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中华鳖养殖经历了从利用天然资源到人工养殖的飞跃;从蓄养到常温粗放、到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就其产量和规模而言,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 1993年全国鳖产量有统计记载起,当时全国鳖的总产量仅 4400吨,至 1999年已达 8万多吨, 7年增产近 20倍,按现行价计算,产值 5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淡水渔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对象,其产量和产值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是名符其实的养鳖业“超级大国”。但随着产量的成倍上升,随之而来的即是养鳖业效益的大幅…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养鳖业已从过去的大起大落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从2001年底开始市场价格从最低时接近成本价的平均30元/千克逐步上升到2003年初的50元/千克,大多数养鳖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利润。面对初见好转的养鳖形势,一些行业企业试图再次大举投资养鳖业。而笔者认为,投资养鳖业还需因地制宜谨慎从事,切不可再次一哄而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简述一下国内外养鳖业的最新势态和市场前景,供参考。一、国内外养殖最新势态1.养殖产量开始回稳9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鳖产量呈持续增长势态,到2000年全国年产量已超过12万吨。直到20…  相似文献   

3.
赵春光 《科学养鱼》2001,(12):15-15
2001年春至今,市场鳖价从原来的60元/公斤跌至40元/公斤以下,这对大多数养鳖企业来说已无利可图,有的甚至面临倒闭,养鳖形势急转直下,已十分严峻。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养鳖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的养鳖产量,从1995年的年产量不到5000吨,已到2000年年产超过80000吨。5年里增加十几倍,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养殖技术普遍提高由于养殖技术的普遍提高,养殖成活率已从过去的平均70%提高到80%以上。而工厂化控温养成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一些人工控温养殖境…  相似文献   

4.
宜城市郭家台生态甲鱼专业合作社采取甲鱼"仿生态"的养殖模式,一个养殖周期为3~4年,2010年产商品甲鱼180吨,产值达2000万元。2011年,租赁土地500亩发展稻鳖共生生态养殖,取得了当年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宝应县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水产养殖面积大,到2002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达1.67万公顷,预计河蟹产量2万吨。近年来,我们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困难与挑战,围绕河蟹养殖种苗、环境、技术3个重点环节,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河蟹健康养殖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1年,全县内荡养殖每667米2产蟹70千克,高的达250千克以上,湖区养殖每667米2产蟹50千克,85%的养殖户盈利,每667米2纯收益1000元以上,最高达6000元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抓源头,实现苗种本地化前几年,由…  相似文献   

