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开农7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符合食用花生二级标准,油酸含量高于普通花生品种,为适用于食品加工用途的优质花生新品种。本研究对开农79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高稳系数和GGE双标图分析了其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开农79的百果重、百仁重和籽仁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开农79荚果与籽仁产量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多点试验的所有8个参试点均高于对照豫花9326的产量。高稳系数和GGE双标图分析表明,该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优于对照品种,位于参试品种的前三位。开农79的高产稳产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其较高的蛋白含量在优质专用花生加工产业及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麦套花生经济性状与产量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4个河南省麦套花生品种(系)的经济性状与产量遗传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百仁重>饱果率>单株结果数>侧枝长>结果枝数>出米率>百果重>主茎高>总分枝数。河南省麦套花生高产育种目标是:选择单株饱果数多,百仁重高的大粒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2011-2012年全国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16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 Biplot双标图法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和区域适应性.结果表明:全国北方片花生16个试验点可分为3个类型区,在3个类型区表现最好的4个品种分别为P09-2、开农172、粮花2号和青花1号.在9个花生品种中,P09-2、开农172和粮花2号在区域试验中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且适宜种植的试验点较多.开农172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居参试品种前3位,是花生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相似生态区开展春播和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河南省小粒花生品种区试的15个参试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生产力进行统计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和单株生产力都有较大的变异幅度,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只有单株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他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枝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株饱果数,两者是影响小粒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估测单株生产力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6.274+0.9X6,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对单株生产力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广西一年两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关系,为玉米区域试验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GGE-biplot对广西2016年春季和秋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的鲜穗产量进行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区域,以及各承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结果]参试玉米品种与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试点间存在正相关,其中春季试验北海和玉林及秋季试验北海和柳州试点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对品种产量排序的影响相似.参试玉米品种适宜环境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7个试点可分为4个生态区,秋季7个试点可分为3个生态区,直观展示了品种的适应性.参试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品种桂W1518和秋季品种百香糯1601在当季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环境鉴别力与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柳州和南宁试点为较理想的试验环境,秋季玉林和河池试点为较理想的试验环境.[结论]GGE双标图直观展示了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及承试环境的鉴别力、代表性和生态类型,对玉米区域试验和育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分析甘肃省啤酒大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应用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7年甘肃省联合区试9个啤酒大麦品种(系)在5个参试地点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应性较好的品种(系)是0520-34、Z06-278-9、2153122;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系)是0521-6、Z06-278-9、甘啤6号,0520-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较差。Z06-278-9是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最具推广潜力的理想品种。GGE双标图为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花生新品种郑农花15号的优良特性,根据2015-2016年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产量结果,本研究利用高稳系数法和GGE双标图法对郑农花15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品质化验结果对该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农花15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含有较高的蛋白含量和油酸含量,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范小玉  陈雷  李可  吴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6-1307,1310
[目的]为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18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百果重、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饱果率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但是出米率与单株生产力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为: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百仁重〉饱果率〉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出米率〉侧枝长。[结论]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育种应选择单株结果数多,百果重、百仁重、主茎高和侧枝长适宜,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饱果率相协调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椰树行间间距大,林下间种花生能够提高椰园非生产期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幼龄椰树林下栽培15个花生品种,分析农艺性状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农艺性状差异大.以当地东方种为对照,四粒红、中花12号、桂花36号、桂花771、桂花红132的植株长势显著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26号的单株饱果数显著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16号、中花24号、中花26号、桂花黑1号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6号、中花9号、中花12号、桂花771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当地东方种.