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农业生产正由一年一熟向麦棉两熟的方向发展。1985~1987年宿县麦棉两熟面积由4.5%上升到32.3%。实践证明,在劳力充足,耕作精细的地区,增加棉田复种,实行油棉、麦棉、菜棉  相似文献   

2.
1994~1996年在商丘试验区对麦棉两熟棉田水分时空消长动态和整个生育期亏水量和灌水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棉田水分在空间上主要有三个层次变化,第一层0~40cm为剧烈变化层,第二层40~100cm为较剧烈变化层,第三层100~200cm为稳定层。从时间上来看雨季来临之前的变化与降水有较大的关系,雨季期间基本没有变化;黄淮地区麦棉两熟移栽棉田整个生育期亏水100~120mm,需灌水2~3次,灌水定额为60~68mm,灌溉定额180~204mm。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以一熟春棉为对照,通过设置短季棉与小黑麦、苜蓿、油菜、黑麦草4种饲草作物接茬种植,研究了不同棉饲两熟种植对周年产量、效益、棉花生长发育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短季棉接茬两熟种植的最优饲草作物。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单作相比,短季棉与饲草作物两熟种植增收一季饲草,周年纯收益平均提高了2.9倍。棉饲两熟模式下,不同饲草种植成本之间无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草作物,周年纯收益分别较苜蓿、油菜、黑麦草提高了20.2%、9.6%和7.0%。短季棉与不同饲草作物接茬种植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含盐量,并且饲草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优选短季棉与小黑麦接茬种植,其次为短季棉与黑麦草接茬种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种植水平的提高,棉田种植制度由一棉一熟逐步发展成为粮(油)棉两熟。1980年全县两熟棉田只有3%,1985年上升到了30%,1988年已扩展到53%,并呈现出多种两熟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麦棉两熟较突出的问题是地力下降。据调查,两熟棉田比一熟棉田土壤有机质平均下降0.02~0.04%,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钾素含量日趋不足。土壤肥力的下降,导致麦棉产量的停滞或减产。造成两熟棉田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棉田不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县棉花由一年一熟改为营养钵育苗移栽麦棉两熟,或棉瓜菜多熟,提高了经济效益,缓和了粮棉争地矛盾,同时也保证了棉田面积的稳定。但由于生态条件的变化,棉花多种病虫害的发生量、危害期、危害程度与单作棉田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两轻四重”。  相似文献   

7.
开封县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大堤以南的背河洼地,土质盐碱,历史上一年一熟,棉花亩产只有二三十公斤。近几年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耕作技术水平的提高,棉田由一年一熟改为麦棉、瓜棉套种两熟。由于棉花苗期受间套作物的影响,加上盐碱危害生长瘦  相似文献   

8.
不同熟期类型黄麻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育期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麻是短日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将南方较低纬度地区生产的种子引向北方较高纬度地区种植,随着自然日照的延长而生育期推迟;反之,则生育期提早。但不同熟期类型的黄麻品种因其生育特性的不同而对光照反应有很大差异。观察各类熟期品种在不同光照下生育期的变化,研究其对光照反应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丘陵棉花迟栽迟发问题与对策宋章成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简阳6414001棉花迟栽迟发的原因1.1迟茬过多,前作逼迟,四川棉区历来属两熟制。从热量条件看,盆中棉区一熟有余,两熟稍嫌不足,长期以来,粮棉争季节是两熟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0~70年代,棉...  相似文献   

10.
《江西棉花》2003,25(2):27-27
棉花播种前要做好棉田准备和棉种准备两项工作 ,只有切实做好这两项工作 ,才能搞好播种保苗 ,力争实现一播全苗 ,夺取棉花优质高产。(1)棉田准备 :有灌溉条件的一熟棉田 ,要在冬施肥、冬耕的基础上 ,耕后随即耘耙地 ,然后开沟或筑畦进行各季贮水灌溉 ,以增加底墒 ,抗拒干旱、风化土壤 ,有利春季地温回升 ,做到适时播种。灌水定额一般每公顷 15 0 0立方米~ 2 0 0 0立方米。冬灌的棉田 ,春季要抓紧整地保墒。黄河流域棉区两熟棉田的播前整地 ,在头年棉花收摘完毕拔杆后 ,将次年的棉花基肥与小麦基肥合并一起施入田间 ,然后大犁大耙 ,再按麦棉…  相似文献   

11.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的探讨李从顺,刘存田山东安丘市景芝镇农技站262119刘强,李连贵山东安丘景芝镇酒厂262119安丘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市,近年来随着我国棉花高产高效模式的不断发展,该市棉田已由过去的一熟逐步向三熟、四熟发展,主要以小麦、大蒜...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播种期地温变化及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  李昕  郑红  王振华 《玉米科学》2016,24(6):103-106
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巴彦、佳木斯、林甸和宁安4个代表市县2004年至2013年间4~5月份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结合地温的变化规律和玉米种子适宜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玉米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日期增加在波动中增长,4月1~9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曲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4月10~23日,曲线波动幅度最大。10年间地温稳定通过6℃、7℃、8℃、9℃和10℃的平均日期分别为4月6日、4月13日、4月18日、4月19~27日,年际间差异明显。此积温带的玉米最早播种期为4月18日,适宜播期为4月23日至5月5日。  相似文献   

