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温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闽东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3.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茶区的鹫峰山脉,为低山丘陵区域,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纵横,溪涧交错。蕉城区地理上属中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冬长夏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5.
闽东地处东南沿海,依山面海,山地丘陵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闽东种茶、饮茶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末期.由于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的渊源等原因,茶叶一直是闽东人民一项重要产业,并得以持续发展.至1999年底闽东茶叶种植面积69.2万亩,占全省36.03%;毛茶产量4.51万吨,占全省36.52%.相当于四川、安徽各省的产量,居全国产茶地(市)之首.闽东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品种资源上我区拥有国家级良种6个,省级良种7个,分别占全省的45%和47%,区内还蕴藏许多需持…  相似文献   

6.
闽东(宁德地区俗称)地处福建东北部,依山面海,区内山地丘陵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由干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的渊源等原因,茶叶一直是闽东人民的一项支柱产业。解放前,曾经辉煌一时,但在抗日战争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茶叶遭受毁灭性破坏,茶农生活沦于悲惨境地,茶叶生产一蹶不振,茶叶产量急剧下降,真可谓瞒目疮痰。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区123个乡镇,村村产茶叶,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闽东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产值、税收均居全省首位,按地区也名列全国前茅,…  相似文献   

7.
蕉城区茶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敏 《福建茶叶》2011,33(6):44-46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从沿海至内陆山区为19.3-13.8℃,全年无霜期312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700-1800h,全年平均降水量1350-2100mm。全区茶园土壤以矿质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山多、林多、雾多、...  相似文献   

8.
高俊杰 《福建茶叶》2009,31(3):28-29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部,依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茶叶种植的适宜区。茶叶作为我市三大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2008年,我市茶叶产量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30.4%,占全省产量的35.7%.是我国乌龙茶的主产区。近年来,我市从政策、人力、资金上大力支持发展现代茶产业,鼓励和扶持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农业“三品”认证,以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闽东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又是一项大宗的传统出口商品,同时,闽东财政收入相当一个比例来自茶业。因此,茶业的兴衰,对闽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客观认识优势闽东地处福建省的东北部,位于俊峰山北段,这一地理单元,确有生态环境优势,背山面海,西北部由寿宁县与浙江省交界的山洋尖(海拔1637米)、周宁县的圣银楼(海拔1506米)和屏南县的石大岗(海拔1417米)三个大山脉形成一道自然屏障,对阻遏与减弱西北寒流起了重要的作用,全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走向自成三大地理台梯,…  相似文献   

10.
陈美松 《中国茶叶》2005,27(6):42-43
一、茶叶生产现状 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边陲,紧挨闽东.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人口32.5万,辖36个乡镇、306个行政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山峦叠嶂,涧谷纵横,山清水秀.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179座,大小溪流百余条,森林覆盖率达74.8%,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无污染,被誉为"世外桃源",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和广大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茶业的兴衰对闽东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化──是闽东茶叶走出低谷,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机遇,加快我区茶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繁荣闽东经济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产业现状我区依山临海,地处亚热带,宜条自然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1996年全区茶园面积72万亩,其中可采面积60万亩,年产毛茶3.6万吨,总值9.3亿元,创税6000多万元9个县市中年产量在10万担以上的有3个县(市),5万担以…  相似文献   

12.
1 闽东茶产业基本情况分析。闽东晋代就盛产茶叶,到清末,茶叶已成为闽东最大宗的外贸产品,悠久的产茶史造就了闽东茶叶无论是茶树品种、种植加工技术、文化底蕴都有着浓厚的积淀;闽东所处地理位置独特,光水热和土壤条件宜茶,属全国茶叶区划中的最适宜区;生产茶类齐全,包括了六大茶类中绿、红、白、乌四大类,其中不乏驰名中外的名茶和名特优新茶;省茶科所、宁德农校设在境内,有较强的技术依托;在国内拥有近千家销售网点,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白茗 《中国茶叶》2004,26(2):29-29
元月10日,来自闽东九县(市、区)的茶业局长在宁德市茶业局参加了“中国茶叶杂志社闽东(太姥山)通联站”的成立仪式。宁德市副市长郑民生和中国茶叶杂志社副社长黄飞参加了成立仪式并分别作了讲话。郑民生副市长要求通联站能努力工作,多宣传闽东茶叶,为促进闽东茶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福鼎市芳茗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观洋村,该镇地处太姥山脉北段,依山傍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是国家著名茶树良种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的故里。  相似文献   

15.
闽东是福建省最大的绿茶主产区,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闽东茶区及时有效地调整茶类结构,大力发展乌龙茶生产,增加花色品种,逐步形成多茶类发展新格局,闽东乌龙茶生产现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闽东是福建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区,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闽东茶区及时调整茶类结构,大力发展乌龙茶生产,增加花色品种,逐步形成多茶类发展新格局。目前闽东乌龙茶生产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丘陵起伏,峰峦重叠,山多土肥,极其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本文简介闽东茶树品种资源及良种的选育、推广、利用的概况,并对今后的选育种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供同行在研究、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闽东茶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闽东茶叶与先进地区存在着八大差距:1、认识上的差距;2、产业化程度上差距;3、宣传力度上差距;4、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研发的差距;5、人才上的差距;6、茶叶信息网络建设上的差距;7、生产方式和地理条件的差距;8、投入上的差距.以及闽东茶叶面临二大问题:1、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2、茶叶农残未能彻底解决,影响闽东茶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六项解决措施和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茶叶的领导,增加投入;2、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实施种苗工程;3、积极开发招商引资,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4、加强控制茶叶农残工作;5、充分发挥茶叶职能部门作用;6、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闽东茶叶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9.
闽东推广再生稻经验何绍锵,池晓雯(宁德地区农业局)一、推广再生稻的基本情况历来,闽东稻区的中稻面积均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中稻一冬闲是当地最主要的耕作制。1988年在中稻区进行中稻一再生稻种植的多点示范,1989年全面推广,五年来推广再生稻累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闽东葡萄品种引种和筛选,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以巨峰葡萄为主栽品种的过程,简述了巨峰葡萄的物侯期、生长结果习性及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