长(5~6年)和肉食性为主(蛋白质含量40%以上)。由养殖周期长,给养鳖业衍生了诸多问题:投入资金大,苗种在养成过程中的总成活率低,饲料系数高,资金周转慢,固定资产回收期长等弊端,因此,缩短养鳖生产周期是发展养鳖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龟鳖养殖业基本步入稳步发展的良性状态,但也有局部地区出现了盲目发展温室鳖的不良现象,结果造成了自今春2月以来,我国华东沿海江浙水产品市场上温室鳖的价格持续下跌的被动局面,至4月中旬,出塘价已跌至历年来最低的20元/千克左右。温室鳖价格的暴跌,使一些养鳖企业再度陷入困境,养鳖业再次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