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每年的4月份,草地上就会有大量蜱的活动,当牲畜从草地上走过,蜱就会侵袭牲畜,就会发生牲畜的焦虫病。蜱是焦虫病的主要传播者,所以在本病的流行区域内要作好灭蜱工作。蜱是马贝斯虫病的传播者,马贝斯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可引起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高热、贫血和黄疸。2016年4月3日14:00,本人接到普兰店双塔镇永宁村吴某的电话,他家养了300匹马,大部分马出现了结膜黄染、尿豆油状尿液的现象。接到电话后,马上到吴某家。  相似文献   

2.
马梨形虫病(马血孢子虫病)是通过硬蜱传播的马属动物的原虫病。病原体属于梨形虫目巴贝西科巴贝西属,共两种:驽巴贝西虫(Babesia caballi)(马焦虫Piroplasmacaballi)和马巴贝西虫(Babesia equi)(纳氏焦虫Nuttallia equi)。马匹发生本病后,  相似文献   

3.
焦虫病是一种传播病,但不同于某些传染病,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蜱作为传播媒介才能使病原感染动物。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地区性的,因而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巴贝斯焦虫病和泰勒焦虫病是分别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虫体寄生在马的红细胞内,泰勒科、  相似文献   

4.
马焦虫病是由马属动物传播而来,是动物春季的常发病,由蜱传播。焦虫病又称梨形虫病或血孢虫病,是由多种无色素的孢虫焦虫引起的蜱传播性血液原虫病。本病具有流行性,呈散发状,以成年马多发。由于当前农村马存栏数量逐年下降,而该病又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加之大部分地区实验室诊断设施相对落后,导致该病极易误诊。随着笔者对马焦虫性疾病诊治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现介绍如下,以便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马梨形虫病是马梨形虫(亦称驽巴贝斯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马梨形虫病在我县近年呈散发性流行,在该病的治疗中,笔者在抗原虫的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4):131-132
<正>马梨形虫病又称马焦虫病,是媒介蜱传播的一种马属动物血液原虫病,病原包括马泰勒虫(Theileia equi,旧称马巴贝斯虫Babesia equi)和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疽,肝肿大、水肿、溶血,血红蛋白尿,严重时导致死亡。该病严重影响世界各地的养马业和相关马术比赛,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马梨形虫病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伊朗、委内瑞拉、土耳其、以色列、意大  相似文献   

7.
马焦虫病的传播者是蜱,成虫在叮咬马体后吸吮血液时,病原体以孢子虫的形态随蜱的唾液进入马体内而感染马体,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焦虫病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山区马焦虫多发生在4~  相似文献   

8.
<正>蜱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共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3科899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硬蜱科。它们是动物体表常见的一类体表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叮咬人类和家畜。蜱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动物骚动不安和伤口感染,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时蜱分泌的毒素引起动物麻痹,造成蜱瘫。此外,蜱是莱姆病、Q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和无浆体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蜱及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的威胁。2010年至2012年,针对贵州局部地区山羊焦虫病传播媒介蜱危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马焦虫病是通过蜱来传播的马属动物的原虫病。病原体属于巴贝斯焦虫科贝斯属的马巴斯焦虫(又名纳塔焦虫)或驽巴贝斯焦虫又名马焦虫)。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贫血、黄疸、溢血和呼吸困难等。马、驴、骡均可感染,夏秋季流行。对养马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新疆伊犁地区马梨形虫病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黏3-6月定点采集了伊犁地区马的213份血样及其体表硬蜱712只,4个月的蜱指数分别为2.22,3.59,5.73,2.28;借助PCR检测马及其体表硬蜱的带虫率,结果显示,被检马匹全血DNA阳性率分别为37.93%,52.17%,53.06%,18.33%;硬蜱带虫率为11.12%,16.67%,20.13%和6.24%。该区4,5月份为马梨形虫病的高发期,马泰勒虫(4月)与驽巴贝斯虫(5月)的感染高峰期有所不同。马源性梨形虫病与媒介蜱带虫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蜱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该病的流行与带虫媒介蜱的活动规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马梨形虫病流行情况,2017年1—2月,随机采集红河州泸西县、弥勒市、个旧市、开远市4个地区27个乡(镇)农户饲养的马属动物血样462份,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马梨形虫病抗体。结果显示:共检出4份阳性血样,平均样品阳性率为0.87%;阳性样本分布于弥勒市和个旧市4个乡(镇)年龄为7~13岁的个体中;不同地区、年龄、动物种类之间的阳性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存在马梨形虫病病原。这需引起当地重视,尤其在蚊虫活跃季节,更要做好防蜱和灭蜱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驽巴贝斯虫病由驽巴贝斯虫(Babesiaca—balli)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为驽巴贝斯虫,传播媒介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和草原革蜱(D.nuttalli)o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的马属动物中流行着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的疫病,70—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正>马梨形虫病是寄生于马属动物(马、斑马、驴和骡)红细胞内的通过蜱~([2,7,11])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目前已发现的有马泰勒虫~([3-5])和驽巴贝斯虫~([6,9-10])两种。被梨形虫感染的马属动物发病后出现发热、皮下淋巴结肿大、贫血、黄疸等主要症状,降低动物的劳动力,偶尔会出现死亡病例。该病常出现在3月底至5月中旬,6月至8月份散发与该地区的蜱虫  相似文献   

14.
马类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焦虫病是只有马类畜(驴、马、骡)易感染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传播者是蜱,成虫在叮咬马体后吸吮血液时,病原体以孢子虫的形态随蜱的唾液进入马体内而感染马体,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焦虫病的发生有职显的季节性,呈地方性和散发性流行,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5.
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是导致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并引起血液原虫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马属动物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概述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由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呈现出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等特点,一般每年的1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但是到5、6月则很少见到该病的发生。易感动物是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患病的马属动物通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机体迅速消瘦、持续高热(可达42℃)、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心肺功能障碍等。处于患病后期的马属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心衰症状,体力不支,被蚊虫叮咬的地方还会持续出血,并且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6.
羊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所引起的一种梨形虫病,主要通过蜱的叮咬与吸血蜱进行传播,泰勒虫常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红细胞中,对动物养殖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较大。笔者对藏系羊泰勒虫病的发生与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泰勒虫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昭苏县马感染梨形虫情况及传播媒介蜱的种类,采用寄生虫病病原常规检查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0匹马进行马梨形虫的检测,对320只传播媒介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红细胞染虫率为9.23%,PCR、cELISA对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8%和23.5%,对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34%;对马体表和周边环境采集的320只蜱虫鉴定为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2种。本研究为该地区马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焦虫病是马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此病的传播途径为虫媒,当马被蜱叮咬后,病原体以孢子虫的形态跟随蜱的唾液进入到马体内,使马受到感染,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对马焦虫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巴贝斯虫病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巴贝斯虫病(旧称纳氏焦虫病)是由带虫感染蜱传播的,由寄生于马属动物(马、驴、骡等)红细胞内的马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过程.病马逐渐消瘦、贫血,有的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发病者可致死.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新疆、内蒙古及南方各省都曾有该病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20.
对东北、西北、华北等省、市进行了马梨形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三月中旬开始发病,四月份发病率最高;疫区马匹发病率为1.62—49.09%,病马死亡率为2.68—10.12%;贝尼尔、台盼兰等药物治疗有效;疫区马群中带虫状态隐性感染马约10%;本病通过革蜱叮咬感染且与动物年龄有关,草原革蜱等2属5种蜱为其传播者,2—10岁龄役用马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