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蒙古正镶白旗典型草原鼠类组成及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7-1992年5~9月,每月中下旬作者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天然草场和10000亩围栏草场上,利用直线法调查鼠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共调查16350个夹日,捕获鼠3486只,隶属3科6种;鼠类组成年度差异较大,1987和1988年围栏内外,布氏田鼠为优势种,在鼠类中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1988年之后该鼠显著减少,到1990、1992年每年仅能捕到1只。经过6年调查,鼠种组成发生了变化,由布氏田鼠为主的群落演替成以黑线毛足鼠和达乌尔黄鼠为主的群落;种群数量的季节和年度变化明显;文中就各种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7年4~10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和锡林郭勒草原分别对长爪沙鼠、黑线仓鼠、五趾跳鼠和布氏田鼠进行了种群数量动态和预测研究.根据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已经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对上述4种鼠2008年的数量作出预测:预测2008年上述两地长爪沙鼠数量均不多,不致形成危害;黑线仓鼠2008年春季捕获率为0.97±0.48%~1.49±0.59%,秋季捕获率为0.52%,也不会形成危害;2007年五趾跳鼠捕获率0.06%,预测2008年该鼠数量也不多,不会造成危害;锡林郭勒草原2007年布氏田鼠年捕获率为1.67%,预测2008年布氏田鼠数量仍处在低谷期,不会形成大面积危害,但局部地方,如锡林浩特市郊的草场春季可能增多,应作好防治的准备工作.建议建立草原鼠类数量长期监测点,开展预测预报,在鼠的数量上升之前采取主动防治措施,把鼠密度长期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实现草原鼠害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3.
2012年7、9月及2013-2014年5、7、9月,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了连续放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对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啮齿动物捕获率、捕获量比例、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啮齿动物捕获率表现为连续放牧季节轮牧禁牧,连续放牧区显著高于禁牧区(P0.05)。2)不同放牧方式使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连续放牧区主要以草原黄鼠(Citellus dauricus)为主,捕获量比例为38.60%;季节轮牧区以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和草原黄鼠占的比例较大,捕获量比例分别为37.30%和31.50%;禁牧区以黑线仓鼠为主,捕获量比例为38.89%。3)连续放牧区啮齿动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季节轮牧中均匀性指数为最高;禁牧中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性指数均为最低。连续放牧中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禁牧(P0.05)。不同放牧方式明显改变了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季节轮牧方式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择灵丘县上寨镇和柳科乡具有代表性暖性灌丛类草地,山地灌丛类草地,山地草原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地为样地,在4个样地同时捕鼠,调查草地鼠类群落。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灵丘县4类草地鼠类区系包括5科、12属、13种,其中,仓鼠科捕获量占总捕获数的59.80%,是绝对优势类群,中华鼢鼠和长尾仓鼠是当地草地的优势种和主要害鼠。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将当地草原鼠类划分为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长尾仓鼠群落,长尾仓鼠+大林姬鼠群落,中华鼢鼠+达乌尔鼠兔+根田鼠群落,达乌尔黄鼠兔+小家鼠群落。4个草地鼠类群落种的丰富度排序是:群落Ⅱ群落Ⅰ群落Ⅳ群落Ⅲ;种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排序是:群落Ⅱ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Ⅳ;群落Ⅱ和群落Ⅰ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0.962 7和0.803 9,表明2个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群落Ⅲ和群落Ⅳ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低,但种群数量很高,具有较大的潜在和现实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区,设置过度放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对照)3种干扰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啮齿动物群落与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度放牧与禁牧干扰区,啮齿动物群落主要成分布氏田鼠种群密度与植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28;R=0.21,P<0.01);在季节轮牧干扰区,植物密度、地上生物量与草原黄鼠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23;R=-0.28,P<0.01),而且草原黄鼠种群密度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P<0.01);在禁牧干扰区,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还与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植物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与黑线仓鼠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0;R=024;R=0.50,P<0.01)。  相似文献   

6.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要啮齿类动物,其活动既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又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潜在影响与绝大多数草原植物共生的重要土壤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MF),但目前关于啮齿动物活动对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大型野外布氏田鼠围栏实验平台,选择其中3个田鼠密度处理(低、中、高密度,对应的初始投放布氏田鼠数量分别为12、24和48只·样地-1),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密度布氏田鼠处理对AMF群落的影响,采用标准网格交叉法测定根系侵染率和土壤菌丝密度,探究布氏田鼠活动对典型草原AMF群落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主要结果表明:1)在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到6科9属的AMF,其中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2)高密度布氏田鼠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土壤水分、pH,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AMF侵染率、菌丝密度、丰富度和多样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密度与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硝态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侵染率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AMF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不同操作分类单元(OTU)丰富度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pH显著正相关;4)NMDS 和 PerMANOVA 分析显示AMF群落结构在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土壤NO3-和pH是影响AMF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因此,布氏田鼠密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同时两者的改变导致了AMF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可能会加速典型草原的退化。  相似文献   

7.
