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活性促进剂(罗格列酮)和抑制剂(梧桐子油)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SCD酶活性的影响,选18只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态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梧桐子油组饲喂基础日粮+15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基础日粮+8mg/d罗格列酮。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提高绵羊背最长肌中LPL、SCD和皮下脂肪中FAS酶的活性(P0.05),然而,对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ACC酶的活性没有影响。2)与对照组相比,梧桐子油抑制了绵羊背最长肌中ACC和SCD酶的活性,但对皮下脂肪中的ACC、FAS、LPL和SCD酶活性没有影响。本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提高SCD和FAS的活性,另外罗格列酮还可以通过激活PPAR-γ,进而提高组织中LPL的活性;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梧桐子油可以通过抑制ACC的基因表达而影响组织中其酶活性的变化,SCD的活性受到梧桐子油中苹婆酸和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作用而表现出活性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辛酸钠对细胞甘油三酯合成能力及对乳脂合成关键转录调节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采用CASY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甘油三酯定量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甘油三酯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REBP1和PPARγ相对表达丰度,Western blot检测SREBP1和PPAR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不添加辛酸钠组相比,4.0、8.0、12.0mmol/L的辛酸钠能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0.5~2.0mmol/L的辛酸钠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降低培养液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且能降低或显著降低SREBP1、PPARγ的表达。表明,辛酸钠能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合成,并对乳脂合成关键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EC 1.14.99.5)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是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限速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存在多种亚型,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共鉴定出5种基因亚型。SCD基因不同亚型分布具有组织、物种特异性,该基因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D基因在调控脂代谢、机体脂肪酸比例、糖尿病治疗、肥胖症、抗癌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鱼类的SCD基因已经被克隆出来,并对其分子结构、基因功能进行了分析。对近年来SCD基因克隆、分子结构、基因功能及调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奶山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对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羊乳腺组织中扩增SCD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组织表达谱分析;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进行包装和扩增后,感染体外培养的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实时定量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细胞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①获得了全长1 080 bp的山羊乳腺SCD基因CDS(GenBank登录号:GU947654)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②奶山羊SCD基因在乳腺、肺和皮下脂肪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心脏、瘤胃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③成功构建了奶山羊S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的重组病毒液,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后,检测结果表明细胞中SCD基因过表达极显著,FASN、H-FABP、LEPR和LXRα等基因表达下调,而PPARγ和LPL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④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结论】SCD基因在奶山羊乳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ASN、H-FABP、LEPR、LXRα、PPARγ和LPL基因的表达与其相关,这些基因共同影响乳脂中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催化饱和脂肪酸(SFAs)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的限速酶,在猪等大多数动物中已鉴定出2种SCD亚型(SCD1和SCD5)。这2个亚型的组织表达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其中SCD1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其活性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miRNA、DNA甲基化等因素调控;SCD5主要在脑组织中表达,与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但SCD5在脑外组织的功能尚未阐明,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因此,深入研究SCD的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对改善猪肉的脂肪酸组成、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羧化作用,是在脂肪酸合成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中间代谢物。ACC包括ACCα和ACCβ两种形式,被不同的基因编码。ACC(α265 kDa)主要在脂肪生成活跃的肝脏、脂肪组织和乳腺中表达。ACC(β275 kDa)主要在β-氧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骨骼肌和心脏中表达。对ACC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究鹅卵泡颗粒细胞内源性脂肪酸合成代谢机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靶向鹅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SCD)基因的慢病毒敲减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首先设计鹅SCD基因的单链指导RNA(single-guide RNA, sgRNA)序列,其次体外合成并验证裂解效率,最后利用psPAX2和pMD2.G包装质粒制备psgRNA-mCherry-T2A-Puro和pLenti-Cas9-T2A-EGFP慢病毒质粒。结果表明,慢病毒质粒被成功构建,且其感染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细胞后筛选出能同时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强双阳性细胞群。这为后续感染鹅原代颗粒细胞并敲减其SCD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给予试验期昆明小鼠玉米淀粉和豆油比例不同的日粮,研究日粮能量类型对乳腺三种泌乳相关酶(脂肪酸合成酶,FAS;α-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半乳糖转移酶,GT)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处理对各采样期小鼠乳腺半乳糖转移酶mRNA的相对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 5);日粮处理对泌乳期试验小鼠1、10、20泌乳日乳腺脂肪酸合成酶相对表达影响显著(P<0.05),且以高脂肪日粮组试验小鼠乳腺脂肪酸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日粮处理显著影响分娩前一天及4泌乳日试验小鼠乳腺α-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的相对表达(P<0.05),以高脂肪日粮处理组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普安银鲫雌鱼不同发育时期与脂代谢相关的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浓度及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了解胚胎早期在脂质合成代谢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性,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成熟卵、受精卵、囊胚期(卵裂期胚胎)的FAS和ACC代谢水平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普安银鲫雌鱼成熟卵、受精卵和囊胚期均存在FAS和ACC,FAS含量在囊胚期显著升高(P0.05),达到(2.48±0.31)nmol/L;ACC含量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普安银鲫成熟卵、受精卵和囊胚期中均存在FAS和ACC基因表达,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动免疫对公猪肝脏脂肪代谢关键基因转录水平和酶含量的影响,选用36头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手术组(n=12),测定血清睾酮、甘油三酯、血糖及肝脏组织中脂肪代谢关键酶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肝脏组织关键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GnRH主动免疫后公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睾酮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公猪相比,免疫去势显著提高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含量(P0.05),且显著提高肝脏FAS、ACC、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TTP)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激素敏感酯酶(HSL)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但免疫公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脏FAS、AC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表达仍显著低于手术去势公猪相应指标(P0.05)。上述结果表明,GnRH主动免疫提高了公猪肝脏脂肪合能力,但其脂肪合成能力仍低于传统手术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11.
