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生态适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昆虫的生态适应和植物次生性化合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作用。在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植物次生性物质起着关键性作用,植物利用这些物质进行防御,而昆虫为获得足够的食物、栖息场所和自身防御,产生了对各种次生性物质的生态适应。并对昆虫适应性产生机制及其在应用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植物次生性化合物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章阐述了植物次生性化合物及其主要类群,并重点探讨了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适应机制,为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抗虫作用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次生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虫物质,它对植食性昆虫具有驱避、抑食、毒害作用。此外还对昆虫的天敌具有引诱作用。在植物次生物质的分析手段方面,主要包括色谱法和波谱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在植物次生物质分离分析过程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植物他感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的他感化合物(alellochemicals)是主要由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能对另一种生物的行为、健康或生态处境有影响的非营养性物质[1]。过去,人们常将他感化合物称为次生化合物。其中的许多物质具有抗虫性,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组成比例,因植物种类、个体发育阶段及其外界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抗虫性。这是植物对取食者的一种重要防御策略,同时也是植物与取食者协同进化的结果。深入研究环境与植物他感化合物的关系,对于研究昆虫与植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对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实…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鞘翅目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绿色防控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槲皮素、芦丁、京尼平、绿原酸4种植物次生物质,研究其对黄粉虫的触杀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就维生素B_1对植物次生物质防御黄粉虫的增效作用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京尼平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较强,京尼平处理组黄粉虫的幼虫期显著延长,约为对照的1.3倍,幼虫活动缓慢,蛹重下降,化蛹率低且畸形蛹较多,成虫产卵量仅为对照40%。两两植物次生物质组合使用对黄粉虫的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其中最佳组合为京尼平和槲皮素。在植物次生物质中添加0.3%的维生素B_1可以增强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的触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虞国跃 《森林与人类》2006,26(10):56-59
昆虫是植物最重要的传粉者。目前约有65%的开花植物是虫媒花,她们依靠昆虫才能完成传粉的任务,因此各种植物对昆虫的争夺异常激烈。芳香油就是植物争夺昆虫的一种方式,它是植物的次生物质,但显然在植物的生存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闻香识女人,说的是即使闭上眼晴,用鼻子嗅一嗅  相似文献   

7.
虎刺梅、变叶木、夹竹桃等52种植物中含有促癌物质,但在正常养护过程中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这些促癌物质,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体产生的一大批结构和种类复杂、并不直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合物.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橡胶到香料,从精油到植物中提取的药物,这些物质基本上都来自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存在,除了能够起到吸引昆虫传粉及植株间信息传递的作用外,最为重要的作用是赋予植物抵抗外界环境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植物、植食昆虫、天敌三个营养层次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中,植物(第一营养层)、植食性昆虫(第二营养层)、天敌(第三营养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以相互适应为先决条件,形成极其复杂的多样化联系。在这个结构中,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天敌之间的联系存在一些化学信息物质,这些物质引起昆虫行为和生理的许多反应,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巨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并协调三个营养层,即植食性昆虫取食植物、天敌又捕食寄生植食性昆虫或更多营养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赵冬香,2004).  相似文献   

10.
郭建 《热带林业》2004,32(1):16-19,22
信息化学物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和体外,特别是在昆虫中这种物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许多种间和社会性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虫活动性较差,必须依靠成虫为其选择的植物以进食。信息化学物质在昆虫的产卵行为中起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与昆虫生活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了简单的慨述,并对信息化学物质所引发的昆虫的产卵行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椴树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直接影响着昆虫的趋性、取食、代谢反应、生长发育和繁殖.本文通过对椴树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及抑虫试验,阐述了椴树科树种次生代谢产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 pennis Motsch.有抑制其幼虫生长发育和渐进毒杀作用,将为椴树科树种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凡  鲁继红 《林业科学》2006,42(9):140-142
植物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会产生并释放具有种属特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形成了植物气味特征的主体,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寄主定向、产卵、逃避、取食、聚集等(杜家纬,2001).植物一旦受到植食性昆虫侵袭,会释放一些特殊的化合物,这些气味往往具有信号功能,可以招引天敌昆虫(董文霞等,2000;Souissi etal.,1998)或是作为植食性昆虫的趋避物(Faeth,1986;Leather et al.1987).试验表明:人为造成的机械损伤能全部或部分地模拟昆虫取食(Baldwin et al.,1983;Lyytik,1999).因此,研究植物挥发物及创伤诱导挥发物可为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昆虫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食性昆虫主要通过视觉、嗅觉和化学等感受器来寻找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寄主食物,最后识别和接受该植物。完成生长发育。这是昆虫和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取食过程中,昆虫的取食行为受其本身条件、寄主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昆虫取食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昆虫取食行为机理、营养代谢及影响取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抑制昆虫选择寄主活动的植物成分中,一般有引诱忌避物质、刺激取食物质、阻碍取食物质等。其中对昆虫选择寄主有阻害作用的植物成分和取食阻碍物质的化学结构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笔者在这个未开拓的领域中开始了一些研究。首先,我们查找了一些不受各种昆虫食害的植物,并从这些植物中抽提分离到其所含有的阻碍取食的物质。同时还进行  相似文献   

15.
孙绍芳 《云南林业》2001,22(6):22-22
植物源无公害农药的含义,就是通过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筛选、结构鉴定、合理的结构改造,最终合成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或直接分离提取能杀死病菌、害虫的植物无公害农药。它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活性多样性。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性,还兼有杀茵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方式兼有触杀、胃毒、熏蒸、忌避、拒食及生长发育抑制等多种活性,有些能抑制昆虫产卵,改变昆虫行为,甚至改变形态。(2)对环境安全、无残留物。植物源农药中含有的有效化学成分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结构,在自然界中能降解,不会浓缩富集、污染环境。(3…  相似文献   

16.
叶蝉科四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采自我国西北地区以及土库曼斯坦叶蝉科昆虫4新种:葛氏片角叶蝉IdioceruskuohiCai,新疆环茎叶蝉CirculiferxinjiangensisCai,柽柳大片叶蝉MegalopsiustamariciusCai,褐尾柽柳叶蝉TamaricelafusculaCai,该4新种分别采自柽柳属植物、沙枣和盐生草上,它们以刺吸汁液的方式为害以上植物。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木本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精油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物质,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中分别从植物精油形成机制、植物精油在日用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生物农药领域的应用及其提取工艺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对野生富含精油植物资源的挖掘和研究力度,深入研究精油植物次生物质形成和代谢机制,协调有关植物精油研究过程中的多学科融合和开发植物精油绿色安全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地理种源抗松梢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松梢螟的为害状况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林N,P,K等生化物质的含量无相关性;与昆虫10种生长发育所必需氨基酸中的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三种游离氨基酸的存在与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种源林的纬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石狩红蚁FormicayessensisForel.是赤松毛虫等森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于10月15日──30日开始进入越冬期,恢复活动时间为翌年的4月15日──5月5日。婚飞活动在7月5日──7月30日。发育历期为卵期12──16大,幼虫期18──29天,蛹期23──27天。蚁巢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食物主要包括:软体小昆虫,植物腺体分泌物以及昆虫蜜露等。  相似文献   

20.
松纵坑切梢小蠹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研究了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各虫期及不同性别酯酶同工酶(Eet)的酶谱,从多次实验中求出松小蠹酯酶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并用昆虫酯酶同工酶来分析昆虫的行为活动,此项研究尚属首次。研究结果表明,松小蠹酯酶同工酶具有5~7条谱带,Est4和Est5是松小蠹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Est1~Est3和Est6~Est7的酶带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