13.
黄淮平原棉区包括山东、河南全省、冀中南、苏北和皖北,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300多万公顷,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55%以上。80年代以前,该棉区主要以一熟棉花为主;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对粮棉需求的不断增加,棉麦两熟制迅速发展。至1992年,两熟面积发展到200多万  相似文献   

14.
红麻不同熟型品种的生长发育与纤维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红麻67份不同熟型品种,结果表明:晚熟型品种植株生长速度比早、中熟快,且快速生长的持续时间长。干物质累积进程以晚熟型品种较快,不同器官占全株干物质重量的比率,随生育时期而变化。叶片所占总干物质的比值,随生育天数增加而下降,以苗期最高;麻骨所占的比值则随生育天数增加而提高;麻皮的最高值出现在旺盛生长高峰期。单株叶面积在苗期以全叶型品种较大,旺盛生长后期以裂叶型品种较多。净光合生产率以旺盛生长初期最高。经济产量系数在旺盛生长后期最大。本文还详细论述了品种的纤维发育及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鉴别出高产优质的品种,并提出对品种利用意见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12、19、24 和29年橡胶林土壤矿化碳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变化。结果表明:5种树龄橡胶林土壤最高矿化碳含量均出现在0~15 cm土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矿化碳含量呈现从急剧下降到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矿化碳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在2.03%~5.55%,随着树龄的增加呈现降升不断交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商丘县双膜棉示范方夺高产崔广德王艳民河南省商丘县棉花办公室476100商丘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常年植棉面积3.3万~3.5万公顷。自1987年以来,麦棉套种两熟制的耕作制逐步取代了一熟春棉耕作制。但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霜期早,加之不规范的3...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水氮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2009年在河北省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3个种植模式,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常规模式、春玉米一熟优化管理模式和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优化管理模式,探讨在华北地区通过调整种植模式的途径实现农业节水减氮的潜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常规模式(对照)具有显著产量优势,但水分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较低,水氮浪费较为严重,不利于华北平原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对照相比,春玉米一熟模式水氮消耗量最小,水氮利用率均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但其产量降低较多,不适宜在生产中单独推广;两年三熟模式两年总灌溉用水量降低了63%,氮肥用量降低了75%,产量降低了21%,节水减氮效果明显,水氮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该模式进一步完善后可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春季地温变化及玉米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4个代表市(县)哈尔滨、双城、泰来、肇东的近10年4~5月的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分析播种至出苗期间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种子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适宜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生育进程在波动中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4月9~22日地温波动大,而后稳定上升;地温稳定通过6℃、7℃、8℃、9℃和10℃的平均日期分别为4月3日、4月5日、4月16日、4月17日和4月22日,但年际间差异较大;第一积温带的最早播种期建议为4月16日,适宜播种期为4月22日至5月5日。  相似文献   

19.
为制定合理的早熟冬油菜品种的施肥方案,以适宜“稻—稻—油”三熟制的早熟冬油菜高产栽培,于2018-2019年选用早熟品种湘油420、湘油103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湘杂油710×1035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播种45 d后间隔15~20 d取样,监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比较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发现:早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分布在开花期—角果发育期,且净增量最大时期出现较晚,明显延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苗期—开花期)。两种熟期品种叶部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最大的时期均为苗期,但该期叶部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低于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7个百分点,氮、磷、钾素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19、25和18个百分点。两种熟期品种茎部干物质净增量最高时期均为开花期,而积累次高时期,早熟品种(角果发育期)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蕾薹期);茎部养分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品种根部干物质净增量在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或开花期最大;早熟品种根部养分积累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主要表现在两种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均在苗期最大,但其占比早熟品种(41.8%~55.2%)低于常规熟期品种(57.0%~63.0%),磷素和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在蕾薹期或开花期(两个品种不同)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最大。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角果发育期净增量最大;早熟品种生殖器官氮素净增量在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而常规熟期品种主要发生在开花期(62.0%~71.7%),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主要发生在角果发育期(61.0%~73.8%),而常规熟期品种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钾素积累趋势与磷素类似,只是不同熟期品种间的差异相对小于磷素,说明早熟品种的生殖器官养分积累也相对滞后,其中氮素和磷素的滞后比钾素明显。综上,认为相较于常规熟期品种,早熟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因此,在早熟品种种植中,可采用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或应用缓控释肥,且相对于常规熟期品种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或缓控释肥的后期养分释放比例。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度对不同海拔稻麦两熟栽培的试验研究表明,中稻与小麦连作的产量及生育期与海拔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海拔升高,其有效积温不能满足两季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并认为中稻与小麦两熟复种只宜在海拔700m以下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