6.
我国全封闭温室养殖甲鱼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完善创新,将甲鱼生活习性与养殖环境有机地结合,成功探索出了单个小环境内健康养殖模式.甲鱼单位产量由初期的15~20千克/米2提高到了35~60千克/米2,成本降到了26元/千克左右.这项成熟技术已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家致富的新门路.为了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下面就此养殖模式重点谈...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健康养殖技术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全国鳖产量已达4.4万吨,一跃成为当今世界养鳖的“超级大国”。养鳖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相关研究、养殖技术的进步,现综述如下:一、养殖技术的现状与改革控温快速养鳖技术从试验到推广应用迄今已有十多年历史,最早的是砖混结构、黑暗型温室,以后相继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3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养鳖协会会长李建田在养鳖形势与信息报告会上,分析指出当前甲鱼养殖的六大特征:(一)产量不断提高。1998年全国甲鱼产量6万余吨,比上年增长35%左右,其中广东省9500吨、浙江省7205吨,杭州市达2104吨。(二呷鱼市场兴旺,价格稳中有降。温室甲鱼批价从上年每千克110元下降到90元,主要原因是养殖规模扩大,上市量增加,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特别是大量来自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及外埠商品鳖的冲击,仅泰国每年进入广东的商品鳖就达3000吨,加之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职工下岗,购买力下降。(三伯产鳖蛋滞…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鳖业即将走出低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光 《淡水渔业》2002,32(4):47-48
我国的养鳖业 ,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 ,市场价格从最初的公斤 4 0 0元下滑至 2 0 0 1年夏季的公斤不到 4 0元 ,使许多养鳖企业倒闭或面临倒闭。养鳖业进入低谷 ,形势严峻。然而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随着我国整体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也带动了养鳖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使养鳖业得以走出低谷 ,并逐步走上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之路 ,以下是笔者调查后经过分析的几点依据 ,仅供参考。1 养殖规模回缩产量下降几十年来 ,我国养鳖业的总体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 ,到 2 0 0 1年初养殖设施的规模已达年产 15万吨之巨。实际年…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广盐性等优点,一时成为世界性的养殖品种。我国大陆早在1988年就引进了该品种,但大规模养殖却始于1998年。随着其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产量也逐年上升,刚开始每667平方米产量达250千克,而如今精养塘最高产量达700千克,有的地方报道甚至超过1500千克,经济效益甚是可观。诱人的经济效益使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据报道内陆省份如四川、湖南、湖北,甚至新疆等地都有淡水养殖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正>2008-2009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选择仙桃市沙湖镇隔垱湖渔场开展水产养殖全程质量监控试点。渔场由主养"四大家鱼"调整为主养翘嘴红鲌,形成了"三增",即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面积由原来的20亩养殖水面增加到600多亩,亩平产量由原来的600千克增加到1000千克,利润由2500元/亩增加到了6800元/亩,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等。目前中华鳖养殖业已形成了大规模、有影响的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其野生鳖市价仍达300元/千克以上,养殖鳖也在80~120元/千克。中华鳖在湖南省的养殖历史悠久,已成为湖南省水产养殖优势品种之一。为探索中华鳖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益,笔者采用藕池、稻田和大池三种模式进行中华鳖养殖效益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市场与信息     
目前甲鱼市场低价位徘徊从上海甲鱼市场获悉,近期甲鱼价格徘徊在20元左右。市场老板自备车上门收购甲鱼,1吨以上就可上门服务。商品甲鱼收购价为规格400克以上20元/500克,450克以上20.5元/500克。运到上海市场上的甲鱼批发价为21.5元/500克,交易旺盛。甲鱼出现低价位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走私进口甲鱼和国内养殖的甲鱼不断涌入市场,而市场年需求量仅6万吨左右。实际上,主要养殖甲鱼的泰国、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大陆6万家养鳖场中的一些企业,因市场价已跌破成本,养殖亏损面都较大,由于养鳖规模难以在短期内立即缩小,市场变化将有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12,(1):43-43
2011年,广东以中华鳖为主要品种的鳖类市场迎来了一个极为罕见的牛市行情,鳖业从业者获利颇丰。商品鳖类价格全年一路走高,到年底,普通规格中华鳖市场价格上涨到30元/500克以上,而普通规格中华鳖养殖生产成本只有15元/500克。该行情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是生产萎缩,由于长时间全行业亏损导致种鳖苗繁育、投苗量和商品鳖养殖规模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扬州市自1992年引进罗氏沼虾,当年取得亩产49千克的好成绩。在各级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养殖发展迅猛,产量连年翻番。据统计,2004年我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已达13万亩,约占全国的1/3,产量3.51万吨,产值5.82亿元,养殖纯效益1.2亿元以上。养殖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种苗、饲料、渔机、捕捞、加工和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初步测算,全市罗氏沼虾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效益为2.6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罗氏沼虾产为收入达8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所1986年承担浙江省科委下达的“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人工快速养鳖技术研究”,于1988年12月23日在杭州通过了鉴定。该研究建立了鳖全人工成套综合养殖技术工艺流程,使稚鳖到成鳖养殖周期缩短到16个月左右,是自然生长状态的1/4时间,平均出塘规格400克/只,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且在鳖卵孵  相似文献   

17.
稻鳖共作模式种养试验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20年安徽推广"稻鳖共作模式"2.17万亩,占全国的10.6%;商品鳖总产量103.8万千克,占全国的7.7%。其中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排7大片区16个核心试验示范点,示范面积0.87万亩开展稻鳖综合种养,平均稻谷产量517.3千克/亩、商品鳖产量66.7千克/亩,经济效益平均4 054.3元/亩。宿州市泗县沱河乡樊集村庆海家庭农场2020年开展稻鳖共作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幼敏 《齐鲁渔业》1999,16(4):10-12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养鳖业迅猛发展,至1998年全国鳖产量已达6.2万吨,5、6年时间增产10多倍,成为主要名特水产品之一。产量的增加,引发了市场供求关系的急剧变化,给从业者带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力量薄弱、基建投资过大、贷款经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大中型企业冲击尤甚。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养鳖效益探讨如下:1养鳖的成本构成及其潜力按现行养殖水平,鳖的全额成本(全国平均)大致为70~90元/kg左右,由以下8个主要方面构成,通过逐一分析,可以找出它的潜力之所在。1.1基建拆旧对于大型企业,所占…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技术我国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但其大规模发展是在人十年代初期以后。据统计,全国稻田养鱼面积由1983年的661万亩增加到1993年的1475万亩,鱼产量由3.6万吨增加到23万吨,平均单产由5.5千克增加到15.5千克。养鱼稻田还可增产粮食5~...  相似文献   

20.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特种水产养殖业在全国举足轻重,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湖南稚鳖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商品鳖产量占全国的1/15;湖南省汉寿县当年鳖产业收入达2.3亿元。由于养鳖的暴利驱使,各行各业,遍地开花,一哄而上。几年的时间,甲鱼市场盛极而衰,亲鳖从每千克千元的天价,一路狂跌到现在的50元以下,稚鳖由最高35元/只降到3元/只。许多中、小规模者和投资者损失惨重。目前局势还在恶化。湖南鳖产业出路何在?笔者长期从事鳖的生产经营和研究工作,拟从不同侧面对湖南甲鱼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加以探讨。1 湖南养鳖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