脂多糖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毒性作用及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蛋白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采用MTT法,LDH活性检测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q RT-PCR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抑制细胞的增殖、增加LDH漏出率,当浓度大于1 000 ng·m L-1时细胞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并能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m TOR、S6K1、4EBP1和STAT5 m RNA转录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LPS可通过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影响奶牛的泌乳功能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2.
乙酰辅酶A 羧化酶( ACC)是一种生物素酶,分为同质型和异质型两种类型,可以催化 脂肪酸合成,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动物中的乙酰辅酶A 羧化 酶属于同质型,分为ACC1 和ACC2 两种亚型。本文综述了动物中ACC 的结构功能及ACC 在 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籽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育肥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和相关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进行单栏饲养(2.0m长×1.2m宽)。对照组(C组)饲喂含4.8%胡麻籽的饲粮,梧桐籽油组(W组)饲喂对照组饲粮+15g/d梧桐籽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对照组饲粮+8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d,其中过渡期10d,预饲期5d,正式试验期为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W组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PPAR-γ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了42%和28%,背最长肌中SREBP-1和SCD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20%和24%(P0.05);2)与对照组相比,L组背最长肌中PPAR-γ和SREBP-1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93%和35%(P0.05),FAS、LPL和SCD mRNA表达量分别提高了36%、56%和22%(P0.05),L组皮下脂肪中PPAR-γ和FAS mRNA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5%和32%(P0.05)。研究表明梧桐籽油可以提高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PPAR-γmRNA的表达量,降低背最长肌中SREBP-1和SCD mRNA的表达量;罗格列酮可以提高背最长肌中PPAR-γ、SREBP-1、FAS、LPL和SCD mRNA的表达量,提高皮下脂肪中SREBP-1和FAS 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苜蓿黄酮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乳成分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4个组:1)基础培养基(Con);2)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μg/mL的LPS(L);3)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μg/mL的LPS和75μg/mL苜蓿黄酮(L+F);4)基础培养基中加入75μg/mL苜蓿黄酮(F)。细胞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12h后,对其乳成分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相对于对照组,L组和L+F组的酪氨酸激酶(JAK2)表达显著降低(P0.0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5)和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表达显著升高(P0.05)。L+F组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的表达显著高于F组(P0.01),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的表达显著高于L组和对照组(P0.05)。2)F组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显著低于L组(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则相反;F组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和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的表达显著低于L和L+F组(P0.01),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的表达则相反;对照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L+F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P0.05)、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P0.05)和葡萄糖转运蛋白8(Glut8)(P0.0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F组己糖激酶2(HK2)的表达显著低于L组和L+F组(P0.05),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al T)的表达最低。因此,在无LPS刺激下,添加苜蓿黄酮可能会抑制乳脂合成;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黄酮可能会促进乳蛋白和乳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围脂滴蛋白3(Perilipin 3,PLIN3)是围脂滴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已被证实与脂滴初生相关,主要负责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向脂滴的掺入。奶牛乳腺是乳脂合成旺盛器官,PLIN3在泌乳乳腺中表达,但其是否参与乳腺中乳脂合成尚不明确。采用基因过表达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LIN3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TAG含量的影响,通过添加乳脂合成前体物以及抑制剂方法研究mTOR信号通路对PLIN3表达的调节。结果表明,PLIN3过表达极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TAG含量(P<0.01)。短链脂肪酸乙酸和β-羟基丁酸激活mTOR信号通路,提高细胞中PLIN3表达;采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则显著抑制短链脂肪酸对PLIN3表达的诱导作用(P<0.05)。该结果提示PLIN3表达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相关,乙酸和β-羟基丁酸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调节PLIN3表达,促进乳脂合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日粮中添加葵花籽(SS)对生长羊血液、不同组织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含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18只健康体重相近3月龄生长羊(公)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含葵花籽的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含6%葵花籽的日粮(处理组),进行为期30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极显著提高血液中t11-C18∶1和CLA-c9,t11的含量(P<0.01),处理组羊皮下脂肪组织中CLA-c9,t11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肾周脂肪和肝脏组织中CLA-c9,t11含量有增加趋势,背最长肌CLA-c9,t11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葵花籽日粮能显著提高皮下脂肪SCD基因表达量(P<0.05),但对肝脏和肾周脂肪SCD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羊肝脏和肾周脂肪FAS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FAS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7.