变异分析表明,无效果数、秕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出仁率、饱果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单株结果数、结果枝数、百仁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侧枝长,结果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仁质量,单株结果数与单株饱果数、百仁质量,百果质量与百仁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侧枝长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总分枝数与百仁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在一定范围内,主茎越高,侧枝越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越少,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和秕果数也越少,百果质量与百仁质量也相对越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评价花生区试中的品种及试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花生区试中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及各个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5—2016年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15个试点的荚果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农705’、‘商花11号’和‘郑农花15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农大511’的产量高稳产性较差,但在生产上仍具有应用价值。15个试点被分为3个类型区,在3个类型区中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徐0316’、‘商花11号’和‘开农705’。日照、菏泽和济宁是理想的试点,具有较好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为更准确评价谷子品种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提高育种效率,采用GGE-biplot双标图软件,对2010—2011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华北夏谷区组中‘豫谷18’等25个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豫谷18’在AEA轴上的垂足最接近正方,丰产性优良;在AEC轴投影距离最短,稳产性突出。2)‘豫谷18’距离理想品种最近,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冀谷19’及其他参试品种。3)‘豫谷18’是适应性最广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涵盖华北夏谷区组绝大部分区域。4)与‘冀谷19’比较,‘豫谷18’在华北夏谷大部分区域种植优势明显。综上所述,在华北夏谷区组参试品种中,‘豫谷18’是兼有丰产、稳产和广适应性的理想谷子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辽宁省水稻区试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能力,利用Genstat的GGE双标图分析2017~2018连续两年进入省区域试验晚熟组的14品种(品系)在8个试点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花粳12H47、锦稻糯32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辽粳1540产量较高但稳产性差,但在特定区域仍能发挥其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 +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 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 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 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性的94个夏大豆品种在2008—2010年份的产量与产量组成因子。【结果】不同年份相同区域的试验品种表现差异很大,品种与环境存在互作。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是产量的主要贡献性状,其中,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单株粒重。三年中,受不同年度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较好且高产的品种有冀9号-3L-2、冀豆17、徐豆10号、中作00-484和7651-1。【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的最重要因子是单株粒重,其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相同区域不同年份间品种产量差异较大,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13-2014年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区域试验汇总数据,利用SPSS 22.0、Excel 2010对濮花36号各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濮花36号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出仁率与荚果饱满度、百仁重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结果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应用产量均值-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回归系数等方法分析濮花36号及对照品种(中花15)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濮花36号与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相当,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适宜在青枯病地区种植,选择高肥水条件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给辽宁省花生主产区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推广提供借鉴,利用2018-2021年辽宁省花生区域试验参试的69份品系(小粒组54份、大粒组15份)的产量性状及相关农艺性状的试验结果,分析各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粒组花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89%~19.62%,大粒组花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6%~16.56%,差异均较大。进一步分析产量(Y)与各性状(X)的最优回归方程Y=222.478 + 0.760X7-3.296X10 + 1.406X11,得到决定产量的农艺性状顺序为籽仁产量(X11)>单株生产力(X7)>出仁率(X10)。在辽宁省花生主产区,提高单株生产力和出仁率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同时,育种过程中也要注意主茎和侧枝的高度与长度,选择株高适中且抗倒伏的品种更有利于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6.
豫花9号高产早熟,株型直立,百果重240g,百仁重94g出仁率72%。通过多年多点试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豫花9号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社旗县推广的花生新品种,特开展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远杂9102干果和籽仁产量分别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和第1位;豫花23干果和籽仁产量均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宛花2号干果和籽仁产量分别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和第3位;豫花22干果和籽仁产量均居9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这几个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可作为主导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鉴定花生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品种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我县夏花生主导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参试品种农大花103、开农41、远杂9102、宛花2号、驻花2号、驻花1号,豫花23、郑农花14、漯花4087共9个品种,对照品种远杂9102。  相似文献   

19.
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了2011年7个谷子品种(系)在山西省7个试点的区试数据资料,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太选10号、长农40号、沁黄2号是既高产又稳产的优良品系,其中太选10号表现最为突出,而晋中208综合表现最差,产量最低,稳定性也最差;太原小店试验点对参试品种的区分能力最强,对目标生态区的代表性最好,是所有区试点中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39-143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模式下花生产量变化,以不同粒型花生品种为对象,研究田间晾晒不同天数条件下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田间晾晒期间,单株产量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大粒型花生品种鲁花14和丰花1号在晾晒1~4 d快速增加;小粒型花生品种济花3号和闽花8号在晾晒1~3 d快速增加,此后,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百果重和百仁重在田间晾晒过程中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田间晾晒过程中,花生成熟饱满度显著增加,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1~4 d和小粒型品种晾晒1~3 d成熟饱满度快速增加,此后,随晾晒天数增加各品种的饱果率和饱仁率变化较小。大粒型品种田间晾晒4 d左右摘果,小粒型品种田间晾晒3 d左右摘果,增产效果显著,前者增幅大于后者,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研究结果为花生两段式收获模式最佳摘果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