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HI抗体水平的检测和攻毒实验,比较了雏鸡新城疫免疫的不同途径——后海穴免疫、口服免疫、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后海穴免疫组比口服免疫组和肌肉注射免疫组的HI效价高,差异显著;攻毒保护率高。而且后海穴1/2常规剂量组与口服和肌注常规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相似。表明后海穴能成为新域疫免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HI抗体水平的检测和攻毒实验,比较了雏鸡新城疫免疫的不同途径-后海穴免疫、口服免疫、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后海穴免疫组比口服免疫组和肌肉注射免疫组的HI效价高,差异显著;攻毒保护率高。而且后海穴1/2常规剂量组与口服和肌注常规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相似。表明后海穴能成为新城疫免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对照组分别降低发病率63.51%和49.01%,后海穴注苗组比肌肉注苗组平均提高免疫效果14.47%。用菌苗免疫幼兔,检测其抗体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提示后海穴免疫是提高菌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5kg、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0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通过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1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5.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免疫接种途径对鸡新城疫(N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将健康1日龄海兰蛋公鸡雏鸡(48只)随机分为滴鼻免疫组、肌肉注射免疫组、后海穴常规剂量免疫组和后海穴半剂量免疫组,每组12只.分别于第14日龄和28日龄接种新城疫IV系弱毒苗(LaSota株)1羽份/只,后海穴半剂量免疫组接种0.5羽份/只.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7、14、21d和28d称重,无菌操作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效价(HI).结果显示:与常规途径免疫组相比,后海穴常规剂量免疫组和后海穴半剂量免疫组可显著增强鸡血清NDV特异性HI效价(P<0.05),且显著提高试验鸡只的日增重(P<0.05);滴鼻免疫组与肌肉注射免疫组相比,虽然增加了HI效价,但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后海穴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可显著提高鸡血清NDV的HI效价,提高鸡生产性能,同时节约疫苗用量.  相似文献   

7.
后海穴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后海穴免疫生长肥育猪600头.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出抗猪瘟病毒抗体的水平.并与传统方法耳根部注射免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维持时间最长。1头份疫苗后海穴注射效果也比2头份的肌肉注射效果明显。表明后海穴注射疫苗能提前坚强免疫产生的时间.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应.是提高疫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免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山羊,第15天有2/4检出血清抗体,且滴度较低,至第75天血清抗体达到高蜂,一直维持到113天;皮下注射免疫的山羊血清抗体虽出现较早,但在后期的抗滴度和低于后海穴注射免疫组。对初怀孕绵羊和山羊用灭活菌后海裕注射免疫后,在怀孕后期用羊衣原体强毒攻击,均获完全保护。田间试验中后海穴注射免疫羊13020只,皮下注射免疫羊4078只,另设对照羊3151只,经一个产羔季节观察  相似文献   

9.
后海穴注射灭活苗同时点眼Lasota弱毒苗,对1日龄和5日龄AA肉仔鸡进行免疫。通过血清HI抗体的测定和强毒攻击发现,至免后42天HI抗体效价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且强毒攻击全部保护。通过与颈部皮下注射灭活苗同时Lasota点眼组进行对比发现,后海穴免疫组不但能产生较理想的免疫保护力,而且还在增重和病死淘率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免后42天解剖灭活苗注射部位没有发现肉芽肿等肉眼可见病变。结论:肉仔鸡在1日龄时用ND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同时用ND弱毒苗点眼免疫,就能使肉仔鸡的整个饲养周期中免受ND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为了查明不同免疫程序对防控本病的效果,对山西各地市10个规模化种猪场母猪疫苗免疫情况、免疫程序及防控效果等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未免疫疫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61.70%,而母猪产前40 d和20 d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肌肉注射胃流二联灭活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10.26%;母猪产前40 d和20 d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3日龄乳猪后海穴注射胃流轮三联活苗的猪群乳猪死亡率为9.63%;应用PCR检测病原,PEDV、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64.1%和2.56%;ELISA检测母猪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5%;检测母猪、乳猪、断奶仔猪血样中IgA抗体,阳性率为30%。通过本次调研与检测,筛选出两种较好的免疫程序,为猪场防控该类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一规模化猪场进行两种灭活苗不同途径免疫后的抗体效价对比试验,结果:后海穴注苗后抗体效价峰值可达9.8,肌肉注苗后峰值为9.1,二者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与常规肌肉注射相比,产生的有效保护抗体期长,抗体效价峰值高,疫苗吸收速度快,不易在注射部位形成肿块、脓疱,副作用小,即穴注的效果优于肌注,具有推广价值,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口蹄疫浓缩苗提高猪群的口蹄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猪后海穴注射免疫鸡IBV疫苗,应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HI)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猪血清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趋势。结果:仔猪50日龄、57日龄、71日龄分别强化免疫IBVH120灭活苗3次后,血清中HI效价逐渐增高,二免后7天达17log2,较常规颈部肌肉注射免疫猪高2-3log2;育肥猪分别在130、138、146、151日龄时进行4次H120、H94强化免疫,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HI效价逐渐增高,但不如仔猪的增高明显。结果说明猪穴免疫鸡IBV苗后,猪能对鸡IBV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且后海穴免疫引起的免疫应答较非穴位强。  相似文献   

