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数据以及走访农村居民分析得出:农户对污水治理参与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其关键原因是农户对水污染治理不是很重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缺乏水污染治理的资金、设备,以及地方政府对水污染问题的宣传、监督及治理力度不够。为协调北京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的各方利益,增强农户参与意愿的积极性,以实现水污染治理的长治久安,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增强农户对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主体地位认知及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户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意愿,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渭河流域427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数字素养对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信任、数字素养在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决策中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素养的提升拓宽了农户获得信息的渠道,对社会信任促进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起到促进作用;与现代节水灌溉方式相比,采用传统灌溉方式的农户数字素养对于社会信任与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大,而在学历水平上不存在异质性。据此建议,治理农村水污染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数字乡村治理能力,完善互惠共享的社会规范,提升农村居民之间的普遍信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水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二项Logistic模型,拟分析河北省白洋淀流域雄县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被调研农户认为有必要治理生活污水并愿意参与水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认识、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的意愿在0.01水平上起到显著作用,农户家庭决策人受教育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厕所污水排放方式对农户参与水污染治理的意愿在0.1水平上起到显著作用;农民对白洋淀水质的关注度较低。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在农户参与下政府通过建造污水管道和处理设备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户的受教育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雄安新区建设的政策以及使农户尽快转变思想并参与到新区的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与环境质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巨大阻力。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调查问卷,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40.35%的农户有主动支付意愿,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支付年平均70.47元/户的费用;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依次为年龄、健康状况、环保理念宣传、政策监督、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别,且均与支付意愿正相关,其中年龄和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环保理念宣传和政策监督次之,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别最小。  相似文献   

5.
棉农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者,棉农参与意愿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以新疆玛纳斯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54户棉农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棉农参与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农参与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棉花种植面积、环境关注度、支付意愿和培训认同感等对棉农影响较显著。得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启示:注重提高棉农的教育水平;努力研发新型环境友好型农资;加强宣传力度以强化棉农对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为破解因农户分化引发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部分省份农村地区的222份实地调查样本为例,采用社会分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分化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影响的研究框架,并开展了相关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集中居住意愿基础,且集中居住意愿与其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农户的收入结构分化对其集中居住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收入水平分化对其影响不显著。(3)农户认知变量在农户分化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基于此结论,提出应从尊重农民权益、提升政策合理性与透明性、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等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九地市的458户微观数据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户中有92.36%愿意支付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费用;环保认知和生活垃圾清理频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受教育程度和到垃圾囤放点的距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年龄、家庭人口数和对村委会的评价负向影响支付意愿。鉴于此,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健全监督制度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农户认知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单边界加支付卡式的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5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付费行为差异及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下样本农户同意进入付费情景的概率不同,支付意愿也不同,没有接入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同意支付概率与支付水平均最低。农户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意愿逻辑符合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年龄、是否是党员、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变量均对农户付费行为有显著影响。综上,应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户认知对其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的促进作用,鼓励党员、以及环保意识较强的农户率先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管护,部分地区可探索推行受益农户适当缴费或出工等管护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消费者参与意愿,推进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本土化发展,基于820份消费者调查问卷,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绿色认知对消费者参与CSA意愿的影响,以及感知价值在绿色认知和消费者参与CSA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污染认知、绿色农产品认知和绿色政策认知对消费者参与CSA的意愿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绿色农产品认知的影响最明显。2)功能价值、服务价值和环境价值在农业污染认知、绿色农产品认知、绿色政策认知和消费者参与CSA意愿之间均具有正向显著中介作用,其中,功能价值的中介效应值最高。因此,应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展,这不仅能够提高消费者的绿色认知水平,促使其形成绿色消费意识,增强其参与CSA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促使生产者完善CSA农场的经营管理,并使其与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进而提升消费者对CSA的感知价值。基于此,才能提升消费者参与CSA的意愿,并为CSA的本土化发展构建稳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水污染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在农村城镇化进程当中,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有机废水的无序排放,加之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加重,导致农村水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及影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农村水污染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治理农村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可以为有效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提供理论依据。在构建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活动的行为意愿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在实证层面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进行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创业效能感、农村创业态度、农村创业主观规范都对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创业政策感知以农村创业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村创业意愿,农村创业态度部分中介了创业效能感与创意意愿的关系,创业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农村创业主观规范与农村创业意愿的关系。基于此,应帮助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邀请专家、农村创业精英等开展讲座、交流和指导,促成正面的态度认知;增设农村创业教育内容专题,增加农村主题的创业实践模拟,既营造农村创业氛围,又提升自我效能感知;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服务中介机构平台,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并提供融资、信贷、扶持等中介服务,强化乡村振兴创业政策感知。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河长制全面推行背景下,制度能力对村民水环境治理决策行为的影响,采用陕西、河南两省610个村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Double-Hurdle模型,以知识资源、关系资源、动员能力3个制度能力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村民对水环境治理有较强的参与意愿,有78%的样本村民愿意参与,其支付意愿区间为200.08~259.57元/年;2)知识资源变量中,奖惩规则和规则执行力度对村民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及参与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关系资源变量中,干群关系对村民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村民贡献受重视程度对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4)动员能力变量中,村委会或河长所拥有的治水专业知识显著正向影响村民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村内组织动员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参与意愿,村外资源获取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治理参与程度。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培育知识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强化村内组织动员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提升村民外在信任水平、内在责任感和归属感,使信任、认同及合作成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长效动员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3.
