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研究铅胁迫下干旱胁迫对侧柏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探讨侧柏对双重胁迫的适应与自我调节机制,为西北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以土壤相对含水率为100%且无铅的处理为对照,其余处理外源铅浓度统一设为2 000 mg/kg,分别测定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苗在3个生长阶段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单一铅胁迫下,侧柏净光合速率较对照降低,铅和干旱双重胁迫下,净光合速率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在2 000 mg/kg铅浓度胁迫下,侧柏3个生长阶段净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不同,当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68.64%、67.54%和98.99%。侧柏在生长初期受到干旱胁迫时能迅速调节蒸腾速率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发现,当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7.52%、78.26%、45.68%时,侧柏蒸腾速率降到最小值。(3)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的降低,侧柏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00%时,生长初期和中期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因此,在铅胁迫下适度的干旱胁迫可降低侧柏的蒸腾速率,从而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盆栽1年生侧柏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质量法,通过人工控制干旱胁迫时间和土壤水分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历时及旱后复水对侧柏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侧柏幼苗对不同历时干旱胁迫作出的抗旱性响应及旱后复水的恢复情况.试验设置4个胁迫持续时间(60、45、30、15 d)和4个土壤水分梯度(87.84%、70.00%、52.16%、40.00%),以充分供水(土壤水分梯度100%)为对照,经过不同历时的干旱胁迫后复水,测定复水前及复水后1、3、5、7、9 d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不同历时干旱胁迫下,侧柏PSⅡ的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都低于对照,其中干旱胁迫60 d的侧柏幼苗Fv/Fo、Fv/Fm和ETR分别比对照下降3.7%、0.9%和26.5%,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高于对照,胁迫历时60 d的处理比对照高24.8%.复水后,侧柏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得到了恢复,在复水3 d时Fv/Fo、ETR、NPQ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Fv/Fm在复水7 d时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之后出现补偿效应.由此可知,不同历时的干旱胁迫虽然对侧柏幼苗PSⅡ有一定的破坏,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侧柏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光保护和光适应机制可逐渐适应这种干旱环境,并且在复水后各指标都得到了相应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油松侧柏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 控制不同干旱梯度,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4年生油松、侧柏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 研究表明, 随着小枝水势的降低, 水力结构各参数随茎段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变化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来模拟; 油松苗木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侧柏苗木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在落叶之前, 相同直径油松和侧柏苗木枝条的胡伯尔值随小枝水势的变化很小, 说明苗木水分胁迫主要源于木质部空穴和栓塞.油松、侧柏苗木在干旱过程中水力结构的不同变化趋势, 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条件下, 控制不同干旱梯度,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4年生油松、侧柏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 研究表明, 随着小枝水势的降低, 水力结构各参数随茎段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变化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来模拟; 油松苗木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侧柏苗木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在落叶之前, 相同直径油松和侧柏苗木枝条的胡伯尔值随小枝水势的变化很小, 说明苗木水分胁迫主要源于木质部空穴和栓塞.油松、侧柏苗木在干旱过程中水力结构的不同变化趋势, 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5.
