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豫西低山丘陵区6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表层土壤入渗规律的差异,并选择Kostiakov公式、Horton公式和Philip公式对6种类型植被恢复土壤的入渗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孔隙度和含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初渗率和稳渗率均表现出栓皮栎次生林>栓皮栎人工林>刺槐人工林>侧柏人工林>灌丛>荒草地的规律;②Philip公式对6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最高,6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入渗过程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可分为瞬变阶段(0~15 min)、渐变阶段(15~30 min)和稳定阶段(30 min后);③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入渗率,稳渗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符合负指数曲线;林地由于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的缘故,其土壤入渗率明显高于荒草地.运用封育天然次生林和乡土树种人工林进行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入渗性能.  相似文献   

2.
闽北栓皮栎人工林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建省浦城县党溪国有林经营所36年生栓皮栎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性状和较强的养分供应能力,表层>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人工林高9.99%,土壤有机质比杉木人工林高0.695%;栓皮栎人工林还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林分总持水量比杉木人工林高10%。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以黔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层次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养分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水稳性团聚体及各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林地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为近熟林地>幼龄林地>中龄林地>成熟林地.不同龄林地不同土壤层次的水稳性团聚体呈...  相似文献   

4.
福建青冈人工林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35年生福建青冈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福建青冈人工林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的功能,结果表明: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福建青冈人工林比杉木林能更好的培肥土壤;福建青冈叶的最大持水率明显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是杉木林的1.17倍,由于福建青冈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蓄水能力增强,使得该林分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5.
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8年生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测定。进行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堵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营造香叶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吉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和水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层土壤养分得到富集,番叶树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香叶树叶的最大持水率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是杉木纯林的1.21倍,同时由于番叶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的蓄水能力增强,使得香叶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6.
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南部8种不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流沙为对照,对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均较流沙有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细菌数量油松、侧柏和柠条林地较高;新疆杨林地0~20 cm土层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各项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沙地营造人工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改善土壤质量状况.从土壤生物学特性角度考虑,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最适宜营造的人工林树种为新疆杨和油松.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省太行山林场侧柏林、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和灌木林4种林地土壤入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入渗能力最强的是灌木林,最弱的为侧柏林,针阔混交林和栓皮栎林下的土壤入渗能力介于侧柏林、灌木林之间。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的原因与特点,对毛乌素沙地的人工林与天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及速效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地生产力、分株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人工林,但林分密度显著低于人工林;天然林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人工林则为纺锤形;在影响林地生产力和分株生长量的因素中,土壤含水率起决定性作用。可见干旱缺水、养分贫瘠、密度过大均可导致人工林早衰,其中干旱缺水是主导因素;人工林早衰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株变小(寿命缩短)、林地生产力降低、林分稳定性削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安南郊吴家坟5种类型人工林地0~6m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该地区丰水年之后人工林地的土壤水分恢复状况和消耗过程,以及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西安地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15年法国梧桐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为24.30%,10年中国梧桐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为20.23%,15年雪松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3.52%,15年杨树林地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8.15%,13年中国槐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95%。