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表明,中玉4号对玉米两种最主要的病毒病都有较好的抗性,在江苏地区试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其中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一般均在90%以上,可以直接作为抗病品种应用;对玉米粗缩病也有40%~80%的抗病效果,且随着苗龄的增大品种抗性增强,可适当提前播期15~20天或与化学药剂防治灰飞虱结合使用,具有显著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江苏盐城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盐城地区8个县(市)的调查研究发现,玉米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与当地灰飞虱发生数量、玉米播期、品种和播种方式、种植结构、耕作习惯及当年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灰飞虱的数量和玉米的播期是决定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其它方面都通过影响这两个因子而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玉米感病品种的连片种植及播期的不规范等有利于灰飞虱传毒危害是导致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媒体灰飞虱世代交替,呈现规律性波浪式的起伏;玉米品种不同,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病株率品种间差异达显著;玉米粗缩病与产量的关系甚为密切,且成反比。即随着病株率的增大而单产随之减少,单产品种间亦达显著;中育5号,自选系×黄早4两品种抗粗缩病较差,H9601、临单13和晋单34三个品种抗粗缩病较好。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赵延明 《玉米科学》2014,22(2):139-144,149
2010~2011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进行3个播期下的田间自然鉴定,评价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对玉米粗缩病(MRDV)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粗缩病的抗性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不同播期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8个供试品种中,仅青农105表现为抗病;登海3622、邦玉358、金海5号和农大108表现为感病;先玉335、农华101、蠡玉16、丹玉86、金海604、先玉688、济单7号、隆平206、登海605、郑单958、鲁单818、蠡玉37和中科11均表现为高感。播期间比较,青农105在6月5日播种感病最轻,其次为5月10日和5月25日;其他供试品种在5月10日播种感病最轻,5月25日和6月5日播种感病较重,调整播期能降低粗缩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通过病情指数可以准确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山东株系(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DMV)。田间试验5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专用药剂对玉米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在60%左右。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苗期拔除病苗、药剂拌种防虫和适期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防病效果达61.35%~85.75%,增产率6.25%~13.99%。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与灰飞虱消长规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个播期种植感病品种掖单13,分别记载了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灰飞虱的落虫量,明确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传毒昆虫灰飞虱消长规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凡玉米出苗后与第一代灰飞虱成虫峰期相遇则粗缩病发病严重,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交优化设计在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采用正交优化设计原理,在品种、播期、药剂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证明了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药剂防治措施,再次是玉米品种,以产量为指标时,品种的作用大于药剂防治措施。并在此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宜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5个玉米品种在 3年 5地种植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的研究表明 :玉米感染粗缩病与品种、种植年份、种植地区、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其影响作用是品种大于种植年份 ,大于种植地区 ,品种×种植年份 ,品种×种植地区互作效应显著。气候因素综合影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从出苗至大喇叭口期 ,特别是五叶期以前 ,干旱少雨 ,多日照、气温高是发病的潜在条件 ;不同播期显著影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芳贤 《玉米科学》2000,8(4):075-078
本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初侵染源、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和危害损失等情况。明确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播种时期、品种抗病性差、自然界天敌减少等诸多因素有关。并提出了调整播期和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就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