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鹏  杨友斌  程二卫 《农技服务》2012,29(5):554+560
以丰两优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安徽省巢湖市适宜的施氮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目的。结果表明:随施氮量递增,稻谷产量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施N 14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352 kg/hm2。施氮处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蛋白质及其谷蛋白等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品质,该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种植以施N 140 kg/hm2,基肥:分蘖肥:花肥为6:2:2的施用方式种植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临沂市水稻光合速率、氮肥转化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40 kg∕hm~2时,水稻的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单穗粒重显著高于CK处理,且产量以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最高,为10 805.1 kg∕hm~2。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水稻籽粒以及秸秆的含氮量,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40 kg∕hm~2的籽粒含氮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20 kg∕hm~2时氮素利用率最高,为78.32%,且100 kg籽粒需氮量最高,未施氮肥处理和施氮量360 kg∕hm~2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最低。灌浆后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旗叶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但施氮量高于240 kg∕hm~2后光合速率上升不明显。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与光合速率的变化一致。综上,在临沂地区水稻生产上最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氮肥量和基蘖肥与穗肥氮素配比试验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申优17’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等氮(240 kg∕hm2,下同)条件下提高后期穗肥氮则会降低加工品质。氮肥与稻米粒长、粒宽呈正相关,与长宽比呈负相关,而等氮条件下穗肥氮与稻米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施氮量增加会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率,后期增加穗肥氮施用会增加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氮肥和在等氮条件下,氮肥后移处理均极显著和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由氮素与直链淀粉拟合方程可知,施氮量在318 kg∕hm~2时,直链淀粉理论值最低(15.04%)。稻米胶稠度与氮肥使用量无明显规律,但在等氮条件下可随穗肥氮同步递增,至穗肥氮占比为30%时,胶稠度值达到峰值(78.33 mm),之后缓慢下降。增加氮肥和后期穗肥氮占比有效地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并显著地降低了稻米食味值。当氮量为257 kg∕hm~2时,食味理论值最低(84.45)。在等氮条件下,穗肥氮占比为30%时,食味达到了最高值(83.0)。综上,杂交粳稻‘申优17’稻米品质易受氮肥调控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总氮量和优化后期穗肥氮比例以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氮肥对两系杂交稻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峰值黏度时间外,氮处理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及RVA谱的其他各项特征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提高氮肥用量或施用保花肥能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增加施氮量或施用穗肥可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或施用基肥使稻米胶稠度变大;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性变小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施氮时期不同施氮量有类似的RVA谱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调整水稻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氮肥比例的方法,来减轻水稻生育前期大量氮素流失的面源污染风险。2015年在苏州市相城区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基肥机械深施,在施氮量300 kg/hm~2水平下,设计5个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5∶2∶3(N1,氮肥前置);4∶2∶4(N2,常规氮肥运筹);3∶2∶5(N3,前氮后移);2∶2∶6(N4,前氮后移),以及不施氮肥处理(N0,空白对照),研究前氮后移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N0处理外,不同处理间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与N2处理相比较,N4处理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有所下降,但处理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将20%作为水稻基肥的氮肥后移至穗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氮耦合对稳定直播稻产量、改善米质的调控途径,为发展节水丰产优质型直播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_1)""干湿交替灌溉(W_2)""旱种(W_3)"3种灌水方式及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产量、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食味米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水方式对稻谷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明显高于氮肥运筹处理;而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RVA谱、蒸煮食味值的调控作用显著。3种灌水方式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氮肥后移比例均以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且与干湿交替灌溉方式耦合可进一步提高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而氮肥后移比例过大(达总量的60%)或者W_3处理均会导致产量及蒸煮食味米质显著下降。【结论】综合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表现,W_1下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W_2节水灌溉模式下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为5∶3∶2与之配套,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_3下应减少氮肥后移比例,可占总施氮量的20%为宜,对稻谷产量及改善食味米质均有一定的补偿效应,可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龙粳20为供试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氮、镁耦合对寒地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独施用时,增施氮肥使垩白率提高,施氮量与整精米率呈单峰曲线,施镁量与垩白率及整精米率均呈单峰曲线;氮镁耦合时,副处理镁对籽粒垩白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主处理氮水平下,施镁225.0~337.5 kg/hm2范围内稻米的垩白率、整精米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优质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稻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为材料,研究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对生育期、成穗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1和N2处理的生育期与对照的生育期一致,但N3处理导致生育期延长3~4 d;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水稻单株的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2处理的产量最高;适量施氮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其中以N2处理的稻米品质最佳。综合本试验结果,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高产优质化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 kg/hm~2、150.0 kg/hm~2、112.5 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 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低谷蛋白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5个施氮处理,N0、N1、N2、N3和N4处理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和225 kg·hm~(-2),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低谷蛋白水稻‘ER22’产量、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比例、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量为0~180 kg·hm~(-2)的范围内,有效穗数、结实率、实粒数和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在N4处理下,结实率与实粒数均下降,导致产量降低。花后7~35 d,‘ER22’籽粒总蛋白含量及各组分蛋白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组分蛋白的比例不变;花后35 d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N2、N3和N4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而醇溶蛋白含量则在N2、N3和N4处理间差异均显著,谷蛋白含量在N3和N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ER22’稻米的食味品质在N1和N2处理下表现良好,N3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最好,N4处理的稻米综合品质降低。【结论】实现低谷蛋白水稻‘ER22’高产优质的适宜施氮范围在135~18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13.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如果相同施肥水平,则分次施用氮肥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一次性施氮。生育期间均匀施氮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两促施氮法。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如果相同施肥水平,则分次施用氮肥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一次性施氮.生育期间均匀施氮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两促施氮法.  相似文献   

16.