掌握草原害鼠数量变动规律开展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鼠害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控制鼠害的主要途径是研究主要害鼠生态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从而进行综合防治。害鼠数量消长经过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四个期。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的数量变动一般低谷期10年以上,上升期1~2年,高峰期1~2年,下降期1~2年。掌握鼠的数量变动规律,建立预测公式,开展预测预报,在鼠数量上升期选用抗凝血杀鼠剂把鼠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对退化草场采取多种措施如禁牧、围栏、封育等使草场恢复生产力,对未退化的草场制定合理载畜量防止过牧,不给鼠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鼠类天敌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把害鼠密度长期控制在不危害的程度,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草原上栖息着50多种鼠,近20年来对草原形成严重危害的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积13年的定期监测,前两种鼠属于群居性且数量不稳定的种类,它们的变动规律是遵循低谷-上升-高峰-下降四个时期,其中在后三个时期的第一年能形成危害,对草原的危害是阶段性的;黑线仓鼠数量变动比较稳定,但有年度差异,数量高峰期可在局部地区造成危害.切实施行以生态控制为主、药灭为辅和长期监测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把草原鼠害长期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  相似文献   

9.
2002~2007年,在阿拉善荒漠区选择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四种植被生境,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结果表明:6个年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在四种不同植被生境中各不相同,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主要种类的数量有较大变化;6年中不同植被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年平均种数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开垦区。不同植被生境中主要组成种变化较大:开垦区为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轮牧区为子午沙鼠、小毛足鼠;过牧区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禁牧区为小毛足鼠。长爪沙鼠在开垦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无差异;三趾跳鼠在过牧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于2018-2019年采用铗日法对该区10种不同生境类型下的25个调查点进行鼠类调查,并对鼠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捕获鼠类124只,分属3科6属9种;其中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柽柳沙鼠为保护区优势鼠种。聚类和PCA分析可知安南坝保护区鼠类主要分布于2个群落。荒漠耐旱群落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各生境,耐旱-喜湿混合群落主要分布在芦苇群系和水柏枝群系生境。在调查的10种生境中,芦苇群系生境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生境。除环境因素外,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受群落内鼠种数目和物种分配的均匀程度2个因素影响。鼠类垂直分布表现出在1400~1800 m和2600~3000 m海拔分布的鼠种多,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趋势。由此可见,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影响着安南坝保护区的鼠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黑线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维惠  张耀量 《草地学报》1998,6(3):207-211
黑线毛足鼠在我国分布于北方典型草原和半荒漠草原,是内蒙古锡郭勒草原的常见鼠种之一。笔者于1987-1996年每年5-9月在内蒙古锡郭勒盟正镶白旗天然草原,利用直线铗日法对该鼠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十年其布放了42750个铗日,捕获鼠41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179只,居第四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青藏高原南缘亚高山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自由放牧、4年全年封育、4年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和20年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下的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和封育管理措施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化亚高山草甸经4年的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管理,草地有害植物的优势地位降低,优良牧草的优势地位增加,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无显著变化;经4年的全年封育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优良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成为群落的单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急剧增加,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经20年的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草地早熟禾和大花嵩草(Kobresia macrantha)成为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可见,与自由放牧相比,3种封育措施均可增加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的优势度,促进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的恢复,但封育后因群落中单个或少数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大大增加,草地中伴生种消失,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grassland will change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has an effect on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of alpine meadow in its nesting area. However,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disturbance of plateau pika e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alpine meadow. A random stratified and paired design was used to select plots in Luqu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and Qilian and Gonghe Counties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a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he alpine meadow. It was found that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dex 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pecies evenness index.