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云南河口橡胶园、油梨园和香蕉园的3种热带作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3种热带作物中橡胶园有机质、解碱氮最高,pH、有效磷最低,速效钾居中;油梨园土壤pH、有机质、解碱氮、有效磷均为中间水平,速效钾最低;香蕉园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有机质最低。总体来看,香蕉园土壤养分水平相对较高,橡胶园中等,油梨园中等偏下,这些养分指标中仅有橡胶园和油梨园土壤pH、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土壤养分之间为一般正相关关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以芮城县主产苹果的7个乡镇的40个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40 cm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值水平。结果表明:芮城县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全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含量处于高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的果园分别占总体的77.5%、60%;有机质平均值含量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分布差异过大;土壤pH值平均值为8.27,属于碱性土壤。芮城县苹果园在施肥中应注重平衡施用化肥,多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并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以及碱性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以辽西北地区经济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生草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作用最显著;林下清耕则更利于土壤速效氮和土壤速效钾的积累和转化;喷施除草剂的生态效应综合评价最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品,选取山地样本作为对照,分析了北京市7种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了除生产用地外的6种绿地土壤的钙、镁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山地风景林地的土壤全氮含量的平均值最大为1.73g/kg,显著高于其他6种绿地类型,但土壤速效磷含量(5.49mg/kg)和钙含量(0.98%)显著低于其他绿地类型,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的速效钾和镁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建议在城区绿地施肥时减少磷肥和钙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5.
以杉木为研究材料,探讨在同一纬度区域、立地条件较为一致的天峨县林朵林场、融安县西山林场、融水县贝江河林场施用基肥和不施用基肥处理对杉木1~3年生长量及对应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分别在种植1、2、3年后测定其树高、胸径及对应土壤pH值、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有效铁、硼等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基肥处理促进了杉木平均树高、胸径的增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有效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综合肥力系数;试验区地块磷、钾有效养分含量较低,施用基肥后土壤速效钾养分得到缓解,但土壤有效磷养分仍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6.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属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例,分析了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河岸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相邻高地林;河岸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相邻高地林。不同类型河岸林和相邻高地林土壤含水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差异显著,土壤酸碱度差异均不显著。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 4)。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林型河岸林和高地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9种配方有机肥中筛选出高效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专业有机肥,对油茶进行大田肥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并进行施肥试验实施,最后测定林地土壤养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有机肥的施用对深层土壤养分指标影响差异显著,对浅层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为处理5和处理6,最低为处理3,水解氮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7和处理8,较低为处理1和处理4;土层中全磷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8,较低为处理2和7,速效磷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6,较低为处理2;土壤中全钾含量较高为处理3和4,较低为处理2,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为处理9和4;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6,处理8较低,有机质含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生物菌肥对于油茶的应用前景以及施用条件和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菌肥是一种新型肥料.它能活化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文综述了生物菌肥在油茶上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施用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火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对不同火烧年份(2003年和2012年)和不同火烧程度(轻度和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1年,相较于对照样地,轻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p H值、全磷、碱解氮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但差异性不显著。重度火烧后,p H值、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火烧后10年,相较于对照样地,除重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火烧后也不同程度降低,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油松低效林改造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选取大同市云冈林场油松近熟低效林,设置3个处理,对比分析低效林改造后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土层土壤pH、全磷含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组(抚育间伐)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T2组(林下清理)和对照组(P<0.05);T2组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T1组和对照组(P<0.05)。在进行油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抚育间伐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磷含量,林下清理则有助于提高钾素和有机质含量。所以,为进一步改善油松低效林土壤养分状况,应采用抚育间伐与林下清理相结合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茶业的机遇和面临的严竣问题 ,提出西双版纳茶业发展应加速低产茶园改造 ,推广无性系良种 ;保护茶园生态 ,应用生物技术 ;调整产品结构 ,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立龙头产业 ,实施名牌战备等四项建议。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为我国茶叶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 ,19世纪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茶叶市场 ,进入 2 0世纪 ,肯尼亚、斯里兰卡后来居上。 1999年全国茶叶产量达 6 8万t,出口仅2 0 .2 9万t,云南茶叶产量 7.5万t,出口仅 1.0 3万t,版纳茶叶产量 1.5万t,几乎全部内销。国茶出口不畅 ,其主要原因是受经营机制和产品质量的制约 ,如何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振兴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促进版纳茶业再上新台阶 ,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 ,改革现行茶叶经营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