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大量案例为证分析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不同类型贸易壁垒的现状,然后以日本为例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GDP每增加1%,对日食用菌出口额将上升0.6991%;日本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针对食用菌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项数每增加1%,我国对日食用菌出口额将减少0.4673%。从政府、食用菌行业协会、食用菌生产加工主体等三方面提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武雪凡  王维薇 《北方园艺》2016,(22):203-209
在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及贸易现状基础上,以中美食用菌贸易为例构建引力模型,论证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用菌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部分年份由于受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有所减少;出口品种主要为罐头类食用菌和干品类食用菌;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市场结构与输出地居民生活习惯相关性较强;引力模型显示美国的GNI、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我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项数等因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食用菌出口影响较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影响显著为负,影响程度随着壁垒项数的增加而增强,另外我国的GDP与食用菌出口呈正相关关系,表明GDP增长可以带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有效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出口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可知,我国虽是世界食用菌出口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食用菌生产加工还处于低端水平,产品质量不高,出口贸易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以下从政府、食用菌行业协会、食用菌生产加工主体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食用菌出口大国,频频遭遇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自2011年《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实施后,我国出口美国食用菌屡遭通报,给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对近年来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基本情况和产品受通报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通报原因为"存在污秽或腐败物质"的案例比例最大。提出建立健全对应的食用菌标准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加强引导,帮扶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等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对日本出口贸易为例,探讨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我国食用菌出口对日贸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内部包括食用菌出口价格制定,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建设,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等,外部则与国际市场环境、地理空间距离、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因素相关。分析发现:我国食用菌总体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出口贸易规模可观;日本对我国食用菌产品有较大需求,中国对日食用菌出口贸易整体形势较好,长期获得贸易顺差;受到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我国食用菌对日出口量存在波动,甚至出现逐年减少的情况。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严重削弱了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出应重视国内食用菌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通过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对策,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我国主要贸易国家食用菌进口扣留(召回)制度,分析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和2016年~2021年我国出口食用菌产品被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扣留(召回)的情况及原因,以提出我国食用菌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蔬菜出口受阻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我国蔬菜出口额155.2亿美元,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0.5%,蔬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而技术性贸易措施是蔬菜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障碍。本文以我国蔬菜出口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遭受扣留或召回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2017年我国蔬菜产品出口受阻的总体情况、重点受阻产品和受阻原因,并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类型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壁垒(SPS)替代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我国水果出口频频受阻.如何应对国外的TBT和SPS壁垒,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现阶段我国水果出口受阻的现状,揭示水果出口受阻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丽  许玉  刘晓东 《北方园艺》2016,(21):200-204
在分析中国食用菌国际贸易地位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对中美、中日和中意食用菌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各因素对其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食用菌产品的价格对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具有普遍性和显著性影响。最后从选择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快工厂化生产、促进精深加工产品出口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外很多国家开始对我国食用菌出口产品质量提出多种贸易措施的背景下,对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发展出路进行重点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琍 《中国食用菌》2020,(3):232-234
为研究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食(药)用菌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风险控制,基于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食(药)用菌基本定义,分析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食(药)用菌出口量、提高出口企业成本、降低竞争优势、降低国民收入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内容从外贸合同条款方面提出控制"风险条款"、控制"支付条款"风险、控制"质量条款"风险、确定争议解决条款、避免"格式合同"等五条法律风险控制方法,为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下食(药)用菌由进出口贸易造成的法律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贸易风险是影响食用菌进出口的主要因素。通过格雷厄姆评价法(likelihood,exposure,criticality,LEC)评测食用菌进出口贸易风险,并与风险影响度评分标准进行对照,获取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防范措施。利用专家评估法对实施前后食用菌进出口贸易风险的法律防范效果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从法律层面解决食用菌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风险,能够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产业作为绿色低碳和生态高效产业的代表,为系统了解食用菌产业的贸易特征,通过利用2000年~2014年度中国食用菌产业数据,对食用菌出口总量和创汇值、主产省区、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国别(地区)结构等展开时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出口总体形势作出预测。结果表明,近10年间食用菌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中部、东部省区出口规模增长,表现稳健;中国食用菌出口品种较多,输出地分布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地区,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主要出口产品为蘑菇罐头和干香菇,重点出口品种需进一步优化;根据预测,2030年时,中国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额将分别达到82.56万t和48.8亿美元,将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食用菌出口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了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发现近年来在占我国和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出口份额排在前十位的国家中,大部分是东南亚国家。分析了我国向"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进出口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和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在逐渐提高,大部分伙伴国处于对于我国食用菌产品贸易净进口的地位;我国向"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出口的食用菌种类通常为干制食用菌、块菌与干木耳等;我国与"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总额很高,且呈上升趋势。通过HM指数对我国和沿线国家间相互贸易依赖程度进行计算,发现近年来,前十位贸易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占我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逐渐升高,表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的贸易逐渐加强。分析了我国在食用菌贸易方的劣势,针对质量问题与政策支持问题给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虽然中国食用菌产能已居世界前列,但食用菌的出口贸易却很低,"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企业的产品创新、我国食用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韩两国食用菌生产和贸易竞争关系,利用联合国商品与贸易统计数据,从两国食用菌贸易总量、食用菌种类、运输方式和进出口贸易国家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一些方法,为提升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是我国30个省市间食用菌出口贸易竞争力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食用菌出口贸易竞争力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产值、城市化水平、食用菌生产规模进口国购买力与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汇率水平、食用菌产品价格与食用菌出口国际竞争力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食用菌产品专业术语翻译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翻译的准确性、国际贸易的语场和文化差异。提出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遵守国际贸易中的"专业术语",注重翻译准确性和专业性的翻译策略,消除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中的语言障碍,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