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对思茅松工业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思茅松与红木荷、西南桦或高阿丁枫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的思茅松人工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思茅松工业人工林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越大,则思茅松的主要害虫思茅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等的危害程度越低.在思茅清水河各种配置的思茅松混交林中,其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与思茅松毛虫及微红梢斑螟的危害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微红梢斑螟是马尾松的主要蛀梢害虫之一。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马尾松20年树龄的种子园的微红梢斑螟进行全面踏查、定点观测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及在马尾松不同树冠高度层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地区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种子园1年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1年生主梢或侧梢的梢头,被害枝梢常表现为近90°弯曲或螺旋状弯曲,弯曲处有流脂,导致马尾松的主梢、侧枝枯死及树冠畸形,严重影响马尾松生长及成材。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黑龙江省红松林主要害虫的种类、分类地位、危害部位以及危害程度,共包括5个目14科36种。其中,枝梢及球果害虫松梢象、冷杉梢斑螟、微红梢斑螟以及食叶害虫落叶松毛虫是黑龙江省红松林的最主要害虫。同时,还提出了黑龙江省红松林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枝梢害虫是我国危害森林的重要害虫。近十多年来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害虫区系与分类方面,已基本查明我国重要枝梢害虫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订正了中国赤松梢斑螟种团的种类;研究了云杉、松树及杉木等树种枝梢害虫的区系。本文报道了我国在重要枝梢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林业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木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红松种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种实害虫危害红松的球果及种子,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质量低劣,严重的可导致红松种子绝产。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直接危害红松种实的害虫主要有赤松梢斑螟、冷杉梢斑螟、松梢螟、红松球果种蝇、红松球果种小蜂等。其中冷杉梢斑螟为原始红松林果梢的重要害虫,赤松梢斑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红松幼树的球果、嫩梢及干部,是该地区危害红松种实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6.
<正> 松梢斑螟是松树枝梢大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油松、赤松、樟子松等树种。松梢斑螟危害后影响林木的生长及成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哲里木盟南部奈曼旗、库伦旗和后旗的人工油松林都程度不同的发生过松梢斑螟危害,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难以进行药剂防治。鉴于生产防治的需要,我们从1980年开始在奈曼旗青龙山林场进行了(除化防外) 松梢斑螟防治的专题研究。一、寄主与为害松梢斑螟(Dioryctria splenaiaella H.S)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  相似文献   

7.
梢斑螟是松类枝梢的主要害虫,在发生严重的地区,常常造成大面积的枯枝断梢,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一害虫的危害,维护森林健康和生态安全,我们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的青海云杉林(主要为人工林)中对这一害虫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调查,以便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5—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解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及其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球果害虫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球果害虫为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球果害虫为球果螟D.sp.、球果花蝇Lasiomma sp.和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害虫区系与东北针叶林害虫区系类似。高山松天然林球果的被害率为9.23%,人工林被害率为23.33%,1个球果1头虫;色季拉山林芝云杉林球果被害率为69.76%,波密县岗乡球果被害率为41.55%,1个球果1~6头虫不等;急尖长苞冷杉林球果总被害率为19.18%,多数情况1个球果1种害虫危害,少数情况1个球果2种害虫同时危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多年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虫害大面积发生。采用踏查和详查相结合调查青海云杉枝梢和叶部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危害青海云杉枝梢和叶部的害虫共有10种,隶属6科3目,其中危害严重的为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云杉异色卷蛾Choristoneura diversana、云杉梢斑螟Dioryctria schutzeella、云杉大灰象Sympiezomias velatus。编制检索表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赤松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松梢斑螟是红松幼林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红松的嫩梢(主梢为主)及球果,平均被害率嫩梢为20.3%、球果为22.7%。1991~1995年,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研究方法1.1赤松梢斑螟幼虫调查方法调查地海拔高度为250m,坡度为低山缓坡(8~9°),坡向东南,土壤为暗棕壤,土层厚度为45~50cm。林地为红松纯林,树高10~12m、胸径8~12cm,1960~1970年造林。调查是结合1993年10周鹤岗市红旗林场红松幼林疏伐抚育进行的,调查前先选择好样地,即59林班6小班、60林班20小班、75林班2小班。在样地内每隔2株间伐1株,并对伐倒木进行逐株调…  相似文献   

11.
云杉梢斑螟是云杉林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文章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云杉梢斑螟的发生与林分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林分的郁闭度越低,云杉梢斑螟的虫口密度和有虫枝率越高,其危害越严重,中龄林平均虫口密度最大,纯林中云杉梢斑螟发生比混交林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2.
师建军 《中国林业》2010,(17):48-48
<正>云杉梢斑螟是云杉的主要枝梢害虫,也危害油松。以幼虫危害云杉新梢嫩叶、花序及球果,使新梢不能抽出,或新梢弯曲下垂干枯,或形成虫瘿。林木连年受害后树冠秃顶,枯梢密布,高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呈灌丛状,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从本世纪初开始,云杉梢斑螟在甘肃中南部地区大范围发生,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成为许多地方预防除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3.
微红梢斑螟种群在湿地松种子园为聚集分布,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子盛产期,微红梢斑螟种群为危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害虫的绝对优势种;7月上旬2年生球果变色后,其经济阈值为0.9739头/100个球果.依此建立起序贯抽样的接受与拒绝公式,编出序贯抽样表,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以微红梢斑螟为主的松梢钻蛀害虫在靖州县严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超过20 000 hm2.本文描述了微红梢斑螟的主要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介绍了其在靖州县发生现状及当地应用灯光诱杀、人工剪梢、释放赤眼蜂等方法的防治情况,针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球国螟是油松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我场已有一万余亩油松林遭到球果螟的危害。球果螟主要为害油松的球果及一年生枝梢。据调查,一般油松林球果受害率在90%左右,枝梢受害率为30%左右。严重地影响了松林的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为摸清球果螟的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探索防治途径,我们进行了观察记载,并进行了初步防治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省外引松主要梢果害虫寄生蜂的调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外引松主要梢果害虫的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寄生蜂共有26种。其中寄生于微红梢斑螟的16种、松实小卷蛾的10种、油松球果小卷蛾的2种、在为害枝梢的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上的寄生率达13.2%,在为害球果的微红梢斑螟上寄生的主要是广大腿小蜂,平均寄生率达15.7%。经鉴定的寄生蜂12种,隶属于茧蜂、姬蜂、小蜂、广肩小蜂、扁股小蜂、肿腿蜂6个科。并分别对6个科的寄生蜂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以后科学防控该害虫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室内解剖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冷杉梢斑螟的年生活史、各虫态形态特征、习性。[结果]表明:冷杉梢斑螟在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林芝云杉球果果轴、种鳞和种子,且以幼虫在球果内越冬,有滞育现象,无转移危害现象,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成虫期5~8 d,卵期9~14 d,幼虫期近10.5个月,蛹期25~36 d。[结论]冷杉梢斑螟危害林芝云杉球果,影响林芝云杉林的天然更新,建议每年12月、1月对落地球果和挂在树上的畸形球果进行清理并深埋,以减少冷杉梢斑螟的种群数量和对来年林芝云杉球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对普洱市景谷县思茅松林研究基地内思茅松球果螟的危害与球果挥发性物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得出了思茅松球果中挥发性物质以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水芹烯、β-石竹烯和异长叶烯为主。通过分析得出了β-石竹烯是引诱思茅松球果螟危害思茅松球果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