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平 《茶业通报》2002,24(3):48-48,F003
池州市现有茶园面积1.8万hm2,茶叶产量6000t,出口红茶3000t,茶叶产值1.2亿元,茶叶税收1000多万元。全市有63个乡镇产茶,重点乡镇44个,其中有12个乡镇是有机茶产区,32个乡镇是名优茶和出口红茶产区,涉茶人口50多万。目前,已建茶叶初制厂310家,精制茶厂8家,拥有名优茶加工机械1640台套,茶叶专业技术人员132人。茶叶已成为山区经济、创汇农业的支柱产业。在新的世纪,我市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竞争亟待增强。为此,加快茶叶品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43个…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我区大宗传统优势产品,也是我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区有三分之一的农民收入来源于茶叶,因此,在全区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全区现有茶园面积2935hm2,有19个乡镇87个村生产茶叶,历史上以新明、龙门、汤口、清溪、桃源5个乡镇及汤家庄、汪王岭、民主、朝阳、湘潭6个产茶行政村为纯茶区,产量占全区的78%。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产茶地区也在扩大,太平湖、广阳、乌石、耿城等乡镇也产茶,历史上(1982年)最高年产量达1981t,现为1000t左右,其中太平猴魁、太平魁尖、黄山毛峰等名优茶数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年茶业总产值3000万元左右。1我区茶业…  相似文献   

3.
顾家雯 《茶业通报》1998,20(2):42-43
1黄山市茶叶现状茶叶是黄山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茶园5.2万Km2,可采茶园5万Km2。拥有茶叶初制厂6588座,精制加工厂247座,名优茶加工机械1.4万台套,茶叶初级市场15个,茶农80万。1997年预计茶叶总产17859t,总产值2.42亿元,茶叶税收2456万元。主要生产茶类有屯绿、祁红、烘青、名优茶四大块。近几年名优茶发展势头迅速,从1990年915t,增加到1997年的5856t,占总产33%,占总产值65%。不仅历史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等保持原来优势,还新创了一大批新名茶。黄山市茶叶税收占农业税的40%,部分茶区茶叶税收…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太湖传统农产品,是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县十五个乡镇,十一个乡镇产茶,涉茶农户近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3,茶农12万,涉茶从业人员20万。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1628.14t,茶叶总产值1.49亿万元。2012年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89座,年加工能力2300t。自2010年以来,全县新建、改建清洁化茶叶加工厂37座,每座年加工能力20t以上,其中寺前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t。全县茶叶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几年发展形成了北中、寺前两个产茶大镇,其茶园面积分别达1667hm2、1066hm2。北中镇望天村是本县茶叶专业村,全村有12个组701户茶园面积206.7hm2,户户种茶。  相似文献   

5.
谢世荣 《茶业通报》2003,25(1):42-43
1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我区是全省的重点产茶区县之一,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330余hm2,茶叶总产1100t左右。全区有三分之一的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产业,因此,如何抓好茶叶生产,搞好茶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至关重要。我区也是著名的名茶产地,全国十大历史名茶中的“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均产于我区,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近几年来,我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名优茶,使我区茶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产量和产值、名优茶比重大幅度增长。全区茶叶生产已开始由产…  相似文献   

6.
浅谈石台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产茶县,是安徽省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面积4773hm^2,全县茶叶“三品”基地认证达100%。2012年茶叶产量可达到3500t,一产产值1.5亿元,全县涉茶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处安徽省前列。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咸宁市是著名的茶叶之乡,现有各级各类茶场379个,面积2333.3Km2,总产1350t,其中,绿茶600t,老茶750t.总收入1840万元。全市4个茶叶获国家级奖,15个获省级奖,有4000人的茶叶销售队伍,产品打入全国25个省市区,在西安、洛阳、青岛、黄破、襄樊、武汉等城市设有茶叶销售点。咸宁市正在采取四点措施大力推进茶叶生产。一是完善咸宁茶叶一条街。咸宁市永安城区的咸宁宾馆门前街已具茶叶街雏形,有20个门店专卖茶叶,25个门店兼售茶叶,品种有桂花茶、茉莉花茶、保健茶、速溶茶及各种名优茶、大宗茶。云南、广西、湖南、通山、崇…  相似文献   

8.
江平 《茶业通报》1998,20(4):30-31
茶业结构调整已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阶段,平昔以量的迅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迅速的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这种革故鼎新的抉择,必将改变产业的低度化和不合理状态,定然创获出茶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1池州茶叶产业结构现状我区茶业产业结构经历了长期的自然经济过程,形成安徽红茶生产、加工、出口的传统模式,一直对计划经济的依赖性较强。近年来,由于外贸体制改革,红茶市场疲软,加之两个根本性转变政策逐渐落实,使得名优绿茶开发措置得当,呈现出较好的市场态势。但是,茶业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9.
赵彩萍 《茶业通报》2004,26(3):136-137
宿松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山区五个乡,全县现有茶园993.3hm2,其中可采茶园613.3hm2,年产优质茶可达110t茶叶总产值555万元。近年来,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茶叶约占16%,茶叶是山区乡镇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物。宿松县茶叶生产虽然面积只有1000hm2,但分布广泛,有一定规模的茶场只有5家,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4%,绝大部分的茶园仍分散在千千万万的茶农手中,茶叶生产仍处在茶农分户制作,提篮叫卖的水平,茶农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农户家庭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农民增收慢、山区致富难和山区贫困人口多等…  相似文献   

