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抗旱耐深播高产玉米新品种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而地处干旱少雨的华北地区,则由于十年九春旱,现有品种难以保证玉米适时下种、高产稳产,直接制约着旱地玉米生产的发展。我所利用具有长根茎特性的印地安蓝粒玉米种质,培育出的抗旱耐深播高产玉米新品种,播深20cm能正常出苗,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播玉米生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春旱不误适时探墒深播保全苗,伏旱深层根系有水“喝”,从品种上解决了千百年来旱地玉米生产发展缓慢、产量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10份玉米杂交种及对应的19份父母本为材料,在播深5、10和15 cm条件下,对出苗率、苗长、根长、中胚轴长、芽鞘长、苗重、根重和中胚轴重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以及杂交种与其父母本出苗率的相关分析。在播深15 cm条件下,通过指标筛选出辽单588、辽单1211、辽单565和辽单575等4个玉米杂交种为耐深播品种;辽3313、辽6049、XL21、辽7980和辽2386为耐深播玉米自交系。在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中,中胚轴长和根长与田间出苗率均达到显著相关,说明中胚轴长和根长在玉米深播后对出苗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耐深播自交系 N192和深播敏感自交系 178为试材,在 3 cm和 15 cm播深条件下,施加 2.0 mg/L的外源生长素(IAA)进行处理,研究外源 IAA对不同耐深播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 IAA后,两个自交系的中胚轴、胚芽鞘及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均有所增加,中胚轴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施加外源 IAA的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组织细胞明显伸长,说明施加外源 IAA可有效缓解深播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损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玉米自交系幼苗深播性鉴定评价指标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 POD、 SOD、 CAT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是主要评价指标,胚芽鞘长、胚芽鞘重、苗长可作为 2级评价指标,根重可作为 3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鉴定及对深播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2个玉米自交系深播后出苗能力的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3681-4具有较强的耐深播能力。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耐深播的主要原因是其中胚轴显著伸长。不同温度对所有的玉米中胚轴的伸长均有影响,且低温抑制中胚轴的伸长。激素测定结果表明,深播处理后,中胚轴部位GA3和IAA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9.0%和50.9%。GA3和IAA处理后,中胚轴部位GA3和IA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5.1%和14.7%。深播、GA3、IAA处理后,中胚轴细胞均显著伸长,细胞长度分别增加26.2%、83.4%、51.2%,但处理后细胞数目变化均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GA3和UCZ浸种处理对不同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中胚轴长度、根长等表型特性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与出苗率相关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品种耐深播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胚轴长度随播种深度增加存在极显著差异,耐深播自交系更利于幼苗的顶土出苗。不同浓度GA3处理的自交系SY-12和SY-19与未经过GA3处理的两个自交系相比,随播深增加两个自交系的中胚轴长度比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与中胚轴长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10 cm深播条件下,两个自交系的GA3含量明显增加,与2 cm播深相比呈极显著差异。内源GA3含量的变化与外源GA3对中胚轴长度的影响一致,表明中胚轴伸长与内源GA3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中胚轴长与出苗率的关联度最大。经过筛选,SY-12表现出耐深播的特性,为甜玉米抗旱、耐深播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分期播种,研究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耐(抗)低温的玉米品种。结果显示,播期、品种及两者互作对生理指标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产量互作不显著。在5月2日低温早播条件下,玉米苗期丙二醛(MDA)增加,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降低,可溶性蛋白质降低和可溶性糖增加,赤霉素/脱落酸(GA3/ABA)比值减小,产量相对适宜播期减产5.89%。5个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耐(抗)低温品种排序为郑单958京单28先玉335德美亚2号绥玉7。  相似文献   

7.
玉米三个种质研究利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玉米抗旱耐深播种质、热带种质和无叶舌种质研究利用的进展.着重从种质特性、性状遗传、种质导入方式和创造育种素材几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玉米育种具有理论和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清琢  王延波  李哲 《杂粮作物》2005,25(5):288-289
辽单568玉米杂交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自选系辽8121作母本,自选系辽958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品种 抗病、抗倒伏,抗旱、耐瘠薄能力较强.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相似文献   

9.
