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蚕豆在南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分析,论述了蚕豆作为食,菜,饲,肥兼用作物,可起三方面作用:1.协调用养地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利用间套作技术,开发多种增效种植模式;3.开展以菜、蔬为目的的食品加工,保鲜产业,利用蚕豆含高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还富含硒钙,等,可作为保健食品等产业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赵锐红 《云南农业》2014,(10):42-43
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该产业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技成果和传统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为加快洱源菜用型蚕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蚕豆秸秆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相比其他农作物秸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蚕豆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作物产量;作为食用菌的生物基质,可提高其产量;通过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的蚕豆秸秆,是猪、羊、牛、鹅等家畜的高营养饲料;蚕豆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氢气、甲烷等清洁能源,还能制备活性炭。本文介绍了蚕豆秸秆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旨在为其科学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对蚕豆秸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蚕豆具有粮、菜、饲和肥兼用的作物,是现代农业发展必需的优势作物之一,生长习性是制约机械化生产、蚕豆规模化种植和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蚕豆青蚕16号是2018年由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以地方品种马牙为母本,以引进有限型种质Flip88-243FB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有限生长型新品种,品种登记号为GPD蚕豆(2019)630005,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证号:CNA20130685.3。该品种可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粮食、蔬菜以及与其它优势作物构建轮作体系。同时,利用青蚕16号有限基因改良菜用蚕豆、观赏型蚕豆,培育适于多元化产业的蚕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作物填闲对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以小麦、蚕豆及大叶臭菜3种为填闲作物,以不填闲为对照,分别选择小麦、蚕豆、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蚕豆+大叶臭菜和小麦+蚕豆+大叶臭菜开展填闲,共计8个处理,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别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大叶臭菜混合填闲等3个处理均显著提高连作辣椒产量;选取田间试验种植辣椒后的土壤开展辣椒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大叶臭菜混合填闲处理后,在10、20、30 d辣椒幼苗株高、全株干、鲜重及各级根长均显著提高.综上,填闲后连续种植两茬辣椒仍具有促生效果,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蚕豆系以嫩、老豆粒作为蔬菜食用,其茎秆与荚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作为优质绿肥和青饲料。因此,蚕豆具有菜、肥、饲等多种用途。50年代起霞浦县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为阔白蚕豆、大花蚕豆等,因种植年限长、品种较单一,出现种性退化、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等现象。为此,从2004  相似文献   

7.
“早生615”菜用蚕豆原产日本,于1997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所引入。我们从2000年起,从省农科院耕作所引进菜用蚕豆“早生615”,在连城县庙前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中间试种考研。经过二年的大面积中试示范栽培,表现适应性好、产量高、结荚密、籽粒大、种皮薄、商品性好、豆粒口感优良等特征;其商品成熟期具极早熟性;同时,抗病能力强,适宜在我县冬季作为菜用蚕豆的主栽品种推广利用。 一、植物学特征。“早生615”株高50—55厘米左右,最高达60厘  相似文献   

8.
蚕豆是沿淮地区蔬菜类品种之一.嫩蚕豆米可做炒菜、烧汤等;老蚕豆可做酱菜、炸花、磨淀粉、加工粉皮等.矮生蚕豆株形直立,它不仅能够纯作栽培,而且能与小麦间作,还能利用畦埂、地边等零星地块种植.因此,种好蚕豆对调整作物布局结构,增添蔬菜品种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蚕豆系以嫩、老豆粒为蔬菜食用,其茎秆与荚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作为优质绿肥和饲料,具有菜、肥、饲等多种用途。蚕豆轮纹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各省普遍发生,尤以长江以南地区发生为重。我镇以往种植的蚕豆多为自留品种为主.蚕豆轮纹病未见发生,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蚕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冬种菜用蚕豆的效益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豆是粮、菜、肥、饲兼用的重要冬季养地作物.蚕豆种子是所有作物中种子最大的,其种子百粒重20~300 g,不同品种相差很大.南方冬蚕豆一般籽粒较小,北方春蚕豆籽粒较大.根据国颁标准,南方冬播蚕豆百粒重达100 g以上即为大粒种,而春蚕豆大粒种标准为120 g.蚕豆青籽粒作为一种新兴蔬菜,正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公害的特点而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 1 茬口安排 蚕豆性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暑热.苗期能耐-4℃的低温,生长期间最适温度15~22℃,超过30℃对开花结实不利.在我省多作为冬作物栽培,闽西北9月中旬~11月中下旬、闽东南10月中旬~12月上旬为适播期.各地可结合当地耕作制度和不同的作物茬口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11.
Utilization and transfer of nitrogen(N)in a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of garlic(Allium sativum L.)and broad bean(Vicia faba L.)have been investigated rarely.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quantify 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by intercropped broad bean and garlic and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of N transfer from broad bean to garlic.Field and pot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Erhai Lake Basin in China using ~(15)N tracer applied to the soil or injected into broad bean plants.Strip intercropping of garlic and broad bean increased N absorption(47.2%)compared with sole crop broad bean(31.9%)or sole crop garlic(40.7%)and reduced soil residual N.Nearly 15%of ~(15)N injected into petioles of broad bean intercropped with garlic was recovered in garlic at harvest,suggesting that N could be transferred from broad bean to strip intercropped garlic.The findings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legumes’role in optimizing N fertilization when intercropped with non-legumes.  相似文献   