14.
用临床奶牛乳房炎患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弗氏佐剂的灭活苗,分别于后海穴、肌肉、皮下对家兔、奶牛免疫,观察不同免疫部位对家兔、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定期做ELISA实验测血抗,对家兔免疫后攻毒测其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变化,及疫苗对家兔的保护力,结果穴位免疫组血清抗体滴度增长较快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滴度,三组比较攻毒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组均高于皮下、肌肉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对奶牛免疫后测其血清抗体和乳汁中体细胞数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乳汁中体细胞数都有所下降,后海穴组较其它组下降较快,幅度较大.试验表明后海穴接种效果优于常规部位免疫接种效果,是疫苗免疫较为理想的免疫部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奶牛乳腺炎三联灭活苗在后海穴注射免疫与常规注射免疫的效力比较,寻找更为有效、方便的免疫途径。本试验以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分别在后海穴、臀肌和皮下接种乳腺炎灭活疫苗,比较其免疫效力,结果显示后海穴免疫首先能节省疫苗用量,同时还可以提前产生免疫力,显著提高(P<0.01)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其次接种疫苗时因针刺穴位的作用,显著提高了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强了免疫细胞的功能;最后显著降低(P<0.01)乳汁中的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16.
在水牛后海穴常规肌肉注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灭活苗,应用琼扩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免疫鸡IBV疫苗后牛血清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牛穴位免疫和非穴位免疫在首免后14d及二免后7d时,血清抗体效价基本一致,但二免后14d时、三免后7d及14d时,穴位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非穴位免疫组。  相似文献   

17.
注射免疫有皮下与肌肉注射2种方法。肌肉注射抗体上升陕,但对鸡的应激大,容易造成残鸡,且抗体维持时间短,常用做紧急免疫。皮下注射对鸡只免疫应激小、抗体维持时间长,是实际生产中较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注射免疫有皮下与肌肉注射2种方法。肌肉注射抗体上升快,但对鸡的应激大,容易造成残鸡,且抗体维持时间短,常用做紧急免疫;皮下注射对鸡只免疫应激小、抗体维持时间长,在实际生产中较常用。  相似文献   

19.
后海穴免疫猪瘟疫苗对小白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小白鼠后海穴、肌肉注射免疫猪瘟细胞培养活苗,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穴位及肌肉免疫后WBC总数均增高,但穴位免疫后第1天、7天高于肌肉免疫;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后第7天、10天高于肌肉免疫;血清中γ-球蛋白的百分含量,穴位、肌肉免疫后第1天、4天均增高,但穴位免疫后第7天、10天高于肌肉免疫组及对照组,而肌肉免疫与对照组间已无明显差异。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后海穴免疫猪瘟疫苗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优于常规免疫。  相似文献   

20.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头,分为4组。A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B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mL/头,30头;C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D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头。免疫后30d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显示,A组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