干旱及复水对刺槐叶水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人工控水方式,对刺槐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不同干旱历时条件下刺槐幼苗的叶水势变化及旱后复水刺槐叶水势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加剧,刺槐叶水势逐渐降低,相同胁迫强度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刺槐叶水势经历了对水分胁迫由原初反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水分胁迫下,刺槐叶水势日变化与对照一致,为先降低后升高,呈单峰曲线,日平均叶水势降幅随干旱历时延长呈抛物线形,胁迫45 d时为最高.复水后水分胁迫解除,水势出现补偿效应,到24 h叶水势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程度土壤干旱胁迫及胁迫解除后侧柏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对侧柏的抗旱性及旱后复水的补偿效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1年生的侧柏苗木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土壤相对含水率(SRW)100.00%的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土壤相对含水率87.84%,70.00%,52.16%,40.00%)不同胁迫历时(胁迫历时0、30、45、60d)以及复水2、24、48h和72h侧柏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侧柏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相同的干旱胁迫强度下,侧柏叶片中SOD活性随着胁迫历时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则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水分胁迫历时下各处理在复水后2h,侧柏叶片中POD和SOD活性都急剧上升,且复水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保持较高的活性。较短时间的胁迫历时下,SOD和POD活性大体都呈上升-下降-略高于对照的趋势。适度水分胁迫使侧柏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得到加强,长时间的水分胁迫会对侧柏抗氧化能力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宁杞1号"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法,设定正常灌水(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早(MD)和重度干旱(SD)4个处理,分别于干旱处理后15 d(胁迫初期)、30 d(胁迫中期)和60 d(胁迫末期)进行复水,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枸杞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胁迫初期,随着胁迫的加重,各干旱处理枸杞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缓慢降低,且干旱处理及复水后枸杞幼苗的5个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胁迫中期和后期,各干旱处理随着胁迫的加剧,枸杞幼苗的5个指标显著下降;其中,轻度和中度干旱处理及复水能恢复到对照水平,但是重度干旱后复水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初步认为,枸杞在干旱胁迫早期及时进行复水,植株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该研究有助于挖掘枸杞的抗旱性,为制定枸杞节水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干旱是限制水稻作物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抽穗期是水稻生长对干旱胁迫比较敏感的时期,因此研究根系和叶片对抽穗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水稻品种丰华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控水时间长短对水稻根系活力、叶片水势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干旱胁迫后叶片水势显著下降,复水后均可回复到对照水平。干旱3,6,9d根系活力分别上升28.83%,123.30% 和50.16%,而干旱12d则下降82.25%。除长期干旱处理造成保护酶活性下降外,其他不同程度土壤干旱胁迫均造成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酶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活性显著提高,而且干旱胁迫时间越长,保护酶活性上升越高,复水后可恢复到对照水平。研究还表明,无论干旱与否,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均远远高于根部。【结论】水稻在抽穗期经受短期干旱能有效地进行生理调节,根系与叶片在适应干旱逆境方面具有协调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生长期旱后复水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苗生长的补偿效应,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生长前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旱后复水对侧柏幼苗单株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下,生长前期单株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变化在复水之后无明显规律。生长中期侧柏的单株生物量随胁迫程度增大呈下降趋势;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随胁迫程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不同胁迫历时下,单株生物量在前期和中期出现了补偿效应,且在胁迫30d和胁迫45d之后,补偿效应最明显;地下部分生物量在生长前期复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补偿效应;根冠比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复水之后随胁迫历时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生长末期未出现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源柔枝松幼苗水势,为柔枝松苗木的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干旱时期,研究6个柔枝松种源的幼苗水势。[结果]在整个干旱胁迫过程中,各柔枝松种源的土壤含水量下降程度基本相同,而种源Rsi和Rsd水势下降缓慢,分别比正常水分的水势下降了1.10和1.13 MPa,种源Rs下降较快,种源Rsd复水后水势恢复较慢。[结论]柔枝松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种源Rsi和Rsd较耐旱。  相似文献   

11.
