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弱光条件下不同补光方式,对冬季设施栽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时研番茄为试材,三种不同补光方式处理,CK:自然光照条件;T1:8 h非连续补光07:00~11:00、19:00~23:00延长早晚补光方式;T2:12 h连续补光07:00~19:00的辅助日光补光方式,对设施内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非连续光照8 h(07:00~11:00、19:00~23:00)早晚延长补光方式,即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打破黑暗3~4 h较连续光照(07:00~19:00)辅助日光补光方式,番茄幼苗的叶面积增长16.17%,叶面积增长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23.39%,光合能力增强约22.22%,壮苗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打破黑暗3~4 h补光方式使幼苗品质得到了提高,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大蒜鳞茎形成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反季节栽培大蒜生产的理论和技术,实现新鲜大蒜的周年供应,丰富设施栽培结构模式和减轻连作障碍。以两个大蒜品种为试材,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水杨酸(SA)处理对大蒜鳞茎形成、产量及鳞茎形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均能促进大蒜的鳞茎比率和假茎粗,抑制大蒜的株高和假茎长的增长,增加蒜瓣质量、蒜头质量和蒜头产量,提高大蒜鳞茎中POD、SOD的活性,抑制CAT的活性,且以200 mg/L处理的效果最显著。说明SA能显著促进大蒜鳞茎膨大和质量增加,以20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SA对大蒜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SA能够提高大蒜鳞茎中POD、SOD的活性,抑制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14L:10D(光照开始于5:00)的光照模式,分别在6:00、10:00、14:00、18:00、22:00和2:00采血,对休产期雌性北京鸭外周血浆皮质酮、醛固酮、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24小时波动进行了测定。证明了在休产期没有产蛋影响的条件下成年母鸭血浆类固醇激素昼夜节律的存在。6次测定中雌二醇含量最高值在黑暗开始后3小时;7小时出现皮质酮和孕酮含量的最高位;11小时出现醛固酮含量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以徐蒜917为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对大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至返青期银膜覆盖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10 cm处土壤温度于13:00与15:00分别出现最高值。大蒜生育前期(苗期至抽薹期)银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POD、CAT(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根)、POD、CAT因受到高温胁迫,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银膜覆盖有利于大蒜生育前期土壤的增温、保温,提高大蒜保护酶活性,促进大蒜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大蒜生长后期土壤温度,降低了高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及大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徐蒜917为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对大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至返青期银膜覆盖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10 cm处土壤温度于13:00与15:00分别出现最高值。大蒜生育前期(苗期至抽薹期)银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POD、CAT(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根)、POD、CAT因受到高温胁迫,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银膜覆盖有利于大蒜生育前期土壤的增温、保温,提高大蒜保护酶活性,促进大蒜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大蒜生长后期土壤温度,降低了高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生物菌剂联合复合肥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多年重茬种植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蒜主产区土壤质量、鳞茎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不断加重.该研究设置单用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合肥及单用复合肥等3个处理,分别在大蒜鳞茎膨大前期和大蒜鳞茎膨大期施用,以不施肥浇水为对照,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蒜生长、鳞茎及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相比对照,对大蒜的生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合肥的处理效果最佳,在生长指标上,其相比于对照,除最大片叶宽增加10.84%,其他指标均增加15%以上;蒜薹产量增加22.95%,大蒜鳞茎产量增加24.97%.试验结果初步明确了微生物菌剂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蒜农提供了适宜的施肥方案,也为解决大蒜重茬种植的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蔗糖和光周期对泸定百合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解释两者在鳞茎膨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泸定百合种球鳞片为外植体诱导形成的无菌丛芽为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30、60、90g/L)蔗糖与不同光周期(0、8、12、16、24h/d)的组合处理,测定鳞茎发生和膨大的形态指标及其内源性糖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蔗糖质量浓度为60g/L、光周期为8h/d组合处理下,鳞茎膨大效果最好,与全黑暗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在30g/L蔗糖和各光照时间处理下,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为W型,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为M型;而在60和90g/L蔗糖处理下,蔗糖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趋势,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3)在不同质量浓度蔗糖处理下,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综上,蔗糖质量浓度和光周期对试管小鳞茎的发生和膨大存在交互作用,但蔗糖对百合鳞茎生长与膨大影响更大,是造成鳞茎诱导及膨大的主要因子;蔗糖合成酶参与蔗糖分解代谢过程,而蔗糖磷酸合成酶参与蔗糖积累过程;蔗糖不仅在膨大过程中扮演了生理角色,还可能扮演了糖信号角色,并且这些过程都受到严格的浓度调控.