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解决芦笋全雄育种中花药培养试管苗生根难的问题,以芦笋品种NJ978花药培养获得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式、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芦笋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IBA、 NAA和KT复合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Ancyrmidol能显著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花药培养来源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IBA 1.5 mg/L+KT 0.05 mg/L+Ancyrmidol 0.50 mg/L,生根率可达90%以上。并在此适宜生根培养基条件下,对4个芦笋品种花药来源试管苗的生根难易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芦笋品种的生根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冠军、 NJ978和NJ857的生根率均>80%,属于易生根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品种的系统进化树,由此探究其母系进化关系以及中国4个马品种(河曲马、乌审马、巴尔虎马、乌珠穆沁马)与其他马品种间的母系进化关系。方法:本研究对目前GenBank上登陆的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的22个马品种(俄罗斯2个品种、中国4个品种、其余16个国家各1个品种)的65匹家马的mtDNA D-loop区碱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MAN4和Mega6.3,以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了22个马品种的NJ系统进化树。结果:NJ树明显分出了2个分支,一个是由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欧洲国家马品种聚成的分支,另一个是由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亚洲国家马品种聚成的分支,这一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还表明中国马品种中的河曲马和乌审马分在了亚洲分支,而巴尔虎马和乌珠穆沁马分在了欧洲分支。结论:从家马母系起源看,中国家马的母系起源可能具有两种或以上的母系起源;巴尔虎马和乌珠穆沁马是与欧洲家马品种有密切的母系起源,河曲马和乌审马是与亚洲家马品种有密切的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3.
不同芦笋品种的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84-1287
对收集到的国内外42个芦笋品种在山西省进行适应性试验,对其抗病性(抗茎枯病)、产量及其商品品质等性状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tlas,Apollo,冠军,Mill,京绿芦1号,NJ1123等品种在山西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生防菌NJ02有促进辣椒生长作用。生防菌NJ02 化学药剂代森锰锌,防治大田辣椒疫病,药后60 d,平均发病率、防效、增产率分别为2.33%、85.45%、19.85%,好于生防菌及化学药剂代森锰锌单用。对辣椒根围土壤经传统的分离培养分析显示,NJ02、代森锰锌、NJ02 代森锰锌对放线菌含量没有影响,NJ02、NJ02 代森锰锌对真菌和细菌数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尽快筛选适合在北海本地种植的高产、抗性强玉米品种,于秋季对11个不同玉米品种进行区试。记录各项综合指标,结果表明:YA793751、GD1202综合表现较好,其中YA793751表现最为突出,可对这两个品种进行生产试验,最终再确定为适合在北海本地推广的优良品种,而NJ4511、金玉158、TH8134和KJ1201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可淘汰。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我国12个中型家鹅群体(丰城灰鹅、广丰白翎鹅、兴国灰鹅、浙东白鹅、钢鹅、四川白鹅、马岗鹅、织金白鹅、溆浦鹅、雁鹅、武冈铜鹅、皖西白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平均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为浙东白鹅,最低的为雁鹅,杂合度范围为0.4958~0.6547,12个鹅种资源群体平的均杂合度为0.5999,反映了各鹅种的杂合度都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计算DS遗传距离发现各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NJ聚类结果将12个中型鹅种聚为3类,NJ的聚类结果分析与几个鹅品种的地域分布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7.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NJ89-1育性遗传分析及育性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豆核不育突变体NJ89-1分离群体中,采用两种育性鉴定方法鉴别NJ89-1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对NJ89-1不育株和可育株进行人工去雄授粉,结果证明NJ89-1属于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用NJ89-1不育株和恢复材料配置杂交组合,遗传分析表明NJ89-1雄性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660对SSR引物对不育池和恢复材料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102对引物表现出多态。进一步利用这102对引物对5株NJ89-1不育株、2个恢复材料和5株NJ89-1可育株进行分析,发现位于O连锁群上的satt153和BE801128两对引物表现多态,因此初步把NJ89-1育性基因定位在O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肃主要肉用绵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世界粮农组织和国际家畜联合会推荐的11对微卫星引物(CSRD0298、RM0509、URB0038、MCM0130、ILSTS004、MCMA008、MNS0094、CSSM0004、OarAE101、BM1329和OarFCB11),对5个肉用绵羊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11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肉用绵羊品种间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NJ聚类图将国内的3个肉用绵羊品种(蒙古羊、滩羊、小尾寒羊)与引进的2个肉用绵羊品种(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分为2支;系统进化树UPGMA聚类图和主成分的二维散点图进一步证实了NJ聚类结果的可靠性。