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耿立  李直鸿  李龙 《食用菌》2016,(4):34-36
从设施设备、品种特性、季节安排三个方面,简述香菇庆科212工厂化生产及周年式出菇的背景条件;分析工厂化制棒、集控式发菌、菇房统一转色及顺季出菇和反季节出菇两种模式的关键技术节点;提出了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难点及突破这些瓶颈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开展以突破南方夏季高温期优质香菇工厂化生产为核心的优质厚实型香菇新品种选育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步选育出适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新菌株L901和L615,其平均每棒总产量(三潮菇)分别达750克和700克;通过工厂化富氧出菇技术集成应用,夏季高温期栽培的香菇菇盖厚实、菇柄较短、柄盖比小,优质菇率均达70%以上。并探索提出"1+N双百共富"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即亩产百吨菇、百万产值,企业与菇农同发展共富裕的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4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首先需要寻找或培育栽培周期短、品质优良、子实体组织紧实(口感有嚼劲)、菇体大小适中的菌株。其次,新的栽培模式须简化工序,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减少用工量,是核心。4.1菌丝培养阶段必须简化"放小、大气"工序目前国内各地香菇栽培者仿照其他工厂化栽培菌类,在培养库内培养香菇菌棒,基本解决了传统菌棒室外大棚培养,因夏季气温过高而导致菌棒"烧棒"的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可控环境下进行培养是实现香  相似文献   

4.
低海拔平原地区反季节夏香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海 《食用菌》2006,(Z1):50-51
“低海拔平原地区反季节夏香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改香菇只能秋栽或春栽的历史,成功地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低海拔平原区探索出反季节夏季香菇这一优势产业,从而填补了夏季香菇栽培的空白,文章具体在“提早制棒、选育和选用高产优质菌种、科学配料、抢温接种,保温培养、定向发菌、强制转色、降温出菇、第3潮覆土出菇、适时养菌,追施菇丰、科学防止杂菌污染”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使夏香菇生产实现“三高”,印制棒成功率高(95%以上),生物学转化率高(100%- 120%),经济效益高,为大规模反季节栽培夏季香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香菇工厂化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通过调查海拔360、450、610m等不同区域的香菇栽培基地,对在香菇工厂化栽培中常见的5种杂菌性病害(4种真菌和1种细菌)、3种生理性病害和2种害虫等病虫害特征进行介绍,并总结其发生规律;阐述了在香菇菌棒生产、培养及出菇等不同阶段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沟壑纵横,深谷密布,独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特点。随脱贫攻坚强劲推进,贫困村优选香菇栽培,但合作社栽培香菇收益迥异。笔者指导扶贫山区香菇栽培多年,发现技术短板体现在:一是低海拔(300 m)河谷区春季制棒,秋冬出菇模式,夏季有35~39℃极端高温,高温烧棒降低栽培效益;二是海拔(500 m)秋季制棒,冬季出菇模式,虽能规避烧棒  相似文献   

7.
香菇反季节低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军 《食用菌》2017,(5):63-65
<正>平泉县2007年开始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品种以L18为主。由于多年覆土栽培,黏菌危害严重,三潮菇后菌棒腐烂严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2011年引进新品种L808,进行香菇反季节立棒栽培试验,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栽培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单棒纯收入达到2元以上。香菇立棒栽培的子实体,菇柄弯曲,相对层架栽培,优质菇少,采菇、注水不方便。为了利用原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设施,生产出优质菇,操作时又方便  相似文献   