王丽芳  张兴夫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8):3271-3278
目的 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研究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与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相关酶的基因SC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脂肪合成相关酶ACACA和FASN基因以及与脂肪转运相关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从乳腺层次探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采自于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用保温盒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条件选取腺泡较多的深层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乳腺上皮细胞,放于37℃,CO2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试验所用的细胞是经过复苏的第二代细胞,待细胞复苏后,以3×10 4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到24孔板中,分别置于37 ℃的5% 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台盼蓝计数法每天进行一次计数,设3个重复,连续7 d,未计数组每2天换液一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另外,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殖期,更换新鲜培养液,随机分为4组,即培养液中黄花蒿提取物的浓度为0、3.0、6.0、12.0 mg·L -1 ,提取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检测不同浓度黄花蒿提取物对与脂肪酸合成相关酶SCD、ACC、FAS、LPL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 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在3×10 4个/mL的接种密度下,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在1—2d乳腺上皮细胞为潜伏期,3—6d为指数增长期,之后进入平台期,符合一般细胞生长曲线规律,说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正常的增殖能力,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SCD酶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其中3mg·L -1组显著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6 mg·L -1组和12mg·L -1组虽然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ACACA基因表达量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呈剂量依赖型增加,且12mg·L -1组可以显著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降低乳腺上皮细胞中LPL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呈剂量依赖型降低,且6 mg·L -1组和12mg·L -1组显著降低了乳腺上皮细胞中LPL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CD、ACACA和FASN酶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调控CLA和乳脂肪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构建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l,SCD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CD1,转染鹅原代肝细胞验证其对细胞中脂肪代谢的影响。根据鹅SCD1基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引物,RT-PCR扩增SCD1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CD1。酶切及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转染鹅原代培养肝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SCD1基因的表达,并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滴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C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鹅原代培养肝细胞后SCD1基因获得了表达,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SREBP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细胞中脂滴明显增多。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SCD1,并在鹅原代培养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CD1基因在鹅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缺刻缘绿藻转录组测序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深入地了解缺刻缘绿藻花生四烯酸(ArA)和脂质的代谢过程,利用Roche 454 GS FLX测序仪对该藻转录组进行高通量的焦磷酸测序。得到高质量读序(read)382 468条,占原始读序的97.14%,平均每条读序长322 bp,总大小达123 Mb。经CAP3软件拼接得到22 714条重叠群、25 621条singleton。将这些序列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搜索、比较、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基于转录组中所注释的基因构建缺刻缘绿藻脂质代谢途径:脂肪酸是在叶绿体内从头合成,然后游离脂肪酸进入胞质,由内质网进行三酰甘油的合成,最后可能在油体蛋白作用下形成油滴并储在于细胞中。ArA自油酸是开始经过多个去饱和酶及延长酶的作用而产生的。油酸是由硬脂酰-ACP去饱和酶作用而形成的,而棕榈油酸是在叶绿体的糖脂上被去饱和而产生的。三酰甘油最终被分解成自由脂肪酸和丙酮酸,而长链脂肪酸是以酰基-辅酶A的形式逐级降解的。  相似文献   

20.
    以体外培养的猪原代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瘦素(leptin)对猪脂肪细胞脂滴相关蛋白(perilipin、ADRP、TIP47)和脂肪生成相关酶(FAS、SCD α、ACC α)mRNA表达的影响.用0、50、100、150 nmol·L-1 leptin 分别处理脂肪细胞 3、6 h,油红O染色鉴定,RT-PCR检测.结果表明,当用150 nmol·L-1 leptin 处理猪脂肪细胞 3 h 时perilipin mRNA 表达显著降低,用50、100 nmol·L-1 leptin处理 3 h时 PPAR γ、ACC α、FAS mRNA 表达降低;当用50、100 nmol·L-1 leptin 处理猪脂肪细胞6 h 时 perilipin、SCD α、PPAR γ、FAS、ACC α、LXR α mRNA 表达降低,50、100、150 nmol·L-1 leptin 处理显著下调ADRP mRNA的表达,100、150 nmol·L-1 leptin处理TIP47 mRNA表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50、100 nmol·L-1 leptin 可能通过抑制 PPAR γ和 LXR α来抑制 perilipin、SCD α、FAS、ACC α mRNA 的表达,从而调控猪原代培养脂肪细胞中的脂质代谢,而150 nmol·L-1 leptin 可能引起 leptin 的抵抗进而削弱 leptin 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