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于(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0.1、0.5、1.0、1.5)对长额象鼻溢Bosmina longirostris生长、存活、繁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额象鼻涵是一种对盐度急变的耐受性极低和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的淡水枝角类,该溢24h LC50为4.62,生活的最适盐度为0.1—0.5,盐度仅在很低和微小增加时,才对其生活的某些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该潘的内禀增长率(rm)为0.241d^-1,低于其他种类,开发作为经济水产动物活饵料的潜力不大;从对盐度变化的敏感性来看,该涵有可能作为淡水污染、盐碱化等方面的监测生物,对环保、饮用水的生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微塑料对淡水生物的生物学毒性效应,选取淡水中常见的浮游动物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试验动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3种粒径(0.5、5、2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PS)对长额象鼻溞存活、形态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PS对长额象鼻溞的急性毒性均随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各PS浓度组长额象鼻溞24 h致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5、20μm粒径的PS对长额象鼻溞的48 h LC50分别为21.65、19.26、47.61 mg/L;PS对长额象鼻溞母体和子代的形态影响显著,3种粒径PS组母体的体长、体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第一胎幼溞的体长、体高却变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PS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二胎幼溞的体长与对照组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PS可延长长额象鼻溞母体寿命,增加其总生殖量及缩短产前发育期,不同粒径PS组的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以0.5μm粒径组最高,为(0.227 4±0.000 ...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25℃自然光照下,盐度分别为0、1、2、3时,以盐度为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最高,分别为16658、5.2899和20.1;盐度为2的一生生殖次数和总生殖量也最高,分别为4.9、23.2个,其平均寿命最长为98.4h,产前发育期最短为18.71h。世代时间以盐度3最短,为1.414d。本研究结果表明,直度2是卜氏晶囊轮虫生活的最佳盐度。  相似文献   

4.
在变温条件下,根据连续饲养麦无网长管蚜4个世代的资料,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平均温在18.3℃时,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26.4693)和内禀增长率(rm=0.1395)最大,即该温度最适宜麦无网长管蚜的长生繁殖。此外,根据内禀增长率,建立了麦无网长管蚜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公式。  相似文献   

5.
海水盐度对大型氵蚤的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4h半致死盐度值,测定了大型氵蚤两个种群的盐度上限.当直接从淡水移到较高盐度水中时,淡水种群和寡盐水种群的盐度上限分别为7.8‰和8.5‰;当逐渐提高盐度时,盐度上限分别达到12.0‰和13.2‰,为了确定大型氵蚤的最适盐度,在室内盐度1‰到7‰间,设4~5个盐度梯度测定这种氵蚤的内禀增长率rm,结果表明两个种群的rm值均以2‰时最高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为(174-1)℃和盐度为16±1的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密度(0.1、0.2、0.3个/mL)和容积(20、50、80、150mL)对西藏拟涵Daphniopsistibetana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低种群密度比高种群密度更有利于西藏拟淹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为0.1个/mL时,最有利于溢体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达到0.3个/mL时,水体中开始出现雄体(CV3组除外);在容积试验中,容积为20—80mL时,西藏拟潘的体长随着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容积为80mL时,最适宜潘体的生长和生殖;西藏拟涵的生殖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唐黎  王吉桥  陈玉珍  姚俊杰  安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38-18838,18851
[目的]考察盐度对隆腺溞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为其在低盐水体中培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贵阳市花溪河水库采集隆腺溞,以其孵化出的同步幼溞为试材。通过盐度急变、缓变试验以及盐度对隆腺溞内禀增长率影响试验,研究了盐度对隆腺溞存活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结果]在盐度急变条件下,隆腺溞24和36 h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0.635%和0.517%。在盐度缓变条件下,至试验第4天所有幼溞全部死亡(包括对照组),最终盐度为0.400%。随着试验进行,幼溞逐渐死亡,最终未发现有产幼现象。0.800%为盐度急变条件下隆腺溞所能耐受的最高盐度,在低盐条件下隆腺溞不能进行孤雌生殖。[结论]该试验为以后研究枝角类耐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盐度、pH和温度条件下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 C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对高浓度总氨氮(9~10mg/L)和亚硝酸盐氮(1~2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40、pH为7~9、温度为25—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20、pH为5.5-8.5、温度为20-5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7.0、温度20~30℃。  相似文献   