在生产中,推荐的最适组合为蔗糖质量浓度60g/L,光周期0h/d.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熟性7个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播前低温处理对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7个品种的植株鳞茎POD活性在鳞茎形成期均低于相应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同。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晚熟品种鳞茎POD活性呈现高于中、早熟品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光质补光对巨峰葡萄春果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巨峰葡萄春果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新梢展叶期至果实成熟期,应用白、红、蓝3种光质进行夜间非连续光照6 h(03:00—06:00和18:00—21:00)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巨峰葡萄春果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及果实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3种不同光质补光条件下,巨峰葡萄春果新梢基部粗度、1~10节总长度、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厚均高于CK;其中蓝光6 h处理的新梢基部粗度和1~10节总长度增量最大,分别较CK显著增加12.80%和27.00%(P<0.05,下同);白光6 h处理的叶长、叶柄长、叶厚和叶片长宽比等指标表现最优,分别较CK提高11.78%、55.90%、12.90%和1.85%;红光6 h处理的叶宽表现最大,较CK显著提高15.06%;相较于CK,在巨峰葡萄春果各生长期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均能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光质补光处理的巨峰葡萄春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果实单粒重、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在巨峰葡萄春果栽培过程中,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照的不足。因此,可通过人工补光调节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熟性7个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播前低温处理对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7个品种的植株鳞茎POD活性在鳞茎形成期均低于相应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同。鳞茎POD 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晚熟品种鳞茎POD活性呈现高于中、早熟品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反季节蒜薹和蒜头栽植的大蒜品种,选用11个大蒜品种于2003年7月-2004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在鳞茎膨大期测定了不同品种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大蒜鳞茎POD活性高低与其熟性和品种有关;早熟品种鳞茎可溶性蛋白质量总体呈高于晚熟品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温室生菜生产新的光照模式,采用蓝光(波长442 nm)、绿光(波长520 nm)和红光(波长627 nm)3种LED光质进行夜间(18:00~24:00)补光[光强10~15μmol/(m~2·s)],以夜间不补光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夜间补光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质夜间补光处理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其中,蓝光处理可显著增加生菜的叶片数量和全株干重,显著提高生菜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Vc含量;红光处理可显著提高生菜的全株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绿光处理可显著增加生菜的叶片数量,但显著降低叶片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在实际生产中,首选蓝光进行夜间补光,其次是红光,不建议选用绿光。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光照对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不同光照(全黑暗、10h光照+14h黑暗)和不同温度(15、20、25、30、35℃)条件下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特性。通过对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等相关指标测定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除芽长表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干质量和根长都在20℃时达到峰值,芽长和鲜质量分别在30℃和25℃时出现峰值;除芽长在各温度下全黑暗处理均大于光暗结合处理外,在大于20℃条件下,各指标都表现为光暗结合处理优于全黑暗处理。结果表明,10h光照结合14h黑暗、20℃为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于光暗结合处理抑制商洛黄芩芽长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大蒜茎尖外植体培养的试管苗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大蒜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作用显著,多效唑质量浓度为2~8mg/L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多效唑对鳞茎形成与分化的抑制程度加深,叶片和根系变短、变细弱;诱导鳞茎形成和膨大的最适多效唑质量浓度为6mg/L;多效唑处理后,大蒜试管苗叶鞘中内源激素IAA与ABA的含量比急剧下降,降低幅度越大,鳞茎形成、膨大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LED补光光源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LED 补光对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设施栽培中利用补光手段实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调控新途径,以哈金龙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采用LED灯带和LED灯管对定植后樱桃番茄进行侧面补光,光源光通量密度为100μmol/m²·s,每天补光12 h (8:00~20:00),测定分析不同补光处理下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LED灯管和LED灯带补光处理的樱桃番茄挂果数、总产量和单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且LED灯管处理效果较好,挂果数、总产量和单果重分别提高48.91%、94.86%和30.86%。LED 灯管补光处理能显著提高樱桃番茄果实的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花色苷、类黄酮和可溶性酚含量均最高,番茄着色最好。  相似文献   

16.
