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沙多,每年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沙漠化。中国治沙的人多,有千千万万的群众在同沙漠做斗争。毛乌素沙漠南缘,一位农民同沙漠斗争了37年,他带领群众承包治沙22.8万亩,已经治理的19.5万亩,生长着2000多万株(丛)杨树、红柳、樟子松、花棒等,在沙漠中筑起了一条长63公里、宽3公里的绿色长城,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92.5%,成为全国个体治沙面积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承包户;他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治沙联合体”,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治沙公司,第一个把股份制引进治沙事业。因为治沙他出了名,踏上了联合国讲…  相似文献   

2.
今年43岁的鲍永新.已经在沙漠中奋斗了20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牧民。因为治沙而“走遍中国”。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中的治沙英雄了。他硬是靠自己的一双铁手,凭着自己的睿智。矢志治沙,把黄沙改造成了绿洲。他的这一壮举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高度赞誉,也得到了各级组织、政府的一致肯定。他先后被苏木、旗委、旗政府授予“治沙劳动模范”和“生态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3年12月,他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林业建设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3月26日,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6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专家座谈会。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他是治沙专业的学者,桃李满天;他是治沙领域的专家,声名远扬。他像一株顽强的胡杨,扎根于辽阔的大漠,奋战在防沙治沙前沿,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是学术界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A1岗责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永的客观评价。他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主任、防沙治沙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他紧跟党走,对党忠诚;他治沙造林,创造了治理毛乌素的奇迹;他创新模式,带领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他是林业战线上一面耀眼的旗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治沙英雄石光银荣获"七一勋章"的消息让人振奋。这位坚守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治沙一线的英雄,创造了治沙奇迹,使这里的人们告别了风沙和贫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6.
李喆,出生于科尔沁沙地南端的内蒙古奈曼旗。从小在沙窝里长大,吃尽了沙害的苦头。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治沙的"种子"。1983年,他高中毕业考大学时,不管谁说什么,他都把报考林业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蒙古林学院治沙专业。1987年毕业后,他坚定地回到奈曼旗,从此,开始了他立志治沙的生涯。  相似文献   

7.
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沙欺负死",这是殷玉珍自己的"名言"。27年来,这个农家女在荒无人烟的毛乌素沙地深处植树6万亩,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从过去的"汗珠子摔八瓣"靠辛苦种树,到如今成立治沙造林公司,实现农牧林一体化的绿色经济循环,殷玉珍开始探索先辈们没有做过的沙里淘金的治沙模式。殷玉珍说:"这些年,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没得说,种了27年树,恶劣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我们治沙人的生活质量也该提高了,这个钱要从沙漠里挣。我不仅要做治沙状元,更要当致富能手。""我们家现在的境况和20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殷玉珍站在乌审旗政府为其援建的楼前,面对着满目清幽的绿色庄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感激。  相似文献   

8.
正在乌审召林业系统,人们都知道大胡子乌都,一个把青春献给治沙的男人,一个有故事的乌审召人,但在整个治沙行业,乌都却名不见经传,他始终默默无闻与沙地做斗争,他把1万多亩牧民们不想要的沙地变成了绿地,他把青春和梦想都种进了这片沙地。为了治沙,他贷款植绿,为此负债累累,家庭出现变故,他把所有资产都投入到治沙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他与他的母亲生活战斗在万亩沙地,抗沙植绿护绿,一路走得很艰辛,一路  相似文献   

9.
现任张掖市林业局植树造林科科长的梁军,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改善张掖市的生态面貌为己任,他热爱林业、献身林业,尤其在防治沙漠化方面,他作为植树造林科科长,主动当好参谋助手,三十多年耕耘沙海,编制治沙规划,创办示范基地,推广治沙技术,有效提高了治沙造林的质量效益,为全市防沙治沙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在宁夏,治沙模范王有德的名字和事迹让人耳熟能详。他曾获得过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王有德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他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治沙事业。位于宁夏灵武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马鞍山管理站,是距银川河东机场1公里处的一片8000多亩的荒地。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用沙土垫起来的大坑,王  相似文献   