9.
在(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us在不同盐度下的急性和慢性试验。急性盐度试验设置盐度为1、2、3、4、5、6、7,观察不同时刻溞体的死亡情况,计算24h半致死浓度(24hLC50),慢性试验设置盐度为0.5、1.0、1.5、2.0、2.5,进行圆形盘肠溞的寿命、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试验,每个试验的每个盐度组均设5个重复。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试验中,圆形盘肠溞的24hLC50为2.64mg/L;慢性盐度试验中,低盐度0.5组圆形盘肠溞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前发育期随盐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这显示了盐度对其繁殖的积极作用,但盐度为1.5及以上的试验组,圆形盘肠溞的内禀增长率、世代周期、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圆形盘肠溞对盐度变化较为敏感,其能否作为海产苗种的一种饵料,需要盐度驯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壳纹船卵溞Scapholeberis kingi Sars的盐度适应性,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壳纹船卵溞的形态特征、分布、急性盐度耐受性,以及(25±1)℃恒温条件下盐度对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纹船卵溞在淡水河流、池沼和湖泊水库分布较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对壳纹船卵溞的24、48 h的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3.35和2.27,安全盐度为0.3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壳纹船卵溞在0.5盐度组表现出最高存活率和最长寿命,其寿命显著高于1.5、2.0盐度组(P<0.05),体长增长率在1.5盐度组最高且1.0、1.5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盐度组(P<0.05),初次产幼数在1.0盐度组最大且显著高于2.0盐度组(P<0.05),总生殖量在1.0盐度组最大且对照组、0.5、1.0盐度组均显著高于1.5和2.0盐度组(P<0.05),溞净增殖量、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世代周期均在0.5和1.0盐度组较高,总体高于或接近对照组(P>0.05),而1.5和2.0盐度组各项种群增长参数均较低。研究表明,壳纹船卵溞对盐度的耐受性较低,盐度适当升高(0.5~1.0)可促进其生长和生殖,壳纹船卵溞对盐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受试生物用以指示和监测海水侵蚀、淡水污染和盐碱化等。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日本沼虾幼虾(体长为2.0~2.5cm)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平均死亡时间(MST)、半数死亡时间(ST50)、半致死盐度(MLS)以及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在盐度为32、34、36条件下的MST分别为19.63、6.63、2.93h;在盐度为30、32、34、36条件下的ST50分别为26.67、11.27、2.60、1.53h;MLS-24、MLS-48、MLS-72、MLS-96分别为30.71、26.66、26.31、25,80;当盐度为12时,日本沼虾幼虾的增长率和增重率最高。这说明日本沼虾的耐盐性较高,能在盐度较高的水域中养殖。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内在2‰,5‰,10‰,15‰,20‰,31.8‰,40‰和50‰8个盐度梯度以及20℃,25℃,28℃,30℃,35℃和25±5℃6个温度组下研究盐度和温度对蒙古裸腹溞的生长率,繁殖力和内禀增长率(r_m)的影响。每组试验用30个指管瓶内盛10毫升小球藻液(每毫升约250万个小球藻)和一个新生幼溞,每日早晚各观测一次。 试验表明:在盐度5‰到40‰之间蒙古裸腹溞的生长和繁殖力都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温度对这种溞的生长率、发育速度、生殖率、生殖量和内禀增长率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温度为25—28℃。 文中还比较了蒙古裸腹溞和其他枝角类的内禀增长率并指出这种溞作为海水鱼虾类幼苗的活饵料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印~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缎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鲮、斑鲦、鳐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突变对脊尾白虾成活的影响,以及水体盐度(0、6‰、12‰、18‰)对单个体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生长、成活和蜕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由6‰到0的突变组,脊尾白虾的成活率最低,96 h成活率仅为6.67%;而盐度由6‰至12‰、18‰的突变组,96 h的成活率均在93%以上.(2)单个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提高(盐度0~12‰条件下),脊尾白虾最终体长、总体长增长率和成活率均有增加趋势;盐度超过12‰时,总体长增长率显著下降,但成活率变化不大.(3)盐度对脊尾白虾的蜕壳周期有一定影响,盐度12‰组虾的第1次、第5次、第8次和第9次蜕壳周期最长;整体上,盐度12‰组平均蜕壳周期最长(9.57 d),盐度0组平均蜕壳周期相对较短(8.47 d).因此,脊尾白虾对盐度低于6‰的水体适应性较差,盐度12‰有利于提高该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淡化方式与盐度对凡纳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淡化方式与盐度影响凡纳对虾幼虾成活率与生长。以虹吸法边进边出的渐变方式进行淡化,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5.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淡化方式为每6小时淡化一次,平均每小时降盐速度0.76,成活率达83.3%;体长为0.59-2.22cm、体重为8.12~30.12mg的幼虾具有相同的耐受降盐能力;幼虾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7.5~24.6,合适盐度范围为4.9~36.3,可适盐度范围为0.59~36.3。幼虾也可在淡水中生长(S:0.59,0.62),饲养2ld,平均体长增长率与体重增长率分别为67.5%~73.0%与599.5%~615.6%,成活率达88.4%~90.0%。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淡化方式与盐度影响凡纳对虾幼虾成活率与生长。以虹吸法边进边出的渐变方式进行淡化,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5.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淡化方式为每6小时淡化一次,平均每小时降盐速度0.76,成活率达83.3%;体长为0.59-2.22cm、体重为8.12~30.12mg的幼虾具有相同的耐受降盐能力;幼虾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7.5~24.6,合适盐度范围为4.9~36.3,可适盐度范围为0.59~36.3。幼虾也可在淡水中生长(S:0.59,0.62),饲养2ld,平均体长增长率与体重增长率分别为67.5%~73.0%与599.5%~615.6%,成活率达88.4%~9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种裸腹溢(蒙古裸腹潘Moina mongolica、多刺裸腹潘M.macrocopa、直额裸腹涵M.rectirostris、微型裸腹泾M.micrura和近亲裸腹溢M.affinis)的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变异程度进行了研究。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对21个引物进行了扩增,从中筛选出6个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分析,共扩增出161条多态性谱带,片段长度为421—19329bp。根据遗传距离结果,利用Mega2.1软件包中的UPGMA和NJ程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种裸腹溢种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进化地位的高低顺序为近亲裸腹潘〉直额裸腹溢〉多刺裸腹泾〉蒙古裸腹滋〉微型裸腹潘。  相似文献   

