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2例混合性中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混合性中风急性期采用中性治疗,5例死亡,7例好转。结论: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多见于老年伴高血压病史者。表现偏瘫多,意识障碍多、重、病理反射多等特点,且预后差,病死率高;对梗塞出血型急性期以中性治疗为主,而出血梗死型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马威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1,19(2):127-127,133
目的:总结多发伤时腹部伤及腹部多脏器伤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近3a收治的腹部创伤315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15例中多发伤189例(60.0%).休克183例(58.1%);保守治疗75例.手术治疗240例。210例行诊断性穿刺.结果假阴性率为5.7%。本组死亡27例(8.6%).其中死于手术前后各10例.术中7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4例、术后MSOF10例、感染3例。结论:腹腔穿刺阳性或体征明显者应立即剖腹;腹膜已破的穿透伤大多需手术.因胃肠伤污染时间延长造成的危害远大子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SLE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SLE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和分析。结果:该病脑部症状多出现在SLE发病后2a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损害为主(71.0%),最常见于癫痫样抽搐;部分病例(12/19)血浆白蛋白降低;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弥漫小病灶为特点;治疗有效率48.4%,病死率29.0%。结论:本病发病机理除与免疫损伤有关外,低蛋白血症亦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收治的40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中,生殖细胞瘤7例,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不成熟性畸胎瘤3例,良性畸胎瘤2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2例.40例中治愈2例,好转1例,复发转移10例,死亡4例,未愈23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须以病理组织学分类为依据,临床症状可提示肿瘤生长速度、大小及方向.治疗视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有无转移及是否合并脑积水而定,生殖细胞瘤预后较好,松果体母细胞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最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42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按GOS评分良好3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塞多由于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动脉闭塞等因素所致,C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上主要是保持伤后脑灌注压,降低血粘滞度,维持正常颅内压,抢救受缺血损害尚未死亡的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通过对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和旋转DSA检查;对经旋转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56例进行栓塞治疗,术后行旋转DSA复查,获得一系列图像,评价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65例SAH患者经旋转DS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56例,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发现48例。全部确诊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行旋转DSA复查,其中43例完全栓塞.9例80%~90%栓塞.4例失败。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及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10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规律。方法;收集本院近23a来的109例RB病毒,对其临床特点,病理表现,治疗,预后及家系调查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77.1%的病例就诊年龄小于5岁。22例为双眼发病,9例具有肿瘤家族史。109例中以晚期虱阳多见,病理检查大多可见有视神经和巩膜浸润。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幸存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很高。再次出血是其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再次出血多发生于发病后5~11d,预后较差。除部分病例有外科手术适应证可进行手术治疗,其预后尚可,目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厦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馏%).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1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菇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犬二尖瓣膜闭锁不全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分析了该病的发病机理,介绍了该病保守治疗常用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疾病护理要点和预防手段。[结果]犬二尖瓣膜闭锁不全的诊断可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犬二尖瓣膜闭锁不全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最后,对该病的日常护理和预防工作进行了阐述。[结论]今后还需要对二尖瓣膜的结构及其闭锁不全的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犬子宫积脓是犬发情后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多发生于成年犬,第1次发情后就发病的未成年犬少见。小型犬多发,大型犬发病占发病比例较低。笔者总结病例,5一10岁犬多见。根据犬子宫颈开放与否分为开放型和闭锁型。在临床上常见子宫闭锁型犬精神沉郁,多尿,多饮,厌食甚至拒食,最后毒血症导致低温的出现,危及生命。而开放型子宫积脓也会出现多尿,多饮,食欲不佳,阴门有暗红色或者黄白色有异味的脓性分泌物间歇性排出,但精神尚可(诊治中也发现有的病例先是闭锁型,然后内分泌环境变化,变为开放型)。实验室检查可见中性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贫血、氮血症、低渗尿、血蛋白过多及胆固醇过高等。其病因学主要包括年龄因素、细菌感染、胎次、激素治疗史、子宫内膜炎史、剖腹产史及自身子宫内分泌情况等等。笔者结合具体病例探讨一下子宫积脓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8例(51.4%),中残4例(11.4%),重残3倒(8.6%),死亡10例,致残率为20.0%,死亡率28.6%。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及时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螺旋CT在胸段食管癌术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癌,术前均作了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相对比。结果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I期符合率为50.0%,Ⅱ期为94.9%,Ⅲ期为90.1%,Ⅳ期为91.7%。螺旋CT对周围大血管、心包、气管/支气管、椎体侵犯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1.1%、90.0%、90.0%和92.2%,但在判断淋巴结转移方面仍存在不足,准确性仅为60.0%。结论螺旋CT可显示食管癌的发病部位,累及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远处转移等,在食管癌术前治疗措施的制定、手术方式、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发病原因、机理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肠套叠154例,其中肥胖患儿114例,占72.2%;人工喂养96例,占60.7%;86例发病前都存有易发因素,占55.8%,并与腺病毒感染有关。灌肠复位106例,复位率为68.8%。其中碘水灌肠复位92例,占58.2%。手术复位52例。继发性肠套叠4例,均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结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与喂养、肥胖及病毒感染有关,其发病机理可能系肠功能紊乱及高血清胃泌素值所致;继发性肠套叠主要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在诊断治疗上,碘水灌肠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2例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为治疗仔猪水肿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头痛性质、神经受累情况、辅助检查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2例均有动眼神经受损。12例中治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10例眼肌麻痹完全缓解,2例留有后遗症。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上需与其它头痛伴眼肌麻痹的疾病相鉴别,颅内探查及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可靠证据;激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宠物医院接诊的1只8岁龄、患有脾脏肿瘤的公犬进行了常规的临床检查、X线检查、血液学检查,最后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切除脾脏肿瘤,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淋巴样细胞片状分布,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等,间质中有少量网状胶原纤维,胞浆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间质中有出血和含铁血黄素细胞,中心有多个坏死灶,诊断为脾脏恶性淋巴肉瘤,为宠物临床对该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SLE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SLE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和分析。结果:该病脑病症状多出现在SLE发病后2a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损害为主(71.0%),最常见于癫痫样抽搐;部分病例(12/19)血浆白蛋白降低;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弥漫小病灶为特点;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B超对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意义。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0例阻塞性黄疸与B超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超确诊7S例(93.7%),误诊5例(6.3%)。B超所显示阻塞的部位、性质与手术、病理所见基本相符。结论:B超诊断阻塞性黄疸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