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为研究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最适需要量,配制维生素B_2水平为10 mg·kg~(-1)、4.4 mg·kg~(-1)、6.2 mg·kg~(-1)、8.0 mg·kg~(-1)、11.3 mg·kg~(-1)、15.5 mg·kg~(-1)的6种实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初始均质量为(11.63±0.17) g的卵形鲳鲹幼鱼,每日2次饱食,投喂8周。结果显示,4.4 mg·kg~(-1)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0 mg·kg~(-1)组(P0.05),但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对饲料系数、成活率、肝脏维生素B_2含量、血清免疫指标、全鱼粗脂肪和粗蛋白、肌肉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6.2 mg·kg~(-1)组肝脏D-氨基酸氧化酶(D-AAO)活性显著高于0 mg·kg~(-1)组(P0.05)。折线模型分析显示,卵形鲳鲹获得最佳生长和肝脏D-AAO活力达到最大时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分别为4.23 mg·kg~(-1)和6.24 mg·kg~(-1)。  相似文献   

2.
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幼鱼经短期饥饿处理后测定其鳃、肝脏和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Na+/K+-ATP酶活力和全鱼生化组成。结果显示,饥饿7d后鳃丝和肌肉的T-AOC显著升高,肝脏的T-AOC显著下降(P〈0.01);鳃丝和肌肉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的SOD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鳃丝、肝脏和肌肉的b(MDA)在饥饿后上升,鳃丝b(MDA)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b(MD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肉b(MDA)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8d后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脏Na+/K+-ATP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肌肉Na+/K+-ATP酶活力也有所升高(P〉0.05);饥饿后鱼体水分质量分数上升,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而且相对损失率是粗脂肪〉粗蛋白,表明卵形鲳鲹幼鱼在饥饿早期主要消耗脂肪向机体提供能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将被消耗。  相似文献   

3.
挑选体质量为(8.80±0.10) 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放于池塘网箱中,分别饲喂泛酸质量分数为0、16.4 mg·kg~(–1)、20 mg·kg~(–1)、26 mg·kg~(–1)、33.4 mg·kg~(–1)和37 mg·kg~(–1)的半纯化饲料8周,每天饱食投喂2次,研究并确定其对泛酸的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泛酸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补体C4体积分数和肠道中淀粉酶(AMS)、肌酸激酶(CK)和Na~+-K~+-ATP酶活性(P0.05),并且随着饲料中泛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补体C4体积分数、AMS、CK和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33.4 mg·kg~(–1)泛酸组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泛酸组和16.4 mg·kg~(–1)泛酸组(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泛酸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溶菌酶(LZM)活性和肠道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P0.05),且随着泛酸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保持稳定。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增重率为指标,卵形鲳鲹幼鱼对泛酸的最适需求量为21.03 mg·kg~(–1)饲料。  相似文献   

4.
温度、盐度、pH对卵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KW-3微量呼吸仪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离体鳃组织的耗氧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卯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耗氧量和单位呼吸面积耗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卵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的耗氧量和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均随着温度、盐度、pH的上升而逐渐增高,在水温27℃、盐度28和pH8.5时,离体鳃组织的耗氧量达到最大值;在水温27℃、盐度23和pH8.5时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达最大值;随后耗氧量均逐渐减小。经方差分析,温度、盐度、pH对离体鳃组织耗氧量的影响均显著(P〈0.05);温度和盐度对离体鳃组织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影响极显著(P〈0.01);pH对离体鳃组织单位呼吸面积的耗氧量影响也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盐度为18和33这2组的离体鳃组织耗氧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rlodoll)[(1.27±0.02)g]56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1)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显著高于除F1和F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组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组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S01)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在F4和F5组最高,显著高于F1D~F3组(P〈0.05)。根据斑节对虾的增电率和特定生长率得出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向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1.0~20.0℃、盐度35‰和pH值7.5的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4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iaponicusSelenka)幼参放养在容水300L的塑料水槽中,A组投喂含90mg·kg-。β-胡萝卜素+60mg·kg-1维生素E(VE)的饲料,B组投喂含60mg·kg-1虾青素和60mg·kg-1VE的饲料,以不添加上述3种物质的基础饲料作对照(C组)。饲养80d后,将A、B,及C组幼参直接放人盐度(用淡水和海水或加入海水晶,配制成盐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氨(用NH4Cl配制成氨浓度(Nn3-N)0、0.5、1.0、2.0、4.0、8.0,及10mg·L-1)、温度(0、4、10、15、20、25、30、35,及40℃)急剧变化的1500mL的白色聚乙烧杯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存活率和体腔液中SOD活力等指标。应激处理期间,不投喂,24h换水一次并吸出排泄物。