10.
道真地处黔北边陲,居住着20多个民族,土地面积215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4万hm^2,总人口35万人。境内林荫覆蔽,山青水秀,立体气候明显,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民族饮茶习惯。近年来,年产茶叶保持在650t左右,产值377万元,其中春茶产量400t,占茶叶总产值的61.5%。春茶产值336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89.1%。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我区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在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突出位置。过去我区以生产红茶为主。九一十年代,转为以绿茶为主,且大力开发名优茶,有’、地实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一调整顺应市场经济导向’,有利于茶叶经营效益的提高作产业的深度开发。目前,在绿茶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这一调整不仅要继续,还要加快步伐,以确保我区茶叶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名优茶开发,从我区实际出发,近期关键是要解决品种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等问题,进而逐步形成一个品种支撑,一个实体牵头,内联千家万户,外拓多条渠道的生产、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2.
汪飞 《茶业通报》1999,21(3):10-10
池州地区系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现有茶园面积16100hm2,茶叶产量6100t,其中出口红茶3200t,茶叶产值1.2亿元。区内96个乡镇就有63个乡镇产茶,152万人口中就有50多万人在做茶叶事,吃茶叶饭。所以说,茶业是池州地区农业的基础产业,是生态经济示范区中的支柱产业。几年来,池州茶业在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根据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和实施《中国廿一世纪议程》地方试点计划,我们把茶业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领域。1 加强生态茶业行业管理池州地委行署对茶业十分重视,在全省…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省茶叶之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胜 《茶业通报》2005,27(1):13-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对我省茶叶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对茶叶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优势、调整战略和寻求对策是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1我省茶叶基本状况目前我省茶园面积约12万hm2年产茶叶约5万t,其中绿茶产量4万多t,年产值7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近1.3亿元。但是安徽省茶叶与其他产茶省相比,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安徽茶园面积发展速度不及湖北,茶叶均价不及江苏,茶叶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浙江、云南、福建。2存在的主要问题2.1政府服务力度不足安徽的茶叶是由茶叶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力…  相似文献   

14.
池州是安徽省产茶大市,年产茶叶6000t,产值2.4亿元,茶叶在池州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山区农民的经济支柱,山区茶叶品质好,但售价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经营,生产规模小而散,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茶农增收比较困难,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经营状况,池州市茶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产茶重点乡镇组建茶业合作社,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及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水平,促进企业增效,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15.
牌楼镇茶产业在池州市占有很高的地位,有过上缴茶叶税最高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牌楼镇茶产业的优势地位没有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就牌楼镇目前茶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区的茶叶生产也象其他商品生产一样获得了新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市场机制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时红茶好销,一时绿茶走俏,好销的多家抢购,滞销的无人问津,使得以家庭承包,分散生产为主要形式的我区广大茶农感到不知所措,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社会性专业化的茶叶商品生产,出现了茶叶销路好时,重采摘,“杀鸡取蛋”;出现“卖茶难”就毁茶换种,以致近年来,我区的茶叶生产时起时伏,严重地阻碍了茶叶生产的稳定发展。广大茶农几经折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既是对我省茶叶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对茶叶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优势、调整战略和寻求对策是目前最为紧迫的课题。1我省茶叶产业现状不容乐观我省现有茶园面积12万hm2,年产茶叶5万t左右,其中绿茶产量4万多t,年产值7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1.3亿元。安徽省茶业与其他产茶省比较,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茶叶产量已由全国第一、二位,降到目前的第七位,2000年与1995年相比,全国茶叶产量年递增2.96%,安徽却呈现负增长。出口量连续下滑,…  相似文献   

18.
宜昌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是我国著名的茶乡之一。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 ,源远流长的产茶历史 ,博大精深的茶叶文化 ,繁荣了县域经济 ,丰富了群众文化 ,增加了茶农收入。 1 999年 ,全县茶园面积达到 46 6 7hm2 ,产量 2 6 0 0余t,茶叶产值超过 6 0 0 0万元。实现税收 40 0万元 ,成为宜昌市茶叶产量、产值第一县。1 宜昌县茶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努力 ,宜昌县已有 40 %的乡镇、村 ,2 3%的农户和 2 5 %的农民主要从事茶叶生产。同时带动了近千名农村劳力从事加工、运输和销售。已先后培育出两个国家级茶树良种“宜红早”和“宜昌大叶茶”…  相似文献   

19.
1国内国际茶叶产销情况1.1国内茶叶产销情况总的来说是产销稳定,具体来说:一是茶园面积增加,产量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茶园面积114.3万hm2,开采面积110.3万hm2,分别比2000年增长1.18%、1.28%。2002年全国茶园面积估计118.3万hm2,开采面积估计113.8万hm2,分别比2001年增长约3.5%、3.2%。全年茶叶产量2001年为70.17万t,比2000年增长2.79%(其中:红茶增长1.27%;绿茶增长2.55%;乌龙茶增长1.18%;紧压茶增长3.35%)。20…  相似文献   

20.
张新民  张弩 《茶业通报》2001,23(4):39-40
宜昌地处鄂西南、长江中上游结合部 ,这里重山叠覆 ,雨量充沛 ,气候宜人 ,有着悠久的茶叶发展历史 ,近些年 ,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茶叶产业发展 ,先后多次制定和出台了以茶叶为主的多种经济优惠政策 ,使宜昌茶叶得到迅速发展 ,业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现有茶园面积 1 92 6 7hm2 ,1 999年茶叶总产达到 8984t,产值达到 1 .9亿元。全市茶叶在全省乃至全国基本形成了“一个良种、二大市场、三大茶类、四大品牌”的优势 ,即自选自育“宜红早”品种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良种 ;初步形成了宜红茶为主的国际市场 ,以采花毛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