扬粳805产量和品质对麦秸还田与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秸秆腐解剂处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进行不同施氮量处理,观察秸秆腐解剂对小麦秸秆的腐解效果,并分析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产量趋势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垩白率增加,胶稠度下降,崩解值下降,消减值增加,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秸秆还田施用腐解剂,在施氮量为300kg·hm-2水平下,整精米率最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氮肥施用比例对旱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旱稻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用氮肥);(2)施氮蘖肥:穗肥=2∶8;(3)施氮蘖肥:穗肥=6∶4;(4)施氮蘖肥:穗肥=8∶2;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分别用CK、N(2∶8)、N(6∶4)和N(8∶2)表示。【结果】 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提高了17.2%和13.7%。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增加了31.9%和23.4%,氮肥偏生产力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增加了17.2%和13.7%。施氮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精米率与整精米率,但增加了糙米率。适当的提高穗肥比例可以显著增加稻米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于稻米的营养品质。【结论】 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适当增加穗肥比例,氮肥分配比例为蘖肥∶穗肥为6∶4时可以显著增加旱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提高旱稻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塔额盆地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甜菜‘Beta796’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210 kg·hm~(-2)(N2)和270kg·hm~(-2)(N3)4个处理,研究施氮对甜菜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区域高产高糖甜菜生产氮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甜菜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干物质及氮素的最大累积速率及平均积累速率,显著提高甜菜产量,降低甜菜块根的含糖量。施氮显著增加块根中α-氨基氮、Na~+含量,增加蔗糖糖蜜损失,降低蔗糖回收率。与N0处理相比,施氮能提高甜菜可回收蔗糖产量,但不同处理可回收蔗糖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不同施氮量下甜菜产量、产糖量、品质与种植收益,塔额盆地滴灌条件下高产优质甜菜的氮肥推荐用量为21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苏达盐碱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苏达盐碱地水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食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氮肥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比例分别为0(N0)、6∶4∶0∶0(N1)、5∶3∶0∶2(N2)、4∶3∶1∶2(N3)、4∶3∶1∶2(0.9N3,施氮总量减少10%)5个处理。【结果】全生育期施氮量150 kg/hm~2时提高调节肥与穗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2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稻米的蛋白质和食味品质得到提高。在相同氮肥分配比例(4∶3∶1∶2)下,氮肥总量减少10%时提高了垦粳7号的营养品质,垦粳8号的碾磨、外观、营养与食味品质得到提高。从兼顾稻米综合品质的角度考虑,生育期总施氮量为150 kg/hm~2,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为4∶3∶1∶2条件利于垦粳7号品质的提升。生育期总施氮量为135 kg/hm~2,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为4∶3∶1∶2条件下垦粳8号稻米的各品质处于较优水平。垦粳7号的营养及外观品质优于垦粳8号,但垦粳8号食味品质和碾磨品质较好。【结论】综上可知,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减氮以及提高调节肥与穗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区的水稻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组合华优8305、华优香占和培杂35为材料,用常规籼稻华粳籼74为对照,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减少基肥中氮的施用,研究了部分氮肥后移至抽穗期追施对早造杂交稻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及米粉糊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基肥氮后移至抽穗期施用对早造杂交稻产量及品质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整精米率和籽粒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米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