96h后,盐度、氨处理组的仿刺参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存活仿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组仿刺参在低温应激时,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VE或60mg·kg-1虾青素+60mg·kg-1VE均能显著提高仿刺参对盐度和氨应激的抵抗能力(P〈0.05),但抗低温应激的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生长性能、脂质过氧化及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分别以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POV,1.27meq O2·kg^-1油)与氧化酸败鱼油(POV,45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等蛋等能的两种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9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氧化鱼油显著降低了黑鲷幼鱼的增重率(WG)、饲料效率(FE)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导致鱼体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对鱼体、肝脏及肌肉中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E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显著影响黑鲷肝脏内主要抗氧化酶活性,氧化鱼油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氧化鱼油组肝脏出现明显病变,细胞核多集中在肝细胞边缘,肝细胞变大。统计分析表明,氧化酸败油脂显著降低了黑鲷的生长性能,加重了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并导致肝脏组织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8.
选取初始体质量(73.81±9.02)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FOreochromisniloticus),分别投喂含100%鱼油(A)、50%葵花籽油+50%鱼油(B)和100%葵花籽油(C)的饲料,每种饲料设置2个流速运动水平(0BL·s-1、1.5BL·s-1)(BL,体长),共6个试验组合(0A、1.5A、0B、1.5B、0C、1.5C),饲养42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和体成分变化。结果显示各组合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5B组合的特定生长率(4.96±0.02)%·d-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合(P〈0.05)。逆流运动后红肌和白肌蛋白质含量分别最高增加10.25%和7.74%(P〈0.05)。逆流运动对全鱼和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B组和c组鱼体红肌PUF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和体成分没有显著影响,而逆流运动能够显著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域鲍体镉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部分海域鲍体镉(cd)的质量分数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鲍体cd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鲍体W(Cd)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88mg·kg^-1,变化范围为0.06-1 2.02mg·kg^-1,其中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海域鲍体W(Cd)分别为(0.42±0.21)mg·kg^-1、(0.61±0.27)mg·kg^-1、(1.21±0.35)mg·kg^-1和(1.52±0.20)mg·kg^-1,不同海域鲍体W(Cd)差异显著(P〈0.05)。2)鲍体W(Cd)高于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海洋生物,与贝类产品埘(Cd)相当;鲍体W(Cd)与栖息环境中cd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3)鲍体cd对人体的致癌性年风险指数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风险水平,通过鲍膳食途径的人体cd暴露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人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对于鲍的健康养殖和安全消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cal 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全虾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 sp.,10^9CFU·g^-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初始体重0.03g·尾^-1)生长性能、全虾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中芽孢杆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g·kg^-1饲料。芽孢杆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摄食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高并且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特别是添加量为1.0g·kg^-1时,差异显著;然而,其它添加量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全虾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投喂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全虾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VC)质量分数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VC质量分数分别为104.21 mg·kg^-1、455.33 mg·kg^-1和800.54 mg·kg^-1的3组饲料,依次编号为C1(对照组)、C2、C3.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投喂平均体质量为(6.18±0.15)g的银鲳幼鱼9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C3组较C1、C2组溶菌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增加VC质量分数可显著提高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 <0.05),但VC对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随着饲料中VC质量分数的增加,肝脏与肌肉中VC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同时,高水平VC也显著降低了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分析表明,增加饲料中VC质量分数(大于455.33 mg·kg^-1)可提高银鲳血清溶菌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12日至10月21日和2010年5月1日至11月6日,水温23~31℃范围下,在3口2.72m×1.55m×0.72m、水深0.62m的水泥育苗池和3口1.2m×1.0 m×1.0 m、网目20目/英寸的小网箱中,分别放养100尾体长0.7~1.9㎝的新吉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苗,投喂含不同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EB)激素的饲料,以获得用于生产YY超雄鱼的XY转化雌鱼。