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无芒雀麦草地营养物质生产量季节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在生长季节内按照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共取15次样品分析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营养万分含量和营养物质生产量的季节动态,了在高寒地区无氮浸出物含量呈中间低两头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测定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季节动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建立了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动态变化历经萌动期、返青期、旺盛生长期、稳定期和折损减少期等5个阶段;地下生物量自5-9月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且变化幅度较高;2003年地下净生产量633.46g/m2,周转率0.3193;利用海北高寒草甸多年观测资料,建立了气象因子影响植被年生产量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放牧实验探讨放牧强度对环湖地区高寒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量与再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的总净初级生产量在2.29只/hm2的放牧强度下出现最大值232.01g/m^2,各放牧小区的净初级生产量均小于对照区,不存在超补偿性生长,极重放牧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0.05);②牧草生长季节地上净初级生产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且极重放牧(4.01只/hm^2)条件下地上净初级生产量最大值的形成日期提前出现;③适宜的放牧强度有利于增加牧草的再生量,在放牧强度为2.29只/hm^2时牧草再生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生产力与气候波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地上净生产量,生长季节地上平均生产量与多年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指出短花针茅草原近年气温有逐步升高的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成随机性,初级生产力与4-8月的累积降水量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而与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5℃的年积温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川西北亚高山草甸草场牧草营养价值高峰期在6~7月,亩营养物质生产量高峰期在8~9月,10月份牧草枯黄期,其营养物质生产量和营养价值迅速下降,仅为高峰期的40.5~53.2%,故此类草场的最佳利用时间在7~8月,作为打草利用最迟不能超过9月。0~4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达6.65%,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在牧草生长季节基本保持稳定。土壤速效氮、钾与牧草的全氮、粗白蛋含量以及亩总钾量、亩粗蛋白生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在6月份对丘原组草场,7月份对平坝组草场施用速效氮肥,对提高株体含氮量、牧草产量以及亩粗蛋白生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具有"V"字形季节变化规律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金露梅灌丛死根和活根的生物量变化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金露梅灌丛草场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为35.72%,地下净生产量为1 206.4 g/m2;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的比值接近于生长季始末时最大;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霉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具有“V”字形季节变化规律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金露梅灌丛死根和活根的生物量变化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金露梅灌丛草场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为35.72%,地下净生产量为1206.4g/m^2;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的比值接近于生长季始末时最大;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世界蚕茧和生丝生产量及其产地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9,25(2):120-125
世界历年蚕茧和生丝生产量是体现世界蚕丝业的发展历程,各生产国在世界蚕丝业中的地位以及蚕丝在纤维中的地位的基本数据,是蚕丝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掌握世界主产国家蚕茧丝生产量统计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丝绸协会和日本蚕丝事业团对非主产国的茧丝生产量的估计,较准确地推算了战后世界历年家蚕茧丝生产量,并比较了主产国的相对地位变化,明确了产地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杂交蚕种生产中不同蚕品种微粒子病的流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是该病害控制措施采取的基础。以往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较多地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 ,推测流行的主要因子 ,这种分析和推测主要依靠技术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母蛾检验的作用 ,将大大增加桑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分析的科学性 ,为实际生产提供更科学和更有效的依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杂交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相关分析表明 :当防止桑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人为因素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蚕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和制种季节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在发生和流行程…  相似文献   

10.
<正> 草原生产能力可用于物质生产量、营养物质生产量、载畜量和畜产品单位生产量等许多指标表示。我们用单位草地面积的“有效营养物质生产量”这个慨念研究和评价了高山草原禾本科——嵩草型草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鲜蛋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各种蛋制品和美味佳肴。例如,用鸭蛋或鸡蛋可以加工成鲜美可口的松花蛋、咸蛋等,也可以用鲜蛋加工成冰蛋、蛋粉等制品,作为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一鲜蛋的贮藏禽蛋属于生鲜类食品,其生产量具有一定的季节差异,而且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很容易腐败变质。因此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全世界约生产蜂蜜95万吨,比1985年的94万吨增加1万吨;世界蜂蜜消费量略少于生产量,蜂蜜库存量稍有增加。主要蜂蜜生产和消费国的情况如下: 阿根廷由于产蜜季节(1985年9月至1986年3月)的前期长期阴雨,蜂蜜产量锐减到2.5万吨(1985年为4.5万吨)。  相似文献   

13.
1975~1994年日本蜂王浆的生产量和进口量(单位:吨)注:1.进口数量引自日本海关统计资料;生产量由农林水产省提供。2.1994年日本的生产量为预测数。(叶振生,林森编译)1975~1994年日本蜂王浆的生产量和进口量@叶振生,林森...  相似文献   

14.
杨允菲  傅林谦 《草地学报》1995,3(2):103-111
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黑麦草种群蘖密度减少了37.0%,白三叶种群叶密度减少了54.2%。黑麦草种群在混播草地中占有优势地位。在两个生长时期黑麦草种群生产量随着白三叶种群叶密度增加均呈指数函数下降,白三叶种群生产量随着黑麦草种群生产量增加均呈直线下降。随着生长季的进程,两个种群在密度与生产量之间的负向效应呈增强趋势,但两个种群在生产量之间的负向效应却基本保持相同水平。至6月上旬,混播草地已接近于最大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地上部生物量,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生产量的关键一环。研究不同草原类型地上部生物量及季节动态、生物生长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以及牧草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含量的变化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为合理利用草原,正确评定载畜量,实施季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南方地区,西部天然牧地的营养价值与东部比较接近;生产力后者较高;生产量前者显著高.中高山地带天然牧地的营养价值高于丘陵低山地带,但生产力和生物生产量低于后者;营养生产量,西部以前者高,东部以后者高.与北方牧区比较,南方地区天然牧地的生产力较高,营养价值和生产量较低.从开发潜力看,南方地区西部高海拔地带以人工牧地较大;东部以农林用地生产饲用植物的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地上放牧密度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经八年,在试验期间里,年放牧密度为117-523日家畜单位(AUD)/公顷。在植物生长季节(从3月末到11月末)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牧草净初级生产量及放牧牛的采食量,测定家畜日增重,并根据ARC饲养标准计算畜体贮存能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新技术》2005,(4):3-3
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又到来了,这是每个养猪生产者都头疼的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华南和华中地区,夏天炎热,5-10月很容易出现热应激。热应激的出现导致生产量下降,给养猪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由于受高温、高湿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公猪精液品质下降;母猪采食量下降,返情率增加,弱仔、死胎上升,产活仔数减少:生长育肥猪采食量下降,增重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青海湖地区重度退化线叶嵩草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地下植物量一年内的季节变化动态。研究结果显示:线叶嵩草型中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季节变化动态呈“V”字形曲线;在牧草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呈明显递减趋势,地下86.65%的植物量分布在0 ̄20cm深的土层中,在地下0 ̄40cm土层内,其根系的净生产量及周转值分别为1 190.6g/m.2a、51.33%;地下/地上植物量的值为27.22。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青海湖地区重度退化线叶嵩草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地下植物量一年内的季节变化动态.研究结果显示线叶嵩草型中度退化样地地下植物量季节变化动态呈"V"字形曲线;在牧草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下植物量的分布呈明显递减趋势,地下86.65%的植物量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中,在地下0~40 cm土层内,其根系的净生产量及周转值分别为1 190.6 g/m2·a、51.33%;地下/地上植物量的值为27.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