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全省特别是广大山区广泛推广,山区农民走上了靠山养鱼、养鱼增收之路。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9.4万余公顷,产值3亿多元,300多万参与稻田养鱼的农民人均增收62元。“九五”以来,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全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广大山区推广,并逐年扩大推广规模。农科人员深入山乡指导农民把水稻种植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在稻田水域空间中有机结合起来,鱼吃稻田中的杂草、虫子等,稻子吸收鱼粪肥料更加茁壮,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相互共生利用,达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进行稻田养鲤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的“稻鲤”共育操作技术,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今年在示范区全面实施“稻鲤”共生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形成以稻养鱼、以鱼育稻的生态养殖模式,辐射带动我市沿松花江涝州、东发、四站、西八里等乡镇2万hm2水稻发展稻田养鱼。计划三年内,推广稻田养鱼3333.33hm2。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实现稻田养鱼单产增效30%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4.
垄栽稻萍鱼立体种养,是采用垄栽水稻的方式把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垄面种稻——水西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结构,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稻萍鱼之间的相互关系更趋协调。这是稻田多层次、多用途、高效益的知识密集型的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种优化结构模式,是近几年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中一项富有成效的改革。从1984年起,该研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经省协柞组的4年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产量指标接近或超过原定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斤萍”的设计要求,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84—1987年,全省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63207.5亩,1988年推广10万亩以上。据1987年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水稻高产、稳产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农民提高经济收入手段乏力,发展稻田养鱼、养蟹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就十分及时和必要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就是坚持"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为发展理念,坚持以稳定水稻生产为基础,以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主导,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导向,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大幅度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省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推广应用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前景看好。我省自2013年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以来,在全省20余个县(市)年推广面积40余万亩,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较小,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一、利用网络资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成都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18.0万hm~2,其中有宜渔稻田3.33万hm~2以上,成都历来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起步较早,曾经是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受技术、观念等影响,成都市稻田养鱼发展一直相对平缓甚至滞后,2014年全市有稻田养殖面积仅354.0 hm~2,2016年发展到了3 713.3 hm~2,全市实现稻田综合种养增收1.4亿元,目前主要养殖模式有"稻-鳖-虾"、"稻-虾"、  相似文献   

8.
1.稻田养鱼有哪些主要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稻田养鱼有稻鱼兼作及稻鱼轮作两种主要类型。稻鱼兼作型即种稻和养鱼在稻田中同时进行,这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稻田养鱼类型。按耕作制度不同又有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之分。单季稻田养鱼是在稻—麦或稻—绿肥两熟制的地方采用,鱼类在稻田中的  相似文献   

9.
建宁县农业、水产部门,从行政型变为服务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养鱼中的困难,热情支持农民发展稻田(稻萍、莲萍)养鱼,从过去“单-放养”发展到“立体种养”,使全县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据县水产站5月中旬统计,全县“稻、萍、鱼”、“莲、萍、鱼”和稻田养鱼面积共达13万1千多亩,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在有利于水稻增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这个特殊水体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增加鱼产品。在进行稻田养鱼上,过去一般都要求在田里开挖鱼沟,鱼溜、以解决养鱼与水稻生产上的浅水灌溉,施农药,干旱等矛盾,使稻鱼共生互利,获得较好的稻鱼产量。所进行的这些基本措施,人们往往认为麻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稻田多层次利用免耕体系的技术,浦北县畜牧水产局和张黄农业站合作,于1987年4月承担了由浦北县科委下达的“稻田免耕立体工程试验”项目,在稻田里实行起畦栽稻,挖沟养鱼,筑塍种蕉的立体种养组合模式——“畦稻沟鱼田塍果”。这一组合模式是以水稻为主,把稻、鱼、蕉在同一丘稻田里进行立体生产,是一种多层次利用的免耕立体农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稻、鱼、果高效生态工程模式一种是建设规范化的鱼凼、鱼沟工程,实施稻、鱼、果、菜、萍优化组合、立体开发,实现稻田公顷年创利润比单种水稻提高5-8倍;第二种是选择水源条件好、粮食自给有余的地区,实行田改地、休稻养鱼,每公顷年盈利年盈利比种稻高4-8倍;第三种是丘陵、干旱地区,变稻田为鱼、果高效池、园,实现年公顷盈利6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禾花鱼、禾花米、稻田鱼文化节……一条由稻田养鱼衍生出的产业链正在南粤大地铺开。稻田养鱼在广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韶关、清远等地,更是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被延续至今。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推广下,传统的稻田养鱼焕发出新的生机,稻渔  相似文献   

14.
赵连胜  张金兰 《水产科技》1995,(5):18-19,17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主要是利用稻田水体饲养食用鱼。到60年代初,由于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稻鱼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出现了迅速衰落的现象。国外稻田养鱼开展得较晚,偶尔见到一些报导,但也只是利用稻田水面养些食用鱼。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起,江苏省就开始了生态农业建设和试点工作。稻田养殖就是一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进入90年代以来,全省稻田养殖已进入了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发展时期,1995年已发展到了19607公顷(29.41万亩)。稻田养殖模式的推广,对于中低产田的改造、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稻田立体养种类型与实绩稻田养殖类型有稻鱼虾、稻鱼蟹、稻鱼蚌等。如江苏郑州徐塘乡1994年推广了1510亩稻田养蟹养虾,亩利润获2575元。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江都市自1992年开始利用中低产田及废荒地进行了稻田养虾、养鱼、养蟹的…  相似文献   

17.
<正>稻鱼结合模式这是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即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鱼。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大多可以种植两季或三季水稻,种两季稻,一般稻谷亩产可达1100~1300公斤。稻田养鱼一般亩产可达30~50公斤,高的可达100~150公斤。北方地区多为单季稻,  相似文献   

18.
流水坑沟式稻田养鱼,在我区目前已推广1252亩。稻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种养、集约经营、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1989年我们在岩前乡眉山村进行了流水坑沟式“千斤稻、百斤鱼”的试验,连续2年获得成功。1988年和1989年经验收稻田面积分别为1.81亩、1.03亩。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养鱼方式。但是,由于常规稻田养鱼方法需要挖鱼沟、鱼溜等田间工程,费工费力,稻农不易接受。为了探索出一条投入少、收益高、易推广的稻田养鱼新方法,1999年,我们在采用水稻超稀植摆插技术的水稻田进行了鲤鱼夏花养成试验,这种稻田养鱼方式利用水稻间隔空间大,鱼类活动范围广的优点,不挖鱼沟鱼溜等田间工程,省工、省力,经济效益较好,很受稻农欢迎。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条件与方法1、稻田条件:试验田选定在中兴乡中兴村稻田大户汪喜成的田块。试验面积为30亩,采用超稀植摆插。水源是电…  相似文献   

20.
稻鳖综合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改变我县农业单一种植结构,增加稻田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3-2014年我县在27口6.73公顷连片稻田开展稻鳖综合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试验稻田试验稻田为连片单季稻田,面积6.73公顷,每口稻田面积2.6~5.7亩,共27口稻田。对照稻田2.13公顷,9口稻田。试验地点位于光泽县寨里镇小寺洲村,稻田底质为壤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