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4.肠炎病(又称烂肠病、乌头瘟病等)【病因】由黄鳝感染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当鳝体处在良好状态、体质健康时并不发病,环境恶化、鳝体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低下时,该菌在肠内大量繁殖,导致疾病暴发。环境条件恶化是综合性的,包括水质恶化、溶氧量低、饲料变质、摄食不均等诸多方面,都可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集约化海水养殖中,肝脏肿大坏死病危害日益突出。5月份后,即进入该病高发期。病因:(1)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2)饲料中毒引起;(3)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引起。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分散于缓流处,浮于水面。病鱼体色发黑,鳃贫血,眼球充血肿大、突出。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尤以尾部为多见,隆起部位出血或溃疡;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现花斑,发黄,甚至出现坏死。胃肠积水,肠壁发炎。近年来5-10月在大黄鱼养殖区的鱼种养殖阶段常暴发此病,引起大量死亡,死鱼体表无任何症状,解剖后肝脏表现同上,肠道积有…  相似文献   

3.
彩红鲷抗病力强,在池塘养殖中很少发病,但是水质调控不好或鱼体经运输、捕捞擦伤,很容易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要密切注意防治。常见的鱼病有如下几种: 一、水霉病 1.病因:由水霉菌引起。 2.症状:病鱼急躁不安,独游水面或浅滩,游动缓慢,体表有絮状水霉着生,皮肤黏液增多,鱼体消瘦衰弱而死。此病一般在水温18℃时最为流行,特别是鱼种下塘时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12)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由于食入大量精料或者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使瘤胃内微生物群急剧发酵引起乳酸大量蓄积的酸中毒性疾病。农村牧区养殖户往往由于管理上的疏忽而出现家畜偷食、误食大量玉米、谷物、麸皮等精料而引发此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病原或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病毒或者种质引起。临床症状病鱼腹部膨大,严重时腹部膨大呈球状。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黄金鲫,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越来越普遍,高温季节相对严重。诊断根据该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防治措施黄金鲫鳔积水症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几乎无法痊愈。防治措施主要是进行生态养殖,从苗种、水质、饵料等方面综合提高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鳝高密度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普通常见疾病及防治此类疾病均因管理不善导致生态失衡而引起的。1.痉孪症病因和病症: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出现。防治方法: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苗种、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杜绝此病的发生。2.发热病病因和病症:此病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7.
草鱼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中华鳋病是一种危害草、鲢、鳙等鱼类的一种寄生虫疾病,此病流行很广,长江以南地区5月 ̄9月最为严重,可引起病鱼大量死亡,给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白浊病又称白身病,一般发生于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此病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引起。可由母体带来,但有的人认为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这种病具有传染性,危害较严重。有关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报道甚少,笔者今年用硫酸铜及红霉素等对该病进行防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这一过程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防治河蟹蜕壳障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因引起病理性蜕壳不遂的几个主要原因:①黑亮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无水处十足撑起、腹部悬空,口不吐泡沫,蜕壳困难;②长毛蟹不蜕壳,在河蟹体表大量原生动物及霉菌附着生长,蟹不吃食;③黑鳃、藻类鳃、烂鳃、甲壳溃疡引起的不蜕壳症;④河蟹因水肿病、肠胃炎引起的不蜕壳症;⑤因寄生虫、蟹奴寄生而引起的不蜕壳。 二、症状与病变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甲交界处出现裂痕,但无力蜕壳或蜕出部分壳而导致死亡。 三、流行情况本病在池塘养蟹中较为常见。大规格蟹种、后期成蟹等常会发生此病,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双穴吸虫病又称白内瘴病、复口吸虫病,以往此病在华中一些省份较为流行,今年笔者首次在大连地区发现该病2例,一例是一斤左右的白键;另一例是10公分左右的花鲢。此病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笔者经过试验认为下述治疗方法效果特佳。一、流行情况此病常流行于5-8月,8月份以后为白内瘴症状,许多鱼类都可受其害,其中花、白鲢最为严重。该病引起鱼类死亡主要是因为大量尾畅通过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所引起的。二、致病原因1.池底椎实螺除一中寄主嫩多。2.携带病原的鸥鸟(第三中寄主)在池面盘旋飞行。三、症状及清理…  相似文献   