谭晓荣  吴兴泉  伏毅  戴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4-4037
研究间断干旱和持续干旱及干旱后复水对小麦幼苗根长、叶长,含水量、水势和羰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干旱方式均使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使小麦根、叶含水量、水势下降,羰基含量上升。复水后小麦幼苗根、叶含水量、水势、羰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水势可以恢复到处理前和对照的水平,含水量和羰基含量不能恢复到处理前和对照的水平。持续干旱处理对小麦生长(根、叶含水量,水势)的影响比间断干旱处理大,且持续时间更长;间断干旱处理对小麦蛋白质损伤的影响比持续干旱处理更严重。2种干旱方式对小麦幼苗根的影响均比叶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植物遭受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时,其水力学特性的变化及响应,以及复水后植物栓塞修复能力,为植物应对干旱环境的能力提供水力学依据。  方法  以84K杨扦插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渐进的控水处理,根据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分别控水至植株叶面积停止生长、整株萎蔫、50%的叶片死亡及全部叶片死亡4个阶段,而后各阶段植株均进行复水至新生叶片长出。分别在控水和复水处理完成后,测定各阶段植株的木质部水势、叶水势、栓塞脆弱性、枝条导水率及栓塞程度(PLC)等水力学特征,同时测定导管直径、导管连接度及导管抗垮塌能力等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  结果  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84K杨叶水势及木质部水势均降低,栓塞加剧,栓塞脆弱性减小,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导管连接度及导管抗垮塌能力显著增大。当植株有50%的叶片死亡时,茎的PLC为44%,当叶片全部死亡时,茎的PLC达65%。复水10 ~ 24 d后,各干旱阶段植株木质部水势及叶水势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茎的导水率均有所增加,栓塞程度均降低,当茎的PLC恢复至28% ~ 37%时,植株顶端重新展开了3片新叶。叶片全部死亡的植株复水至长出新叶时,茎的PLC显著减少,但植株直径并未增大,即复水阶段没有新生导管参与导水过程,表明茎导水率的恢复是由于发生了栓塞修复。  结论  干旱胁迫会对植物水力特性造成不利影响,但植物也会通过改变木质部结构特征来适应环境。植物在维持叶片存活与茎导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干旱胁迫下会牺牲叶片来维持茎的导水率。但当干旱胁迫解除后,植物的水力学特性也能得到恢复,即使整株叶片死亡的植物,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叶片死亡并不能作为判断植物死亡的指标。植物恢复生长与茎导水率恢复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栓塞能否修复是植物经历干旱后能否存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苹果树叶水势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是影响果树生产的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分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和作物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干旱和水分胁迫时果树叶水势下降,并且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和干旱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变化。苹果树叶水势日变化的总趋势和正常供水树基本一致。持续干旱下,不同干旱处理的叶水势均持续下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在复水后,不同处理叶水势恢复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4.
固体水对苗木作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固体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了有效地指导其在野外造林的应用,在温室可控条件下,从植物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微生物数量等方面,研究了固体水对北方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固体水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明显改善苗木的水分状况,减轻水分胁迫,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接触面积为50?cm2的纯固体水和38?cm2的加剂固体水.根据固体水释水速率和供试苗木的水分状况及生长表现,在没有其它水源补充的条件下,艾德迈尔固体水至少可以维持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2个月.  相似文献   

15.
固体水对苗木作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固体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为了有效地指导其在野外造林的应用 ,在温室可控条件下 ,从植物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微生物数量等方面 ,研究了固体水对北方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固体水可提高土壤含水量 ,明显改善苗木的水分状况 ,减轻水分胁迫 ,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接触面积为 5 0cm2 的纯固体水和 38cm2 的加剂固体水 .根据固体水释水速率和供试苗木的水分状况及生长表现 ,在没有其它水源补充的条件下 ,艾德迈尔固体水至少可以维持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 2个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刺槐和侧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比较刺槐和侧柏的抗旱性强弱,以生长条件基本一致的1年生刺槐和侧柏为供试材料,采用旱棚人工控水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末刺槐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分析生长期干旱及旱后复水对二者超弱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与生长期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关系,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刺槐叶的超弱发光值呈现出依次降低(干旱历时60d的除外)的趋势,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则呈现出生长后期生长前期生长中期的趋势;相同生长期,供水量对刺槐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影响规律不同,刺槐叶的超弱发光值表现出凹曲线的趋势,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则表现出先凹后凸的趋势,且在生长前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二者的超弱发光的影响最大;对刺槐和侧柏进行旱后复水处理,刺槐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都出现恢复,刺槐叶的超弱发光值呈现出凹曲线的趋势,而侧柏叶的超弱发光值则呈现出凸曲线的趋势,说明侧柏旱后复水恢复比刺槐快,抗旱性比刺槐更强。