结果显示,用100 mg.kg-1EB饲料投喂26d、36d、46d、59d和饲养102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分别为80.0%、93.4%、93.9%和94.0%,分别比对照鱼(54.8%)高25.2%、38.6%、39.1%和39.2%;用200 mg.kg-1EB饲料投喂24d和饲养188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为83.1%,比对照鱼(46.9%)高出36.2%。经Χ2检验,两次试验的雌性转化率差异均极显著(P<0.001)。实验鱼和对照鱼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未见畸形现象。实验结束时两批实验鱼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小于对照鱼(P<0.01和P<0.05),未转化的实验雄鱼与对照雄鱼的全长、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50)。综合分析认为,用EB诱导新吉富罗非鱼苗雌性化的适宜剂量为200 mg.kg-1饲料,投喂35d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受精后24h孵化出的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耳状幼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水体不同量光合细菌对糙海参苗期生长、成活、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光合细菌(浓度为1×10^11cfu·mL^-1)添加量分别是0m L(组1,对照组)、50m L(组2)、100m L(组3)和150m L(组4),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10^4尾幼体于室内水泥池(5m×3 m×1.5m)中,试验周期为41 d。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组的糙海参出苗体质量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3和组4的体质量和成活率又明显优于组2(P〈0.05),组3和组4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光合细菌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糙海参苗体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组3种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3和组4的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组2(P〈0.05),淀粉酶活性在3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第10天后,各试验组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20天后,各试验组化学需氧量(COD)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磷(TP)的差异不大(P〉0.05)。表明光合细菌可以促进糙海参幼体的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改良育苗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5.
益倍康对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参为试验对象,在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5、10、20g/kg的微生态制剂益倍康,进行60d的饲养试验,研究益倍康对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益倍康具有一定的促长作用,20g/kg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倍康对提高刺参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其中20g/kg组的淀粉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g/kg组的淀粉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表明,5g/kg为益倍康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15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5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15种多环芳烃组分基线完全分离和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萘、苊和芴的检出限为0.5μg·kg^-1,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茈的检出限为2.0μg·kg^-1,其余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μg·kg^-1;在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菲、蒽、芘、苯并[a]蒽、崫、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0.001~0.500mg·L^-1质量浓度范围,其余化合物在0.002~1.000mg·L^-1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5;样品加标水平分别为2.0μg·kg、10.0μg·kg^-1和100.0μg·kg^-1时回收率为71.1%-98.4%,相对标准偏差(RSD)〈10%。该检测方法重现性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两种加工工艺对饲料(D1、D2)颗粒物理性状的影响,并用其投喂初始体重为16 g的大菱鲆幼鱼64 d,比较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2组饲料平均颗粒直径、平均百粒重和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其吸水性、堆积密度和沉降速度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摄食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1组(P0.05)。大菱鲆对D2组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对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18 h后,养殖水体中N、P含量均有了显著升高,D2组每升水中每千克鱼产生的亚硝酸氮含量显著高于D1组(P0.05),但硝酸氮和总氮增加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活性磷酸盐及总磷酸盐增加量显著低于D1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工工艺显著影响了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和饲料利用,并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reus)幼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2.5 mg·L -1、5 mg·L -1、10 mg ·L -1和20 mg·L -1)的氨氮溶液中,于第0、第12、第24、第48和第72小时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 ﹤0.05)。氨氮胁迫明显影响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肝脏 T-AOC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先下降后上升(P ﹤0.05)。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还与胁迫溶液浓度相关。低浓度组(2.5 mg·L -1和5 mg·L -1),CAT 活力在胁迫24 h 后显著下降(P ﹤0.05);高浓度组(10 mg·L -1和20 mg·L -1),CAT 活力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除最高浓度组,各试验组 GSH-Px 活力表现为诱导效应(P ﹤0.05)。试验条件下氨氮胁迫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明显影响,且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