生产性能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绵羊群体的平均产羔数与微卫星位点OarAE101存在关联性,与位点BM1329没有关联性;绵羊初生质量与微卫星位点ILSTS004和CSSM0004存在关联性。【结论】5个肉用绵羊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很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MHC B-L 基因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对9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对各群体的遗传参数、群体间的Tajima Nei遗传距离和Maximum Likelihood遗传距离进行计算,并采用邻接法(NJ)和 Fitch Margoliash方法聚类。结果表明,导致9个地方鸡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为基因流,分析聚类的结果显示,不同鸡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和每个品种的育成史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中国4个地方绒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为其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6个微卫星标记,并结合荧光多重PCR,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评估其种内遗传变异和品种间遗传关系,利用NJ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利用相关分析考察品种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SRCRSP5、OarFCB48I、NRA063、OarFCB20、OarFCB304 5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4个绒山羊品种在6个微卫星座位均具有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3~11.00,杂和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较高,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696 7~0.802 7。NJ树显示,河谷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遗传关系最近,与新疆绒山羊遗传关系次之,与辽宁绒山羊遗传关系最远,这一结果在主成分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相关分析显示,4个绒山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中度正相关。【结论】目前4个绒山羊保种场均较好地保存了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品种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个体培养和群体培养方法,在25℃条件下,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南京品系(NJ)和美国佛罗里达品系(FL)的幼体发育时间、胚胎发育时间、繁殖量、种群增长参数及品系间、品系内受精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FL品系与NJ品系的幼体发育时间、第一个幼体孵出时间和繁殖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J品系的胚胎发育时间比FL品系显著缩短6.9%(P<0.05); NJ品系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世代时间(T)和生命期望(e0)均显著大于FL品系(P<0.05);萼花臂尾轮虫FL和NJ品系雌雄交配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系间的受精率低于各自品系内交配的受精率.本研究表明,南京品系和佛罗里达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发育和种群增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品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生殖隔离,未形成姐妹种.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南京14号对褐飞虱定位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稻苗生物测定法,比较了水稻抗虫品种南京14号、IR28,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非寄主植物稗草对褐飞虱定向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鲂属鱼类细胞色素b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鲂属4种鱼类及长春鳊的Cyt b片段序列,并运用MEGA 3.1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通过NJ法、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鲂属4种鱼类与长春鳊分别聚类为2支,但鲂属4种鱼类的聚类在2个系统发育树中存在差异;三角鲂与厚颌鲂的聚类不明确。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鲂属鱼类的系统分类与重新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侯晓晖  陈祥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55-3357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飞虱科3属5种昆虫的16 S rDNA序列,对DNA序列进行测定,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采用Mega 4.0软件,利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进行5种飞虱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一致,3个簇角飞虱属物种中华簇角飞虱(Belocera.sinensis)、褐额簇角飞虱(B.fuscifrons)和爬竹簇角飞虱(B.ampelocalamus)单独聚为一支,与偏角飞虱属海南偏角飞虱(Neobelocera hainanensis)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短头飞虱属显脊短头飞虱(Epeurysa distincta)的亲缘关系较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鸭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NJ01株[A/Duck/Nan jing/01/1999(H9N2)]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以含有108.0ELD50和108.5ELD50的NJ01进行静脉注射攻击无H9亚型禽流感抗体的26日龄、44日龄和140日龄鸭,结果显示,对小于44日龄和大于44日龄鸭分别以108.0ELD50和108.5ELD50病毒含量的NJ01株静脉攻击,攻毒后1~2 d的喉拭子病毒分离率均为80%以上。