在生产实践中,利用侧柏进行干旱地区植被恢复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施丰乐”对国槐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P340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mg.L-1)“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国槐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处理苗木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及干旱胁迫过程中的日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14:00,进入严重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十分平缓.对照苗木的耗水速率不论在哪个时间段都大于处理苗木,特别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期,对照苗木1 d中的最大耗水速率较处理苗木高40.6%-68.1%.通过研究不同处理苗木在不同水势梯度下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施丰乐”的喷施对减少苗木耗水,延缓苗木干旱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水量缺乏的情况下,进行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后复水对糜子根、冠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补偿规律及补偿条件的影响,为糜子抗旱节水栽培和补偿效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方式,以全生育期正常供水为对照,分别在糜子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复水后糜子根、冠功能的恢复以及复水前后新老叶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水分胁迫后复水,根冠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补偿效应与胁迫持续时间、胁迫程度及复水时期有关。(2)三叶一心期水分胁迫复水后,重度胁迫拔节期复水处理的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和叶面积的恢复最快,分别高于对照和中度胁迫拔节期复水处理;同时,拔节期复水处理各指标的补偿效应高于抽穗期复水的2个处理。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后,中度胁迫抽穗期复水处理的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和叶面积高于对照和重度胁迫复水处理。(3)与对照相比,无论是三叶一心期还是拔节期开始水分胁迫,胁迫前生长出的叶片复水后其净光合速率低,胁迫程度越重净光合速率越小;而复水后长出的新叶,三叶一心期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处理新叶净光合速率最高,复水20d时比对照高出14.5%,中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新叶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三叶一心期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有利于新生器官生理活性的提高,对糜子根冠功能和净光合速率的补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作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在不同生育时期遭受不同程度及不同持续时间水分胁迫的冬小麦复水后 ,对叶面积存在明显的激发作用。结果表明 ,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与复水前胁迫发生时期、胁迫程度及其持续时间有关。早期胁迫比中期胁迫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大 ;复水对叶面积的激发幅度与胁迫前的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而与胁迫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即胁迫程度越高 ,胁迫持续时间越短 ,激发幅度越大。但从叶面积最终可恢复到的程度看 ,与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都呈负相关。不论胁迫发生在哪个时期 ,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 ,都是通过增加新生蘖叶面积实现的 ,复水对主茎叶片数及叶片尺寸影响不大。激发作用对最终籽粒产量的贡献 ,中度胁迫下可达到 4 5 % ,重度胁迫下则可高达 6 7%。尽管复水的激发作用能挽回胁迫期间的部分损失 ,但小麦最终叶面积及产量均不能恢复到适宜供水的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云南省云瑞系列12个玉米杂交品种在对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的响应,为玉米抗旱及弹性恢复机理研究、品种选育及云南省玉米春季播种用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遮雨棚内,采用PVC管栽法测定云瑞系列12个杂交玉米品种在极端干旱中期、末期及胁迫结束后复水处理下的地上及地下响应特征,并对各个指标及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比对照下降,且各指标与对照比值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复水后玉米出现补偿生长,各指标均有所恢复。在干旱胁迫第30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包括云瑞6、云瑞10、云瑞21、云瑞47、云瑞88、云瑞68。在干旱胁迫天数增加至60 d时,云瑞505、云瑞999、云瑞21、云瑞2、云瑞7则表现出更高的抗旱性;在复水后,云瑞21、云瑞68、云瑞8、云瑞7、云瑞2表现出较强的恢复力。【结论】云瑞21在极端干旱复水后,仍能够更有效地恢复生长能力,能更好地抵御干旱,具有较高的弹性恢复力,保证稳定的玉米生物量及产量,该品种可作为云南春播时期遭遇严重干旱时的玉米抗旱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