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533份杂交稻和常规稻材料的糙米和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化学分析, 并结合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 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别建立糙米、精米的直链淀粉含量(AC)预测定标模型, 并对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 结果表明, 杂交稻糙米及精米模型的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873和0.922, 常规稻糙米及精米模型的RSQ则分别为0.924和0.939, 定标标准偏差(SEC)分别为1.100,0.956,1.537,1.547; 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RSQ分别为0.866,0.901,0.892和0.921, 外部验证的RSQ分别为0.9506,0.9352,0.9116,0.9180, 所建模型的相关性较高, 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小. 常规稻模型可应用于大量育种材料快速、无损的早代筛选, 杂交稻模型可用于新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鉴定, 促进稻米品质改良, 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298份水稻种子为样本,用常规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优化建立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校正模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为0.95;校正标准差SEC为1.58;内部交叉检验决定系数RP为0.91,标准误差SEP为1.92.利用20个样品进行外部检验,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其相关系数达95%以上.定标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以替代化学分析法快速测定水稻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298份水稻种子为样本,用常规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优化建立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校正模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为0.95;校正标准差SEC为1.58;内部交叉检验决定系数RP为0.91,标准误差SEP为1.92。利用20个样品进行外部检验,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其相关系数达95%以上。定标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以替代化学分析法快速测定水稻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4.
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透射式近红外定标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直链淀粉含量变幅较大的水稻材料265份,探讨用1255型透射式近红外(NIT)分析仪和WinIsIⅡ软件建立糙米直链淀粉定标方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糙米直链淀粉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法测定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低的误差,建立了较好参数的定标方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0.821;方程定标误差1.822;预测盲样标准误差1,957.实现了快速、无损评价糙米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水稻品质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水稻新组合(品种)米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安徽省 10 1个中籼、中粳和晚粳新组合 (品种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累计贡献率达 89.114 %的 6个主成分因子 ,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6项指标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 :糙米率全部达二级标准以上 ,胶稠度达标率为 89.1% ,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分别为 64 .4%和 71.3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仅为 3 2 .7%和 3 3 .7%。而且粳稻达标率高于籼稻 ,常规稻达标率高于杂交稻。提出今后杂交稻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重视整精米率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和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晚熟组的3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稻谷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平均产量648.49kg/667m^2,比常规稻高6.87%,达显著水平。杂交稻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质达标率与常规稻相当,虽然杂交稻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稻,但常规稻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也较低,所以杂交稻和常规稻都以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稻米蒸煮品质与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研究测定了49个不同米质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稻与常规稻之间、杂交稻中不同不育系来源的组合之间在上述相关性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所有品种(组合)的共性为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和碱消值无显著相关;测试品种的总体结果为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极显著负相关;所有杂交稻的总体分析结果中未发现显著相关性;杂交组合按不同不育系的分类分析表明,Ⅱ优系列组合有别于K优系列和杂交组合的总体分析结果;杂交稻与常规稻之间的最大差异为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的相关性,杂交稻无显著相关,常规稻则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NITS),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重庆地区稻米活体蛋白质含量(PC)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糙米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定标标准误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定标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252、0.247;0.256、0.278;-0.953、0.946;0.951、0.940;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值误差范围分别为-0.61~0.18、-0.39~0.46,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78,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利用该模型能够对育种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非破坏性活体测定,可大大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9.
稻米脂肪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稻米脂肪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并比较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对预测稻米脂肪含量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当利用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4.44%和95.54%,内部交叉检验的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09%和0.08%;外部验证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R2值分别为79.51%和87.10%,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0.24%和0.26%,平均相对误差(ARE)分别为4.11%和3.30%。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证明,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应用于稻米营养品质改良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高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了201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16个高直链淀份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关系。[结果]1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较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26.8%;其次是整精米率,变异系数为22.89%;差异较小的是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72%和2.61%。糙米率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6个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不显著正相关(r=0.1669),这可能表明在籼型杂交稻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一定水平(AC≥25%)后,胶稠度同样可以达到较高值,同时高直链淀粉含量与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等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材料和杂交稻组合选择上,可对其它品质性状按育种目标进行独立选择。[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育种材料和杂交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的选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用粳米生产加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中国粳米生产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中国粳米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加强研发,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阐述在RICAM模型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和实时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支持下的水稻调控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使RICAM与RICOS联结,形成具有显著生产管理功能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3.
碎米和米糠制备营养米糊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米糊,利用碎米和米糠为原料对制备营养米糊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营养米糊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中添加8倍水,在90℃水浴中煮制5min。米糊经干燥后过100目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营养米糊的最佳配方为:1.39%外层米糠、6.95%内层米糠、69.54%碎米、15.58%白砂糖、6.23%奶粉、0.31%蔗糖酯。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相似文献   

14.
A major component rice varietv of Xiangwanxian 9 (a late Indica variety) with 13.1%, 15.6% and 18.3% of the moisture was respectively mixed with three ad-ditive varieties in 13% of moisture at ration of 7:3 for processing assorted rices. Head rice recovery of the treatments was determined 24 hours later.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component varieties, their moistures and the component variety moisture.  相似文献   

15.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长现状,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培两优50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50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12082.5kg/hm^2,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比汕优63(对照)增产37.5%,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水稻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苏省兴化市水稻试验区为例,利用单时相多极化ENVISAT 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进行水稻识别和生长参数反演。通过分析水稻和其他地物在该时相上的VV极化和HH极化后向散射特征,选择合适的阈值和条件,利用阈值分类算法从影像中提取水稻分布。另外,利用实测水稻生长参数和获取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水稻后向散射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稻VV极化后向散射强度与水稻形态结构、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水稻HH极化后向散射强度对水稻冠层含水量的变化更敏感。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反演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和NDVI等参数的关系模型。经过验证,水稻识别精度为84.36%,反演的水稻生长参数的空间变化和实际情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早籼配米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的食味,探讨早籼配米机理,采用混料设计法进行配米试验,并对得出的16大体上配米配方的米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3种,4种基米的配米中,4种基米的有最好和最稳定的食味;(2)晚籼米、糯稻质早籼米的食味,配米在拼配时要考虑其基米来源差异性,特别是香米作为基米有助于配米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2 0 0 0年对 335份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 :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 ,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 ,而在粳稻类品种中 ,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强于常规粳稻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强 ,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杂交稻强 ;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