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而肿大,眼角膜及周围因炎症糜烂,眼球外部被一层白色分泌物盖住。发病后,病龟用前足擦眼部,不能摄食,严重时双眼失明,鼻粘膜呈灰白色,呼吸受阻,身体瘦弱逐渐死亡。发病原因可能是眼部受伤后,水质不好,细菌感染所致。也可因水质碱性过高,刺激性物质引起。一般发病率为20%-30%,个别场高达60%。主要感染乌龟、黄吼拟水龟、黄缘闭壳龟、巴西彩龟、眼斑水龟,家庭养殖的绿毛龟也见有此病发生。患病以稚龟、幼龟多见,成龟较少发生。病原体是一种细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建军 《内陆水产》2006,31(11):10-11
巴西彩龟[Trachemys scrpta],又名红耳清龟、七彩龟、翠龟,隶属龟科,彩龟属,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地.我国没有分布,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香港引进内地。巴西彩龟引进我国后,由于气候等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加之基础研究未跟上,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卵性能差、孵化率低和生长规律不清等。作者于2005年4月~11月对巴西彩龟稚龟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稚龟体重、背甲长、背甲宽的测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巴西彩龟稚龟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巴西彩龟的选种、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巴西彩龟[Trachemys scrpta],又名红耳清龟、七彩龟、翠龟,隶属龟科,彩龟属,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地,我国没有分布,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香港引进内地[1]。巴西彩龟引进我国后,由于气候等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加之基础研究未跟上,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卵性能差、  相似文献   

4.
5.
周婷 《海鲜世界》2005,(4):64-65
在人们的心目中,龟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似乎与病无缘。但人工饲养经验证明,因环境不适、食物不妥等因素,造成龟患病的机率很高,现已发现龟病十余种。笔者自与龟结下不懈之缘以来,为龟治疗之事一直困扰着我。面对龟停食多日的不安,面对龟软弱无力的焦虑,而对龟奄奄一息的无奈,那滋味、那感觉、那心情,只有养过龟的人才感触和体验。  相似文献   

6.
白眼病又称眼部发炎充血病、红眼病等,是龟类和鳖类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龟类和鳖类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全国各地都在饲养,由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符合要求,饲养管理不当,没有采用科学的防病措施等原因,白眼病常有发生,引起龟、鳖类大量死亡。现将作者多年防治此病的技术措施和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巴西翠龟又名七彩龟、巴西彩龟等,原产于南美洲,集食用、药用、观赏价值于一身,且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已为我国引进并大量推广饲养。由于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的温室环境单养或龟鳖混养,且换水时间间隔较长,饲养环境恶化,加之苗种引进渠道混杂,近年来巴西翠龟肝腹水病等时有发生。 一、症状与诊断 病龟外观无异状、解剖可见体腔内腹水颇多,肝脏肿胀、色浅,  相似文献   

8.
乌龟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卞伟 《内陆水产》1997,22(7):19-20
6乌龟的病害防治近年来,随着人工养龟的不断发展,龟病也日渐增多,有时发生大批量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大力发展人工养龟的同时,还应注重龟的病害防治。现就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6.1白眼病【病因】主要是水质污染后,病龟常用前足擦眼部,感染细菌所致。「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肿大,鼻粘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病龟不能摄食,逐渐消瘦,最终致死。有些书籍介绍的“眼睛红肿病”在症状上基本与本病相似,主要是眼睛红肿,角膜糜烂,但眼球和鼻孔也有白色分泌物遮盖,…  相似文献   

9.
孙书静 《科学养鱼》2002,(11):46-46
在集约化的生产条件下,尤其是温室养龟中出现的高温、高密度、高污染的生态状况,龟易产生应激反应。龟面临着远远超出其在自然生活场所可能发生的环境、生理和免疫等诸方面的应激因素。应激反应使龟的生产性能下降、摄食减少,并对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免疫反应、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一、龟应激反应的机理龟应激反应实际上就是龟试图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变化。所谓“环境胁迫”因素引起的龟病,就是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龟的应激反应在养殖过程比较常见。如在高温、…  相似文献   

10.
蒋云云 《内陆水产》2002,27(2):29-29
自然界中的龟类是比较抗病的,属于长寿动物,常见龟类寿命可达数十年,长的可达一、二百年。在人工饲养龟类时,因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足诸因素,招致一些病菌侵袭而发生疖肿病。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疖肿病也随之流行起来,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以后脓包逐渐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手触可活动但内硬。一般发生于龟的脖子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缩不进去,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观察,龟类中尤以七彩龟(巴西龟类)品种中最多发生;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疖肿病也流行起来,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以后脓包慢慢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手触可活动但内部硬。一般在龟的颈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伸缩不进去,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据观察,龟类中尤以七彩龟(巴西龟类)品种中最多发生;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较少发病;鳄龟类及金头龟中极少发病。七彩龟发生疖肿病的主要原因是:1.七彩龟活泼好动,互相嬉戏、叠罗汉爬跨现象多,运动中互相之间极易摩擦、摔打致伤,造成创口感染发生疖肿。2.七彩龟的趾爪较其它龟类长…  相似文献   