18.
日短期高温对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探讨了4种日短期高温(31、34、37、40℃)对南美斑潜蝇种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短期温度的升高,南美斑潜蝇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存活率明显下降,而发育历期反而延长。31℃时,南美斑潜蝇的内禀增长率(λ)分别为-0.0090和0.9910;34℃时,rm和λ则分别为-0.0685和0.9338,均呈下降趋势;当温度上升至37与40℃时,该虫已不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9.
刘旭  迟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92-11594
以78份土样数据对我国半荒漠地区土壤盐度指标的换算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1:5浸提液电导率(EC1:5)与盐分摩尔总浓度(TEC1:5)的换算幕系为TEC1/5=11.28×EC1:5(r^2=0.99,P〈0.01),TEC1:5与盐分质量总浓度(TDS1:5)的关系方程为TDS1:5=63.37×TEC1:5(r^2=0.99,P〈0.01),由EC1:5推算土壤全盐量(St)的经验方程为Sk=3.60×EC1:5(r^2=0.99,P〈0.01)。  相似文献   

20.
应用黑白瓶法研究了盐度、光照度和温度对漂浮刚毛藻Cladophora expansal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刚毛藻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性,盐度降到10以下或升到40以上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在整个试验盐度范围内(0.38~60),该藻的呼吸作用几乎不受盐度的影响(P〉0.05)。当水温为21℃时,光饱和点为19.2klx,光补偿点为541 lx;当水温为34.5℃时,漂浮刚毛藻产氧速率最大;当水温为39.2℃左右时,该藻的耗氧速率等于净产氧速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该藻的呼吸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