深松与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深松和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的调控,分析深松与旋耕条件下不同播期群体冠层结构特点,明确塑造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耕作方式及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耕法设2个水平(深松与旋耕),副区播期设3个水平(4月25日、5月10日和5月25日),研究深松与不同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可适当延长玉米生育进程,对玉米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及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深松>旋耕(CK);播期处理间其冠层结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早播>中播>晚播;随着播期推迟,早播(4月25日)产量较5月10日、5月25日分别提高3.61%和43.38%。说明深松条件下早播利于群体形成合理的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安玉2166是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西南春玉米区种植习惯,以自育自交系AY63作母本,AY2318作父本育成的大穗型玉米单交种。在2003~2004年各级产量品比试验中,均比对照农大108显著增产,具有稳产、抗病、抗倒伏、抗旱、耐渍、活秆成熟、品质优、适应性广和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育种角度探讨了玉米的耐密性及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部各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玉米的耐密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耐密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品种的指标.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粒深、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准确、简单易行的种质资源耐深播评价体系,以15份耐深播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小麦种质为材料,在大田环境下,研究6个播种深度(5 cm、7 cm、9 cm、11 cm、13 cm、15 cm)下小麦出苗率、出苗时间、苗高、地中茎长、胚芽鞘长、胚芽鞘横截面积及初生根长的差异,筛选小麦耐深播评价的最佳播种深度及其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陕单609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以优异种质引进、创新与利用为基础,坚持"大规模、多地点和持续性"的育种思路,实施多地点、高密度、少施肥和少灌水的技术路线,选育出陕单609玉米品种。陕单609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植、抗旱、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分析陕单609玉米品种的选育背景和育种过程,总结玉米自交系91227和陕单609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玉米品种改良要重视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强化育种环境的选择压力,创新玉米品种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耐深播小麦种质资源,以国内部分育成品种、地方种质及引进种质共100份小麦材料为对象,测定了7和15cm两种播种深度下小麦出苗率、胚芽鞘长、地中茎长和苗高,研究了小麦耐深播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对100份小麦种质的耐深播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播种深度从7cm增加到15cm,小麦出苗率显著降低,而胚芽鞘长、地中茎长及苗高却显著增加。在7cm播种深度下,小麦出苗率与苗高以及胚芽鞘长与地中茎总长之和呈正相关;在15cm播种深度下,小麦出苗率与胚芽鞘长、地中茎长、苗高以及胚芽鞘长与地中茎长之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100份小麦种质可划分为强耐深播、中等耐深播及弱耐深播3种类型,其中富尔纳尼、红春麦、红齐麦、青芒麦、陕地535、三道塘(有芒)、陇春31号等29份材料为强耐深播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丹玉87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7年冬在海南省以丹T135为母本,西502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87号具有高产、稳产,抗多种病害,抗倒伏,抗旱,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耐密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四川省丘陵区8个玉米品种在7个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下的出苗率、出苗时间、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探讨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玉米出苗率逐渐下降,出苗时间逐渐延后,其中,播种深度为3、6、9 cm处理平均出苗率分别为91.3%、89.4%和62.1%,在此范围内苗长和中胚轴长逐渐增加,主根长和幼苗整齐度逐渐减小,苗干重和中胚轴干重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减小,根干重差异不显著,与玉米出苗率关联度最大的是中胚轴长和中胚轴干重。不同玉米品种对播深的忍耐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中单808、成单30和川单418的耐深播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克单11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自交系KL3为母本,以HR10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果穗均匀,不秃尖,品质优良,抗病,抗旱,耐涝,活秆成熟.适合黑龙江的北部、吉林的长白和敦化地区、内蒙古的呼盟和兴安盟、河北省的阶坝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5、7、9 cm 4个播深处理和4个播种深度混播的播深不一致处理(U),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深不一致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果穗长度等性状整齐度,影响群体冠层结构,ZD958和XY335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2.6%、3.2%和0.9%、3.9%。播种过深,整个生育期内的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叶面积指数较低,穗位高及底层透光率增加;SPAD值及比叶重较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5.9%、6.4%和6.1%、8.8%。播深7和9 cm,夏玉米群体密度降低,冠层透光率增加,但其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比叶重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最终降低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秆深还对耐密玉米植株根系生长性状影响规律,揭示产量提高原因,筛选最佳整秆深还用量。[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整秆深还用量5个处理分别测量根系生长情况和产量。[结果]整秆深还处理耐密玉米促根系干物积累和根系性状值增加,根系生长环境得到改善,耐密玉米的产量增加。[结论]整秆深还处理可快速提高耐密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吉林省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并且播期越晚,干物质积累量越低。玉米开花期前,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花后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快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不同品种百粒重降低,产量下降,T1处理产量与T4、T5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时早播,有利于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