8.
对5个不同来源的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始菇期、出菇产量、子实体商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庆科212和868单棒产量最高;庆科212、538、808的菇形较好,菇大、菌肉结实较厚、菌柄较短、菌盖直径与菌柄长度比较大;庆科212和538菌龄较短,较适合秋冬菇栽培,且第一二潮菇占比较高,可尝试作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9.
香菇野外棒栽,是将培养料制成棒状,发好菌后置野外出菇的一种技术。其优点:①可节省室内栽培所需的房间、菇床等;②野外温差大,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③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树荫及单季稻田种植;④经济效益高,百公斤木屑可制菌棒约130条,每棒可收干菇75克左右,产值1.50~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完善香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香菇"申香1513"为试验对象,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养菌过程菌丝后熟阶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与出菇的关系。结果以菌丝后熟阶段以培养温度20~22℃、时间60~70天表现产量较高,子实体朵形圆整、大小适中,商品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庆科212"香菇为试材,采用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生产方法,研究了菌棒含水量、菇房内外温差和通风频度对香菇菌棒结露作用及香菇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结露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菌棒含水量,其次是菇房内外温差,最后是通风频度,结露控制能够显著缩短出菇周期、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这一结果为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出菇过程中综合调控结露作用因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香菇产量、提升成品菇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工厂化菌棒(包)制作中防治链孢霉的五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从生产特色方面来看,正在从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工厂化转变,通过近几年在河北及北京郊区采用公司加农户运作模式,进行香菇、毛木耳、杏鲍菇、秀珍菇等产业化运营,生产古田式菌棒和太空包常压蒸汽灭菌熟料制棒(包).  相似文献   

13.
黄毅  郑永德 《食药用菌》2020,28(2):88-92
指出香菇相比其他木腐生菌类具有栽培周期长,出菇需“转色”,出菇同步性差,出菇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特点。指出人工费用节节攀升,招工难,在各种菌类周年工厂化栽培大发展背景下,设施栽培是未来香菇栽培发展大势所趋。提出发展香菇栽培前须思考的问题:综合地理环境符合香菇发育条件;在保护生态国策及适宜种植木屑短缺条件下,可用原料资源是否充足;适宜栽培模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4.
施礼  潘祖华  徐向进 《食用菌》2005,27(2):47-47
目前,全国栽培花菇推广的品种主要是香菇135、939、9015。这几个香菇品种菇质紧密,易花,是优质花菇品种。但有一共同弱点,菌龄偏长,春季制棒秋冬季出菇,菌棒需要高温越夏,尤其低海拔高温地区,菌棒在高温期极易烂棒。2003年我国遇到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气候,花菇烂棒率更是严重,据统计,浙江武义县这年花菇烂棒率达35%,不少菇农颗粒无收。现将我县采取三种降温措施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涛  何福文 《食用菌》2012,(4):30-31
在香菇栽培中常常出现制棒成品率不稳,头潮菇过密,头潮菇迟迟不出、死菇蕾、长菇腿、转潮迟缓等异常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香菇产量,降低生产效率。笔者通过多年试验探索,得出了一些实践经验,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制棒成品率不稳1.1环境因素环境是个主要因素,一般生产三年以上的环境,如果不彻底处理,将对成品率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将造成生产失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每年生产前用生石  相似文献   

16.
简介我国香菇工厂化生产探索的背景和实践,结合菇类工厂化生产的内涵和特点,比较分析我国现有金针菇、蟹味菇等菇类的工厂化生产与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差异和市场价格情况,得出当前香菇工厂化生产在我国还不具备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猴头菇出菇同步性好,出菇期较短,适宜环境能精准化控制的工厂化栽培。主要介绍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工厂化栽培车间布局、厂区要求、菌种制作、出菇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8.
黄毅 《浙江食用菌》2014,(5):255-259
针对国内迅速掀起的香菇工厂化栽培热潮,讨论香菇的生长特性,介绍分析目前国内出现的上海基于二次培养的菌砖栽培模式、湖北仿日韩菌砖栽培模式和山东短袋吊式栽培模式等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的特点,并指出现阶段我国暂时不适合进行香菇工厂化周年大面积栽培,而应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简便化香菇生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香菇代料栽培以春栽和秋栽为主。随着香菇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夏季香菇栽培技术日渐成熟。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反季香菇代料栽培的时间安排、菌株选择、培养料配方、料棒制作、灭菌、接种和菌丝培养、转色管理、出菇管理及采收等各环节。  相似文献   

20.
选用高温香菇品种,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是夏季香菇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采用就地开放式单袋互压封口制棒技术接种发菌,不但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提高制棒成功率;高荫棚矮拱棚覆土出菇技术,既降低了菇棚和菌棒的温度,又能保证菌棒水分充足,为夏季香菇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