将病毒含量为107.9ELD50的NJ01株油乳剂灭活苗,肌肉途径免疫8日龄和28日龄鸭,在免疫后的第7 d、14 d和21 d用含108.0ELD50和108.5ELD50的NJ01静脉注射攻击,攻毒后取1~2 d喉拭子进行病毒重分离,结果表明,免疫后7 d产生抗体,14 d产生坚强免疫力,21 d相对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O2浓度(A-CO2,400μmol·mol-1)和CO2浓度升高(E-CO2,600μmol·mol-1)两个CO2处理,高氮(HN,1.25 mmol·L-1 NH4NO3)和低氮(LN,0.25 mmol·L-1 NH4NO3)两个氮水平。分析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叶片和根系中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氮素同化酶活性、叶片生理特性、光合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DNA条形码对鉴定红树林植物的通用性和有效性,在广东红树林分布区域共计采集红树林植物16科22属23种,共144个样品,并进行DNA条形码测序。结果表明:选择的rbcL、matK和trnH-psbA 3个DNA片段的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100%、80.29%±8.49%、99.38%±1.25%。测序成果率最高为rbcL 100%,trnH-psbA次之94.57%±5.06%,matK最低75.04%±6.26%。表明rbcL和trnH-psbA片段在红树林群落中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应用BLAST和NJ Tree两种方法计算红树植物的物种识别率。BLAST结果表明,单片段中trnH-psbA的物种识别率最高,为84.48%±12.09%,rbcL次之,matK最低。NJ Tree分析显示单片段中rbcL的物种识别率最高,为66.65%±17.35%;trnH-psbA片段次之,matK片段最低。两张分析方法都显示多个片段组合使用时,rbcL或trnH-psbA是提高物种平均识别率的主要片段。利用单片段rbcL即可获得平均节点支持率最高的红树植物系统发育树,且能准确区分不同树种。trnH-psbA片段可以识别rbcL片段不能识别的物种,可以作为补充片段。综合比较,推荐rbcL、trnH-psbA作为红树林植物DNA条形码片段。  相似文献   

18.
秦新民  钱芳  曾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3-6384
[目的]探讨黑斑大壁虎和红斑大壁虎(Gekko gecko)之间的分化程度。[方法]对黑斑大壁虎和红斑大壁Cty b基因的序列进行测定,获得Cyt b基因全序列1 147 bp。以白脊壁虎(G.vittatus)和沙虎(T.keyserlingii)为外群,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2种大壁虎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黑斑大壁虎与红斑大壁虎Cyt b基因的差异程度达到9.18%,NJ和MP分子系统树显示黑斑大壁虎与红斑大壁虎明显分为二支。[结论]两者达到了亚种分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NJ株毒种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控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毒种研究。将南京某猪场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脾、肺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ST细胞培养,获得了1株猪细小病毒强毒,将分离毒株适当稀释接种ST细胞,经3轮蚀斑纯化获得1株纯净的猪细小病毒NJ株(PPV-NJ株),作为疫苗毒株。将NJ株接种ST细胞培养连续传15代,每代次病毒效价均不低于1 ml 107.25TCID50、血凝素效价不低于29。选择第5代病毒液,灭活后与矿物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分别免疫豚鼠和后备母猪,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ELISA检测抗体效价。分别用剂量0.125 ml、0.250 ml和0.500 ml疫苗免疫豚鼠28 d后,各免疫组HI抗体效价均高于28,0.5 ml组HI抗体效价高达211,ELISA抗体均显示阳性(OD630≥0.32),分别用剂量0.5 ml、1.0 ml和2.0 ml疫苗免疫后备母猪后,HI检测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免疫后1周HI抗体效价高于26,3周后达峰值,至免疫后4个月略有下降,2.00 ml剂量组HI效价最高(211.7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在免疫后1周均转阳(OD630≥0.32),免疫后4~18周均维持较高水平。HI抗体效价和ELISA抗体水平与免疫剂量均呈正相关性。结果显示,利用NJ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抗体产生快、效价高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疫苗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蚁科5个属蚂蚁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taxonomic status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ants at molecular level.[Method]Applying cyt b gene as a molecular marker,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14 ant species of 5 genera(Camponotus,Formica,Polyrhachis,Pheidole and Crematogaster)in Formicidae was conducted.Partial sequences of cyt b gene in 14 ant species were analyzed with software MEGA,Clustal X and PAUP,and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by Neighbor-Joining method(NJ)and Maximum-Parsimony method(MP).[Result]NJ tree and MP tree showed that the 14 ant specie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5 branches.[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coincided with the views of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tax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