12.
金钱龟的疾病防治金钱龟的抗病力强,病害较少发生。但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龟病的发生,甚至死亡。一、致病原因1.水质恶化如果在饲养池中大量投饵而又不经常换水,龟的排泄物和残留饵料在水中存积过量,腐败后使池水变质甚至发臭,可引起各种病菌及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更换新水时引进受污染的水也会使龟中毒死亡。2.放养密度过高或规格不齐在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龟由于缺乏活动范围,会造成互相争夺残食而咬死,或使弱龟找不到饵料而更加衰弱。如果同一池内放养的龟大小不一,造成…  相似文献   

13.
15.蜱螨病由蜱螨寄生于龟体表而引起。主要寄生于龟体表柔软部分如眼、鼻、脚趾间及肛门附近 ,会使龟出现身体不适 ,烦躁不安等症状。主要流行于春、夏、秋季 ,以加温养殖场多见 ,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预防 :注意环境卫生 ,不能将龟与其它多毛类动物混养在一起。治疗 :用 75%的酒精涂抹患处 ,如若眼部被蜱螨感染 ,可用水冲洗或滴入刺激性较小的眼药水 ,如氯霉素 ,磺胺等。16 .水蛭病病原主要有金钱蛭 (Whitmania sp.)、绿拟扁蛭 (H emiclepsis margin )、蛙盾蛭 (Placobdellaokadai )、润饰盾蛭 (P.ornata )等。它们主要寄生于龟体皮…  相似文献   

14.
黄益民 《科学养鱼》1997,(12):36-36
巴西彩龟又名红耳水龟、翠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原产南美洲,近年引入我国。巴西彩龟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观赏价值,很适宜人工养殖。一、生物学特性巴西彩龟的头部宽大,吻钝,头颈处具有黄绿相镶的纵条纹,眼后有一对红色条纹。背甲扁平,为翠绿色或苹果色,背部中央有条显著的脊校。盾片上具有黄、绿相间的环状条纹。腹板淡黄色,具有左右对称的不规则黑色圆形、椭圆形和棒形色斑。四肢淡绿色.有灰褐色纵条纹,趾、指间具蹼。巴西彩龟属水栖性,可生活在深水域,幼龟喜栖息在浅水中,群居习性。喜阳光,晒背习性较其它龟类强。11…  相似文献   

15.
章剑 《内陆水产》2000,25(6):34-35
实现健康养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采用环境调控、结构调控和生物调控组成的生态调控技术。1环境调控1.1环境调控基本概念龟的环境生态调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龟的外部环境,另一是龟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龟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乘虚而入,疾病就会产生;环境优良,致病微生物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量,尤其是条件致病菌受到抑制,对龟不会造成威胁。龟的体内有一个微生态环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才能抵御疾病。使用酶制剂、生菌剂,就是调节龟的生理和微生态的平衡。作者以为,调节龟与外界的生态平衡,称为“外调控…  相似文献   

16.
红耳龟因其头顶后部两侧有一对红色粗条纹而得名,别名为巴西彩龟、翠龟等,产于美国及中美洲一些国家。红耳龟有个体大、食性杂、疾病少、生长快的特点,在食用、观赏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红耳龟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症状  鳄龟白眼病主要症状为,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而肿大,眼角膜及周围糜烂,眼球外部被一层白色分泌物盖住。发病后,病龟用前足擦眼部,不能摄食,严重时双眼失明,鼻粘膜呈灰白色,呼吸受阻,身体瘦弱逐渐死亡。发病原因可能是眼部受伤后,水质不好,细菌感染所致。也可因水质碱性过高,刺激性物质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0%~20%。患病以稚龟、幼龟多见,成龟较少发生。病原体是一种细菌,初步鉴定为枯草杆菌。2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养龟容器用20×10-6的漂白粉浸泡24小时,或10%的食盐浸泡30分钟…  相似文献   

19.
金晟 《科学养鱼》2001,(5):46-47
到了炎热的夏季,气温和水温都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鱼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大量繁殖,而此期间,池塘水质也极易恶化,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被病原体感染。因此,夏季是鱼病发生的又一次高峰。所以,夏季的防病治病工作是极为重要的。这个时期常发的细菌病有肠炎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赤皮病等。  一、肠炎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是我国养殖鱼类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生,流行季节为 4~ 9月,草鱼、青鱼最易得此病。高密度养殖的鲤鱼、鲫鱼也常患此病。  患肠炎病的病鱼腹部膨大显红斑,肛门外…  相似文献   

20.
王烈华 《科学养鱼》1994,(12):10-10
巴西彩龟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笔者在庭院一口15平方米的水泥池中进行巴西彩龟(我国近年引进的一种集观赏、食用和药用于一体的龟类新品种)与罗非鱼混养试验,至7月30日抽样,养殖100天,龟的个体重均在100~150克之间,平均重为123克;罗非鱼个体重在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