探究欠发达地区政策激励和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指向、促进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Tobit模型探讨政策激励、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激励中的秸秆还田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激励方式没有发挥作用。农户认知中,对耕地用途的认知、土地流转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秸秆还田认知、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认知、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认知、低碳生活方式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补贴政策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无相关关系。农户的耕地生态保护认知在政策激励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中发挥中介效应,但农户耕地数量质量保护认知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因此,应该强化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监督考核力度来提升政策效果,也要结合农户需求完善政策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宣传培训等的政策效力,并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调整补贴力度和形式,从而降低农户耕地保护的实施成本,提高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重视农户认...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农地整理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整体意愿、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分析农民参与评价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并对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较高,超过八成;不同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受访农民参与评价意愿存在差别;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评价的认知程度、政府对农民的规划设计意见的重视程度和政府对项目政策宣传的重视程度等4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性别、是否村干部和是否党员等8个变量对农民参与评价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改革现有项目评价制度,重视农民在项目各阶段评价中的作用,加大农民培训和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为耕地流转和农民转向非农部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洞庭湖生态功能区353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考察心理认知对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效应,并揭示环境规制在心理认知—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不强,共有67.14%的受访农户不愿意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受到收入增加认知、提高粮食品质认知、生态环境效益认知、政府重视程度、村委会影响力以及政策认知度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而承包地质量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是其基于心理认知并在环境规制政策的调节作用下综合形成的。(4)三类规制的调节效应序次为:引导规制激励规制约束规制,政府宣传教育的加强和提供技术培训指导使得引导规制的调节效应最强,而政府监管不到位使得约束规制的调节效应最弱。因此,应积极发挥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建立环保评优机制,定期对乡村干部进行系统指导和培训,建立农业推广站或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知识与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在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补贴标准并及时发放,并合理运用治污补贴、价格保护等市场手段和排污管制和警示惩戒等法治手段,注重不同规制措施间有效配合与衔接,共同激发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是生态宜居的关键,研判当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具有现实必然性。基于山东、安徽和重庆3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尝试构建包含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有效举措。结果表明:59.07%的样本农户的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愿意为10~20元/(人·a),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水平总体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最不发达区域的农户倾向于支付10元/(人·a)以下的垃圾治理费用,占比达50.41%。家庭收支水平和农户环保认知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支付意愿,且环保认知与文化程度存在交互效应,早期儿童环保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女性相较于男性,支付意愿更高;固定垃圾点的供给对于农户支付意愿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基于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儿童早期环保教育,提高女性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绩效,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和分层回归法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和过去经历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行为态度在感知风险、过去经历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策规制在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从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优化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体验、改善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态度、营造促进公众参与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8.
探讨村域认同、关系网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选取江西省501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村域认同能显著提升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且对于提升高学历和村干部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作用更为显著;户主的村域认同和关系网络每提升1%,选择比较愿意参与环境整治的概率提升23%和7%;关系网络在村域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95;农户的村域认同感不仅可以提升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愿,还可促进其落实到具体行为,提升环境整治参与程度。因此,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村生活基础条件,强化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加强和美乡村的宣传与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要实现治理有效,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并促进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以哈尔滨市香坊区2乡10村17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根据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评价指标16个,运用SPSS构建二元Logit模型探究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政治面貌、是否参加了农业合作组织、当地政府对农村的重视程度负向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其他指标均正向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其中,年龄在5%的显著水平上负向影响;文化程度、了解所在村庄事务的主要渠道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是否认可村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村委会干部认可程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乡村治理是否应该全民参与在10%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治理农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宅基地扩张现象,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1 316户农户样本数据,结合OLS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影响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过程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农户信息获取能力负向调节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之间的关系。因此,地方政府应提升治理能力、协调好农户住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集中居住等,改善农户宅基地不断扩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