造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树种生长速度的快慢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黄河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0~20cm的土层,20~50cm土层的微生物较少;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新淤地微生物数量;细菌是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上、下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7%~99.1%和75.1%~98.8%;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林龄的增长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但至林木主伐前,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所降低;不同管理模式影响微生物的数量,集约经营管理的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颗粒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洪雅县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系与根外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具有较强的根系效应,R/S值处于1~2间;3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明显,蔗糖酶、脲酶活性夏季最高,春季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种酶活性垂直分布规律一致,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活性降低;巨桉人工林在试验区内未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因子都优于青冈次生林;根系土壤酶与根系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除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速效K呈负相关外,其余生物因子与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良风江32年生麻栎人工纯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为提高广西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麻栎人工林内选择标准样地,用收获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用重铬酸钾—外热法测定麻栎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并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碳密度。【结果】麻栎人工林各器官的碳素含量为:干材〉叶〉皮〉根兜〉枝〉细根〉中根〉粗根。土壤碳含量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41.08 t/ha,其中乔木层占97.90%,林下植被层占0.54%,凋落物层占1.56%。【结论】麻栎人工林的碳储量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且乔木层生物量占麻栎人工林生物量的主要部分。麻栎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广西发展固碳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表现出差异。与流沙地相比,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随林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呈上升趋势,6年生到20年生阶段增幅最大;土壤酶活性总体上不断加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且在林龄和土层深度两个方向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在流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人工林后,土壤生物学特性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随着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大幅度下降,微量元素也有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酶活性逐渐提高,其中2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酶活性最高。根际土壤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根际土的pH均小于根外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在根际土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而5年生的小叶锦鸡儿灌丛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则出现了亏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下城市森林土壤淋滤液铵态氮与硝态氮及土壤氮素的变化。方法本文选择哈尔滨市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蒙古栎、黄檗、水曲柳)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邻近的裸地土壤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集土柱和室内土柱模拟法,使用硫酸铵配制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溶液(100、50、25、0 mg/L)进行室内模拟浇灌,对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处理后的土柱土壤氮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3个林型和对照原状土柱对铵态氮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负荷下各林型土壤对其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3个林型及对照原状土柱淋滤液硝态氮质量浓度较高,均为4.41 ~ 5.53 mg/L;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除对照外,3个林型土柱中铵态氮含量均增加;低于100 mg/L时,除蒙古栎人工林外,其他两个林型土柱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降低;各林型和对照的土柱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不同质量浓度铵态氮浇灌后,土柱淋滤液中铵态氮的变化受林型和进水铵态氮质量浓度及其两者的交互影响不显著,但对硝态氮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上3者对浇灌后土柱土壤中氮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3个林型及裸地原状土柱中,蒙古栎人工林土壤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及硝态氮淋失最显著,其次为黄檗人工林土壤、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和裸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杉木连栽多代林地及连栽地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后林地的上壤化学性状和土壤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探讨杉木连栽多代的林地营造不同混交林后土壤酶活性及化学性状的变化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连栽多代后营造不同类型混交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的增加,以有机质增加最为显著,土壤的生化活性除了个别的酶外,不同类型的混交林显著比多代的杉木纯林高,其中以柳杉×薄姜木为最佳;各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状关系密切,单相关系数可达0.3452—0.9745,复相关系数0.8710—0.9745,可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杉木连栽林地土壤改良中土壤肥力变化的指标之一;综合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杉木连栽后营造成不同类型的混交林,均能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改土作用,本研究中,以柳杉×薄姜木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小流域植被恢复区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林、杜仲人工林、油桐人工林、润楠次生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及荒草灌丛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通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脲酶、蔗糖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5~0.59...  相似文献   

18.
麻栎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麻栎人工林生长规律和经济效益,为该树种的培育与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确定经济指标、计算现金收入和其他成本费用,展开盈亏平衡分析;分析投资项目投入、产出和盈利之间关系,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对不同年份项目投资回收情况进行财务序列收益分析,确定麻栎人工林的最佳主伐年龄.[结果]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麻栎人工林造林项目投资总收入为182446.97元/ha,总投资利润率为33.53%,净现值为1365.12元/ha,总体经济水平高于当地乡土树种;麻栎人工林营林第24年投资利润最高(37.91%)、内部收益率最高(13.61%);麻栎木材价格高于盈亏临界点价格(267.88元/m3),且麻栎木材价格为影响麻栎人工林经济效益最敏感因子.[结论]麻栎投资利润高,投资风险小,是适宜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经济用材树种,其人工林最佳经济轮伐期为24年.  相似文献   

19.
从林木生长状况、林木根系、林地土壤及小气候等方面对油松麻栎混交林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混交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单株材积比纯林高14.9%~29.3%,蓄积量比纯林高35.4%~39.0%。混交林的增产机制主要在于根系数量增加且分布合理,土壤中N、P元素含量增加20%~64%,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1%,林地土壤含水量提高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