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纤维复合酶在反刍动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纤维复合酶具有破坏植物细胞壁,补充动物内源酶不足,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利用率等作用,近年来将其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通常用来提高非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对肉鸡日粮),或作为青贮添加剂;而在反刍动物饲养上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一般不添加于成年反刍动物日粮中,因为瘤胃内的纤维分解活动很活跃,所以简单地添加外源酶制剂不会提高纤维分解活动;还认为,外源纤维复合酶在瘤胃中被蛋白酶所水解或受小肠蛋白酶的作用而失活。研究结果多不一致,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甚至有的不但无效,反而有副作用。但是,最近研究发现纤维素酶、半纤维…  相似文献   

2.
青贮饲料与反刍动物日粮中木质纤维素占比高,直接进行利用会造成能量流失。酶制剂在青贮或日粮中应用广泛,通过酶制剂预处理可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木聚糖酶与其它酶制剂混合添加可有效降解青贮中的纤维含量,增加可代谢糖含量,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青贮发酵,进而提高青贮饲料的利用效率。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木聚糖酶可以辅助瘤胃微生物分解饲料中的纤维成分,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使反刍动物获得更多的能量来供其生长和代谢,进而提升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本文介绍了木聚糖与木聚糖酶,通过综述木聚糖酶在青贮及反刍动物日粮中应用,阐释了木聚糖酶在青贮与反刍动物日粮中的添加量、利用效果,为后续木聚糖酶的利用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外源酶有助于提高单胃动物对日粮养分的利用率(特别对肉鸡日粮)和改善其生产性能;但是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很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分泌一系列的纤维素降解酶,能将纤维素逐步降解成供宿主动物利用的单糖,所以人们认为简单地添加外源酶制剂不会提高纤维分解率;并认为,外源酶在瘤胃中能被蛋白酶或被小肠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相似文献   

4.
影响反刍动物硒、铜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粮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bioavailability)及其影响因素在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间差别很大。通常,反刍动物日粮中纤维含量高,其中大部分经瘤胃微生物发酵而被消化。但是,微量元素和饲料中的纤维络合及和消化道中未消化完全的纤维粘附影响了其在反刍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并且,饲料中也存在多种拮抗物质干扰了它的吸收代谢。另外,在弱酸性(pH6.0~6.8)的瘤胃环境中多种微量元素及形成的金属络合物以不溶形式存在。硒、铜是反刍动物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但其吸收代谢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简要分析硒、铜为反刍动物利用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它们的无机形式和有机形式在生物利用率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精料水平对肉牛瘤胃和小肠pH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韶  李树聪 《饲料工业》2003,24(5):27-28
反刍动物瘤胃的pH值是瘤胃发酵的重要指标,对于饲料的消化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瘤胃的pH值为6~7。纤维分解菌对于pH值的变化比较敏感,当pH值较低时,粗饲料的消化率下降犤1-3犦。生产实践中,为提高肉用反刍动物的饲养效果,在日粮中要添加一定量的精料,精料在瘤胃内易发酵,会产生较多的VFA和乳酸,使瘤胃pH值降低。本试验以3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饲喂肉牛,探讨瘤胃液、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食糜pH值变化规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6头体重约400kg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改良肉牛。1.2试验日粮按照不同精料水平…  相似文献   

6.
牛羊等反刍动物对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牧草、秸秆等饲料的利用潜力很大,但利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瘤胃活力的影响。在瘤胃活力中,瘤胃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硫(S)是瘤胃微生物的必需元素。瘤胃微生物合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酶时都需要硫。瘤胃微生物可将日粮蛋白质分解为氨和硫化物,或利用日粮尿素及硫酸盐合成微生物蛋白。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每添加1克硫,瘤胃可产生69克细菌蛋白。日粮中适宜的硫水平可提高瘤胃内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氨基酸平衡,因而可以提高牛羊的生产水平。在高纤维素日粮中添加含硫量  相似文献   

7.
毕晋明 《饲料工业》2006,27(7):39-41
瘤胃微生物如细菌、原虫以及纤毛虫等的研究一直是反刍动物研究的重要方面。它们不仅可以对饲料纤维、淀粉进行降解,日粮蛋白质也是它们的发酵底物之一,此外,内源性的含氮物质和日粮中添加的氮源物质都可被它们代谢利用。在瘤胃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降解酶的作用下,饲料养分被逐级降解进行转化,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及相互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为此,文章对瘤胃微生物对宿主动物氮源物质的作用及其需求作一介绍,以便为深入研究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8.
缓冲剂简介     
《养殖技术顾问》2009,(9):139-139
反刍动物瘤胃内pH值维持在6.2-6.8,瘤胃内的饲料消化和微生物蛋白等的合成处于最佳状态。高精料或高青贮料日粮导致瘤胃内酸性产物过多,pH值下降,微生物区系受到破坏,纤维素及其他养分的消化率降低。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可避免瘤胃pH值的下降,维持正常瘤胃pH值环境,增加于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大量研究证明,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缓冲剂有明显效果:①在高精低粗日粮,日粮干物质中耐酸性纤维(ADF)低于21%,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27%时,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与合成特性和饲料原料的复杂性,决定了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与一般单胃动物有根本差别,有必要建立反刍动物特异的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这是源于反刍动物酶制剂作用模式的特殊性,它包括外源酶对体内酶特别是瘤胃微生物酶的补充而降低高生产水平时瘤胃功能的压力、外源酶作用日粮成分产生原位益生元维持瘤胃微生态、多种形态酶制剂的集合解决复杂饲料原料消化、大体积粗饲料酶消化预处理结合精饲料酶制剂添加、过瘤胃技术让部分酶制剂在瘤胃后段肠道发挥功效等作用模式。反刍动物酶制剂技术体系包括4个解决方案:“集合酶技术”“酶菌同构技术”“粗料酶预处理与精料添加酶结合技术”“过瘤胃酶制剂技术”等,根据饲料原料和日粮特性、动物种类、生理状况、生产水平和环境条件等,技术体系方案可单独运用,或组合实施,在高产反刍动物特别是高产奶牛产奶前期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瘤胃细菌和原虫的作用,反刍动物利用蛋白质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非蛋白氮,与饲料中原有的以及唾液中的非蛋白氮最终一起转变为氨。瘤胃微生物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等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连同饲料蛋白质中的未降解部分(过瘤胃蛋白质),随着食糜流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动物分泌的消化液(酶)分解为氨基酸,为动物体吸收和利用。大量研究表明,优质饲料蛋白质经过保护后,就能够满足高产反刍动物对过瘤胃蛋白质的需要,提高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利用效率,动物的氮沉积及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根据瘤胃能氮平衡理论为在日粮中利用更多的非蛋白氮提供了可能。了解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