‘Sorbonne’百合器官离体培养再生鳞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方百合索蚌鳞片、鳞片叶分段诱导再生鳞茎以及鳞茎膨大的研究,建立了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诱导鳞片及鳞片叶产生再生鳞茎的最佳培养基都为MS+6-BA0.2(单位:mg·L-1,下同)+NAA0.2+2,4-D0.1;三种放置鳞片的方式对诱导生成的鳞茎的数量、鲜重、诱导率影响不显著;鳞片叶基部切段再生鳞茎的诱导率最高,其次为中部切段,由下向上再生鳞茎的诱导率逐渐降低;最适合诱导再生鳞茎的蔗糖浓度为30~60 g·L-1,黑暗条件下促使鳞茎膨大的蔗糖浓度以低于90 g·L-1为宜,散射光条件下促使鳞茎膨大的蔗糖浓度以低于120 g·L-1为宜。  相似文献   

17.
刘伟伟  刘宇峰  宋淑敏  王晓楠  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91-11292,11316
[目的]研究矮壮素在大蒜试管苗生长和鳞茎形成上的应用。[方法]用大蒜幼嫩气生鳞茎为外植体培养的试管苗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系统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处理对大蒜试管苗生长和鳞茎形成的影响。[结果]在MS培养基中加入0.4mg/L的矮壮素能有效使大蒜试管苗增高、增粗,叶色加深。在试管鳞茎诱导条件下,矮壮素对大蒜试管鳞茎形成和膨大作用显著(P〈0.05),0.5mg/L矮壮素处理时鳞茎形成率为793%,鳞茎总诱导率为96.67%。当矮壮素浓度为0.6mg/L时,试管鳞茎鲜重、平均直径都明显增加。[结论]试验研究了矮壮素在大蒜试管苗生长和鳞茎形成上的应用,为大蒜的栽培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进行开口饵料筛选,发现卤虫无节幼体是高体革鯻仔鱼最好的开口饵料,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0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跃,尤以18:00-20:00的摄食最活跃,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0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增施钾肥对大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采用大田钾肥基施的方式研究了增施不同用量钾肥对"徐蒜917"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均有利于大蒜返青期至鳞茎膨大期地上部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鳞茎膨大期,增施钾肥处理的大蒜叶、鳞茎和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至大蒜采收前,增施钾肥处理的鳞茎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提高,且以K_2O 262.5 kg·hm~(-2)效果最佳。施用K_2O 262.5 kg·hm~(-2)可显著提高一级蒜比例和大蒜产量。综合所有指标表明,K_2O施用总量262.5 kg·hm~(-2)为大蒜最适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20.
紫茎泽兰是著名的外来入侵植物,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及其幼苗生长应该与其强入侵能力有关.基于此,通过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和不同打破休眠方法的双因素实验,旨在探讨紫茎泽兰种子是否具有需光萌发特性以及低温、水杨酸、聚乙二醇,硝酸钾等常规打破休眠方法和光照如何共同影响其萌发、幼苗生长等问题.结果表明:在全光照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率均大于63%,铝箔纸覆盖的遮光条件(0.23%光照)萌发率均大于60%,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其萌发率较低(均小于30%),这表明紫茎泽兰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有别于以往对其它植物种子的报道,低温处理、水杨酸处理、聚乙二醇处理和硝酸钾处理不能代替光照打破种子休眠,显示紫茎泽兰种子可能处于一种强迫休眠状态(种子静态).全光照与水杨酸处理、PEG处理对幼苗生长具有交互影响:黑暗下水杨酸处理浓度与幼苗生物量成正相关(P<0.05),但全光照和加铝箔下不相关(P>0.05);全光照下PEG处理浓度与根长显著正相关(P<0.05),而加铝箔和黑暗下不相关(P>0.05).紫茎泽兰种子需光萌发特征及其幼苗生长特点是人为破坏表土壤、深层土壤种子库地表化导致快速入侵的基础.结果也为通过引入适宜树种造林来控制光照因子对紫茎泽兰进行生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