11.
一坡坡茫茫沙丘变成了一片片绿洲,一棵棵小树迎风招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郁郁的绿色里蕴含着一位旅游者的治沙情怀。他就是河北承德市中国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副经理肖利。到目前为止,他已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治沙造林投资11.8万元,并且为周营子治沙站架线通了电。他的这种精神震憾和感染着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35年造林治沙一万亩 马鸡焕做梦都想绿:绿山、绿水、绿沟、绿塬。他年复一年痴迷于植树种草,就是要给家乡营造一方秀美的山川。 年逾6旬的人了,头发几乎全白了,可是他还在念念不忘造林治沙,有人叫他“治沙迷”,有人称他“老愚公”。 他从60年代初开始,带领着全家人一镢一锹地造林治沙,一干就是35年,终于在茫茫沙海中营造了一块万亩绿洲。 马鸡焕土生土长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布连乡花亥图村海滩社。海滩,这是个多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沙的实践及其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常兆丰 《防护林科技》1998,(4):32-34,94
综合治沙目前在我国正处在提出和尝试阶段。综合治沙是防沙治沙的最佳方案,是今后防沙治沙的基本模式和治沙研究的主攻方向。综合治沙同时兼顾沙害防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三方面的关系,是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帮助沙区群众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综合治沙方案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以往治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防沙治沙技术进步;综合治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治沙成本,从而能有效解决我国治沙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综合治沙主要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即:系统性、优化性和层次有序性。综合治沙方案的建立和实施过程可按这样5步进行,即调查分析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背景资料;确定治理目标;调研筛选供方案调用的措施散件;定量分析,建立综合治沙方案;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宝日勒岱,1946年出生在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嘎图苏木一户普通牧民家庭里。几十年来。他以蒙古族憨厚、朴实、执着的胸怀.为治理毛乌素沙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退休后又承包治沙造林.成为大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第七届中华宝钢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牧民乌云斯庆榜上有名,荣膺中华宝钢环境保护优秀奖。 乌云斯庆是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昌黄嘎查的一位蒙古族妇女。从2001年起,她带领嘎查12名妇女组成联合治沙小组,开启了在昌黄嘎查乌兰温都尔沙漠中艰辛的治沙历程。10多年来,她们克服重重困难,让4.8万亩荒沙披上绿装。乌云斯庆和她的家庭先后荣获了第二届全国“绿色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老区妇女创业创新标兵、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十大绿化女状元、中国银行协会微型创业奖、“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二等奖、中国百强创业精英企业家等荣誉,成为家乡人民学习的榜样和骄傲。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出生的汪海洋是位蒙古族汉子,2000年,他脱掉一身"橄榄绿",离开部队,光荣地加入到防沙治沙队伍中。十几年来,他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始终发扬军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打敢拼、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遵守纪律、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良好品质,以及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优良作风。他以憨厚、朴实、执着的品格,致力于家乡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树立了翁牛特旗治沙造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大漠播绿人     
谷清泉,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林业局局长,鄂旗播绿的带头人。他从小就目睹了黄沙的肆虐,也饱受了黄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贫困之苦。所以,他立志当一名林业工作者,为给大地披上绿装而奋斗终生。1985年,谷清泉如愿以偿,考取了内蒙古林学院治沙系,从此他与治沙造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刚满27岁的谷清泉被任命为鄂托克前旗城川治沙站站长。上任伊始,他便带领治沙站的职工走上了播绿的征程。他用有限的资金开发水浇地,把职工生活用地由70亩扩建到150亩,又新开垦了200亩地,打机电井11眼,使职工水浇地人均达到6亩。他还从乌审旗河南乡调回5万株杨…  相似文献   

18.
我区防沙治沙工程成效显著博文,路明防沙治沙工程是我区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工程之一。1991年全国治沙工作会议以来,全区防沙治沙工程治理开发面积2090万亩,占该项工程任务的50%。其中,防沙造林695万亩,封沙育林种草356万亩,治沙造田及改造低产田2...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治沙试验的角度,通过几年的治沙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于高原半干旱地区治沙技术。文章通过对治沙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推动高原沙区防治沙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1980年7月,伊克昭盟农牧学校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伊盟有了自己的治沙专业人才。来自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一位青年,终于圆了少年时代的梦想。他叫吴兆军,是乌审旗浩勒报吉乡人,生于沙区,长于沙区,饱尝风沙危害,目睹流沙埋没农田、草场,父老乡亲们的痛苦无奈,以及牛羊缺草,在凛冽寒风中发抖的凄残。因此童年、少年时代期盼绿色,渴望家乡“风吹草低见牛羊”。儿女不会因母亲的丑陋、贫穷而抛弃母亲,他热爱家乡,痛恨风沙的淫威。于是,他1978年考取伊盟农牧学校时,毅然选择了林业治沙专业。用他的话来说:“少年的梦想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