11.
甲鱼急性肺炎,在目前温室养殖中极易被误诊,此病潜伏期长,发病较快,来势猛,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70%以上,此病对幼鳖危害尤为严重。现将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郾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  相似文献   

13.
赤潮是一种生物现象,海洋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主要由Pyrod inium、多甲藻(Peri-dinium)、角藻(Ceratium)、膝沟藻以及短裸甲藻(Gymno-dinium)等属种类所引起的。这些种类大量繁殖,当每毫升数量达到好几百个时,海水色泽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份,笔者接连诊断了几家鱼病,发现造成大量鲢、鳙及部分鲤鱼死亡的原因是由一种碘泡虫大量寄生引起的。笔者现将此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病毒、细菌感染、营养及环境应激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分辨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对鱼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病原菌主要有3种。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在20℃以下生长,每年3-4月,此菌大量繁殖,此时鱼类出血病症开始出现:鱼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  相似文献   

16.
白头白嘴病及其防治白头白嘴病是鱼类夏花阶段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鱼种一旦发生此病,死亡率极高,一日之间成千上万大量死亡也不罕见。主要症状。此病是由粘细菌引起的皮肤病。鱼种染病后,离群独游,且体色变黑,条件反射极为迟钝。将病鱼...  相似文献   

17.
一、斜管虫病病原:鲤斜管虫病症:虫体大量寄生体表和鳃后,刺激寄主大量分泌粘液,使寄主体表和鳃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同时病鱼食欲减退,体质瘦弱。在水温适宜时,虫体迅速繁殖,2-3天内即大量出现,布满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丝的缝隙中,随之鱼也出现大批死亡。斜管虫病在鱼苗、鱼种阶段较为严重,亲鲤也往往被大量虫体侵袭,影响其生殖机能。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均可出现此病。斜管虫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一般淡水鱼均可感染,幼鱼尤其敏感。在鱼苗运输途中,也往往由于此病的发生而引起大批死亡。斜管虫的出现与水温有…  相似文献   

18.
五月上旬至九月中旬是蝌蚪胃肠炎的发病高峰季节。此病来势凶猛,危害性较大,死亡率较高,对整个养蛙生产影响较大。本场总结此病的病因、病症及防治措施如下,供养殖同仁参考:一、发病原因蝌蚪胃肠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1投喂不当:在蝌蚪投喂中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长期投喂单一饲料或长期投喂干粉饲料,所投饲料营养成分不定,使蝌蚪营养不良,体质衰弱,导致胃肠紊乱,产生胃肠炎。2管理不当:在蝌蚪管理中不注意水质清洁,水质过肥,蝌蚪排污换水时不注意池子的温差,同时夏季高温季节不重视防暑降温等而引起的胃肠炎。二、发病…  相似文献   

19.
据了解,鱼类肝胆综合症近年不仅在隆安县发生,而且在周边左右江水系邕江水系的养殖水体也大量发生,区外的渔业大省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也有大量的病例报道。其实此病在2004年前后各地已偶有发生,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其症状与草鱼“三病”略有相似,以前通常被误诊为草鱼“三病”。这里,本人就自己近来的鱼病诊治实践所得谈谈对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红头病是欧洲鳗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与狂游症并称为欧洲鳗养殖中两大杀手,此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给养鳗业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简单介绍一下欧洲鳗鱼红头病的病因、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供养鳗业者参考用。一、病因:欧洲鳗红头病因目前还不很确切,有人认为是由病毒和寄生虫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细菌一兽氏不动杆菌引起,但笔者认为主要是由细菌引起,该病主要发生在水质偏酸性pH6.5以下的环境中。二、发病症状:病鳗开始时,鳗鱼鳃肿大发红,而后嘴唇边缘发红,继而鳃盖发红,最后头盖骨发红,继而引至下颌甚至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