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支撑体系是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高粱杂交种单产的大幅提升与核质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密不可分。迄今,已育成A1、A2、A3、A4、A5、A6和9E 7种不同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细胞质因子已标记在线粒体DNA(m tDNA)上,采用线粒体基因组RFLP技术能区分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用高粱材料测定不同高粱细胞质不育性的育性反应,形成了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近几年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反应、育性遗传、生理生化、胞质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开辟A3型细胞质源以及A4、9E、A5、A6型等不育细胞质源,选育异胞质雄性不育系,将会在育种与生产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A3细胞质选择优良高粱母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细胞质核雄性不育的发现,导致了粒用高粱杂交种的经济和商品化生产。迈罗细胞质与卡佛尔细胞核基因组结合出现不育。这个系统目前称为迈罗或A1细胞质核雄性不育,更普通的叫法是A1细胞质雄性不育。在A1和其它已经鉴定出来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内,有三种类型系。A系有诱导  相似文献   

4.
陈悦  曹嘉颖 《杂粮作物》1998,18(4):9-12
研究了高粱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情况和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受不同的显性主效单基因控制,任何一对显性主效单基因都不能同时恢复2个或2个以上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粱迈罗细胞质仍是诱导雄性不育性,进而生产杂交种的主要手段。杂种优势育种计划中采用的母本均为同一细胞质,因而具狭窄的遗传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母本的细胞核必须含有与迈罗细胞质互作产生雄性不育的基因,而父本还应含有恢复F,代  相似文献   

6.
高粱雄性不育系3197A是世界上第一个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国后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雄性不育系都是M ilo细胞质质—核互作型的,1981年我国引入A2、A3、A4、A5、A6、9E新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始研究和利用,成功育成A2V4新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为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A3、A4细胞质对甜高粱产量及其重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前提,通过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而实现的,也是不育化育种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试验对可诱导高粱雄性不育的细胞质A1、A2、A3、A4开展甜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对于提高杂交高粱产量、品质、种子纯度,拓宽种质资源利用范围,实现异质高粱杂交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粱雄性不育系3197A是世界上第一个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国后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雄性不育系都是Milo细胞质质一核互作型的,1981年我国引入A2、A3、A4、A5、A6、9E新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始研究和利用,成功育成A2V4新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为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粱杂种优势得益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有7种类型,即A1~A6和9E。核质互作型不育系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决定的,核质互作,协同进化,从而达到核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0.
高粱迈罗卡佛尔体系是杂交种种子生产所用雄性不育性的主要来源。除最初发现的迈罗(A_1)雄性不育性外,现已报导了另外的雄性不育细胞质(Schertz等,1982;Rao等,1984)。新诱导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避免可能与细胞质有关联的病害和  相似文献   

11.
徐一兰  唐海明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6,20(Z1):446-452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冯宗云  何萍  张静 《玉米科学》1996,4(3):007-010
本文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质核两个遗传体系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统一关系之中。应把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及核基因这三类遗传体系联系起来研究,能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做出比较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雄性不育系的采用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育种的新领域。这种雄性不育性属细胞质类型,其不同的来源已见报道(Stephea and Holland,1954;Tatwavadi等,1972)。在印度,PMS1036A和M36—1是广泛用于粒用高粱育种的雄性不育系。前者是CK60A×PJ7R的衍生  相似文献   

15.
导言有关质量性状胞质基因互作的事例甚少。高粱胞质基因互作的早期报导只限于雄性不育性方面。本文描述叶型、叶中脉色和穗基部不育三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它们的一些寡基因的表达是由细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用两个苏丹草自交系和两个高粱品种,研究了幼苗氢氰酸势(HCN—P)和粒重的遗传。这两个苏丹草自交系来自两个为选择幼苗低氢氰酸势(约250毫克/公斤)和雄性不育的群体,其平均粒重为10.1毫克。两个高粱品种(CK60和瑞德兰代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和保持系B)都具有高氢氰酸势(大于1000毫克/公斤),其平均粒重23.9毫克。这4个系  相似文献   

17.
在陆地棉群体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并对之进行了鉴定,确定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该突变体对于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机理,将具有重要的种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细胞质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间在所研究的各主要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无显著差异,即同一杂交组合利用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不会造成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文摘     
90108高粱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产生的杂交种的农艺表现——(A.J.Mayes等),Journalof the Iowa Academy of Science,1988,Vol.95,No.2,43~46(英文)用10个高粱自交系作父本与3个带有A_1、A_2和A_3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1985年在美国衣阿华州3个地点调查记载了30个杂交种的每公顷产量及有关性状。与A_1细胞质相比,A_2和A_3细胞质使开花延迟,  相似文献   

20.
商用高粱杂交种的生产依赖于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统。由 Stephens 和 Holland(1954)发现的迈罗源,这单一细胞质型雄性不孕性沿用至今。与1970年以前曾流行的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 porium maydis)相似的专化性感染现象将不可避免。显然,对高粱来说,更换细胞质或雄性不育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