12.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间作时,只有在砂壤土中才对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2种土壤条件下,3种作物均不同程度抑制蚕豆的株高,尤以大蒜抑制作用最强。在胶泥土中,大蒜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强,小麦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弱;大蒜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弱,小麦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强。在砂壤土中,大蒜对蚕豆生物和经济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为最强。在2种土壤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以后,小麦除生物产量稍有降低外,经济产量、株高和分蘖数均有少量提高;油菜间作蚕豆后,油菜经济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大蒜间作蚕豆后,蒜薹与蒜瓣产量下降,而株高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或强化作物间的竞争或强化物种间的化感效应,影响间作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作物农田的土壤呼吸与高光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种植不同作物的农田土壤呼吸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关系,选取3种典型夏熟作物冬小麦、油菜籽、蚕豆,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观测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季节动态,并观测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DVI(差值植被指数)、RVI(比值植被指数)、EVI(增强植被指数)、PRI(光化学植被指数)5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和叶绿素SPAD值。结果表明:冬小麦、油菜籽、蚕豆田土壤呼吸季节平均值分别为1.78±0.15、1.35±0.27、1.61±0.22μmol·m^-2·s-1,冬小麦田土壤呼吸显著高于油菜籽田(P<0.05),冬小麦与蚕豆田以及油菜籽与蚕豆田土壤呼吸无显著差异(P>0.05)。冬小麦田土壤呼吸残差(基于温度指数方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与NDVI、RVI、EVI、PRI、SPAD值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蚕豆田土壤呼吸残差与NDVI、DVI、RVI、EVI、PRI均存在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而油菜籽田土壤呼吸残差与上述植被指数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与油菜籽3-4月份花期叶片退化有关。在冬小麦和蚕豆田,可分别建立基于土壤温度、NDVI、RVI、PRI、SPAD值以及土壤温度、RVI的土壤呼吸模型,而油菜籽田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仅与土壤温湿度和SPAD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5.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以及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后期至抽穗期,蚕豆土壤含水量下降比大麦快。而在苗期前期和成熟期,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比蚕豆快。在大麦整个生育期中,间作大麦土壤含水量下降都比单作大麦快,尤其是在拔节至孕穗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6.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上蚕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上适当施用石灰能极显著提高吞豆的疸。云南赤红壤方解石用量在3.0g/kg时,吞豆产量达到最佳;云南黄红壤白云石用量为2.8g/kg时,蚕豆的籽粒产量接近峰值,地上部干重达到最佳;湖北咸宁棕红壤方解石与白云石混合用量在1.5g/kg时,吞豆获得最佳产量。供试土壤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铝和活性锰;此外,施用石灰改善了供试土壤的磷营养,磷营养差异是蚕豆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退化草地土壤为供试基质,采用盆栽和网箱栽培方法,研究大豆、黑大豆、绿豆、豌豆和蚕豆根系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豆科作物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的时间趋势基本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顶峰期和衰减期4个时期;不同豆科作物根系垂直分布的深浅存在较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幂曲线模型Y=B_0·X~(B1)。综合试验结果,黑大豆、蚕豆和大豆比绿豆和豌豆更适合在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其中黑大豆和蚕豆可以作为该类型土壤首选作物。本研究结果为选择适宜的豆科作物进行合理种植达到改良退化草地土壤、提高退化草地生物量产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茶园杂草生态防控和土壤培肥问题,初步研究了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调查发现,茶园原有杂草26科46种,主要恶性杂草为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小蓬草(Conyzacanadensi(L.)Cronq.)、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Michx.)Scribn.)、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S.Moore).通过茶园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k.)、蚕豆(ViciafabaL.)、豌豆(Pisumsativum)和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形式,探讨对茶园杂草防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覆盖与间作处理都能够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但是覆盖比间作更能提高茶园土壤的含水量;覆盖与间作都能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覆盖与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壤的pH,其中间作蚕豆对pH的影响较大,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覆盖与间作方式能有效的防控茶园杂草与培肥土壤,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对杂草的防控效果最好,间作蚕豆与豌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间作多花黑麦草、蚕豆、豌豆又能提高茶园的覆盖率,创造简单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优化茶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萌  张江丽  王俊  周星颐  张志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31-16732
[目的]为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蚕豆种子经浸种、催芽后,用不同浓度的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和分析纯胭脂红处理24h,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样品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计算根尖细胞的微核千分率和染色体畸变百分率。[结果]当胭脂红浓度为0.02和0.04g/L时,蚕豆初生根色泽鲜亮,与对照处理无差异。随着胭脂红处理浓度的增大,蚕豆根的颜色呈黄-褐-黑的变化趋势。2种胭脂红均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且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纯胭脂红诱导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多低于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结论]过量使用胭脂红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20.
蚕豆耐氯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性紫色土上,蚕豆耐氯临界值为400~500 mg/kg 。800 mg/kg以上蚕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1 600 mg/kg时出现中毒症状,至3 200 mg/kg时蚕豆植株幼苗完全不能生长,最后变成褐色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