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functional richness index (P< 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lant functional evenness index or the functional divergence index. With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 effec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richness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index changed from a logarithmic function to a quadratic fun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evenness index and species evenness index changed from non-significant to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 addition,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functional richness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index,and functional richness index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s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functional divergence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index,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index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species coexistence of plant communities under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 and help understanding of how plant diversity effects in an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function under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张慧敏  李希来  李兰平  张静 《草地学报》2020,28(5):1436-1443
本试验在黄河源区河南县研究了不同播种物种数(1,3,6,9,12,15)草种组合的人工群落配置对植被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旨在找到最优的群落配置组合,以期为今后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和退化草地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工草地建植第1年和第2年植被地上生物量均显著(P<0.05)增加,其中3个草种组合的地上生物量最高。各处理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第1年和第2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9个草种组合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人工草地建植第1年播种物种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第2年无显著相关关系。播种物种数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2018年和2019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2018年,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在2019年,线性关系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地上生物量和均匀度指数在2018年和2019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在高寒人工草地建植初期,以生产力为主时,建议选择3物种组合;以多样性为主时,建议选择9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冀北山地干旱阳坡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服从正态分布,变异系数CV为11.1%~27.7%,均属中等变异性;4个多样性指数的变异函数均为指数模型,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具有中等强度的各向同性空间相关性,Pielou均匀度指数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丰富度指数的变程为84 m,在对该地区山地植被进行多样性调查时,样地之间的距离应在84 m以上,以消除取样时样地间的相关性;在变程范围内,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变异的结构性因子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50.1%~67.6%,环境因素是决定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4个多样性指数在空间上均呈条带状及斑块状分布,垂直方向上,4个多样性指数在从上坡到下坡的环境梯度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水平方向上,丰富度指数总体上西部明显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16.
东洞庭湖冬、夏两季湿地鸟类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2009年1月对东洞庭湖湿地鸟类资源进行调查,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G-F指数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冬夏两季鸟类的群落多样性。将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作为基数,运用欧氏和最短距离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树林灌丛和居民区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十分相似,而水域和沼泽生境鸟类群落结构相似,冬季树林灌丛和芦苇、草滩沼泽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十分相似,而水域和居民区生境鸟类群落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7.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赵坤  朱毅  王忠武 《草地学报》2019,27(6):1459-1466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植物物种组成、高度、盖度、密度及生产力进行观测,并对功能群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重要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在重度放牧区分属不同功能群的植物均有不同程度消失,不同功能群植物株高、盖度、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对照区功能群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重度放牧区,对照区和轻度放牧区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不同放牧处理下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减少了荒漠草原功能群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从而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进而影响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年,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春秋两季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4种22 111只次,隶属于14目34科。应用逐步向后回归模型探测春、秋两季不同景观类型与鸟类香农-维纳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鸟类群落在季节间发生种类结构的显著变化,不同景观类型对不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同,农田会显著减少湿地鸟类多样性,水域和沼泽对香农-维纳多样性有正效应,但是对均匀性和物种丰富度有负效应,距公路较近会减少鸟类春季的均匀性和香农-维纳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