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新利 《河北农机》2023,(20):52-54
商丘市位于我国河南省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沙,这种气候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商丘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900万亩以上,被誉为“豫东粮仓”。此外,商丘市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黄土、沙壤土等,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小麦的生长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针对商丘市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几年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雨雪天气较少,“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小麦的生长安全。为了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商丘市小麦冬前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精细农业管理过程中,智能决策管理系统是基于专家系统、作物生长模型等共同构建的决策支持系统。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融合气候环境、土壤性质、作物类型和相关生长信息等,基于智能管理单元,针对不同农业生产区域制定最优的管理方案与措施。系统论述了精细农业管理过程中决策支持技术、智能管理技术和精确管理决策技术的设计与开发应用,最后提出具体应用案例。研究结果旨在为提升精细农业生产系统的建设提供应用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句容丘陵地势地貌和特有的气候条件,根据句容市近15年的粮食生产特点,总结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品种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近3年的布局设想。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针对目前区域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光热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全程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粮食产后损失率高、粮食生产效益低等突出问题,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为了对不同的技术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提出基于层次分析原则的综合指数法对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并以青岛市平度西寨农机合作社为例进行验证,计算得出其2019年度综合效益分值,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获得适于不同区域的最优技术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整地、起垄、育种、播种、田间管理、植保、收获等作业环节。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科学选择与之匹配的机械化生产设备,把握好该技术前期、中期、后期的应用要点,可为玉米增产、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改促推 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龙口市农机部门根据本区域特殊的生产模式和种植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以改促推的推广原则,并对本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技术流程进行了调整、规范和完善。即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玉米铁茬免耕播种化肥深施(种下5cm)→农药和生物技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等田间管理→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首次或间隔2.3年深松→小麦免耕播种化肥深施→农药和生物技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制度,加快其机械化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此,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分析了其农艺特点和主要障碍,在农机农艺融合、规范栽培模式、优化机具配置、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建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两熟制栽培模式下农业机械化生产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技术及政策层面提出了推进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照农业部领导的指示,农机化管理司组织对水稻、玉米和小麦3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形成了《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和《进一步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3个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淮海小麦主产区不同区域的小麦生产特点和需求,通过分析小麦秸秆田间处理的主要技术模式及秸秆处理装备市场2个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小麦秸秆装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机》2022,(4):4-5
为提高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关键技术到位率,发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四川农业大学组织专家,根据不同生态区气候和生产特点,制定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研山东75家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生产情况,分析规模生产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种植规格、各环节作业方式和机械配备等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并对各环节作业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和田地区玉米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开沟雍土形成玉米沟,使茬地不适合而进行直接免耕播种的现状,2004年在洛浦县设计了"地表有田埂垂直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地表无田埂平行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地表有田埂平行于玉米沟免耕播种""传统播种"4个处理的冬小麦播种试验.试验中测定了出苗率、土壤含水量、地表秸秆覆盖量、覆盖率和作物产量.结果表明:①在玉米茬上垂直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冬小麦与传统耕作对照田的产量相同,因此这种免耕方式是可行的;②改进后的河北"农哈哈"牌2BMF-6C-2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适于灌淤土.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象智能咨询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业气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利用农业气象信息和农业专家知识,以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桃、葡萄、西瓜、大白菜、黄瓜以及西红柿为对象,研究推理机、数据库、知识库以及模型库等,开发了10种区域性农业气象智能咨询系统,实现了向用户提供相应的生产管理、病虫害预报及防治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方案,有效地降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管理的影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是粮食生产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保障我国玉米和大豆产量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在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概念、含义及原理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的核心技术,以及合理选地、选择种植带型和田间管理的必要技术要点,并基于2021年内蒙古实际试点情况,指出当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存在农户对种植技术认知不足、技术应用具有挑战性,节水灌溉、专业机械设备和金融支持政策还未跟上,并提出下一步应加强农技指导和宣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高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固定道对行小麦/玉米通用免耕播种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缺乏配套机具,设计了2BMDF-2/7型固定道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该机利用固定道实现对行作业,同时采用动力驱动粉碎防堵机构,重点解决玉米秸秆地免耕播种小麦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通过性好,对行避茬率在85%以上,能很好地解决玉米秸秆地免耕播种小麦的堵塞问题,可以完成小麦和玉米的免耕播种,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9.4%和23.4%,实现一机两用。  相似文献   

16.
作物长势信息空间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作物长势动态测量的要求,设计了作物长势信息空间分析系统,针对作物冠层信息获取手段及其数据特点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系统主要由光谱文件管理、定点作物光谱分析、动态采集监测、空间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组成。系统能够兼容多种光谱文件格式,具有两种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配有专家数据库接口,具有较强的二次开发潜力。该系统配合车载作物长势检测平台,对玉米的长势空间分析进行了应用效果验证,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实时读取和分析车载式作物长势检测平台的动态数据,通过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能够掌握冠层生物信息空间分布状况。该系统为车载动态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可为制定相应的精准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是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通过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区粮食产量、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小麦、玉米轮作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种植方式、农艺环节、配套机械种类、收获方式、良种质量等相互关联问题,探讨影响小麦、玉米主要粮食生产机艺融合的历史、经济、传统观点、经营模式、科技体制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旨在推动建设持续稳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品种选择、播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研究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农艺措施,这对提高青贮玉米产量、改善饲料品质和提高奶牛产奶量有重要意义,可间接缓解目前国内的“奶荒”现象。   相似文献   

19.
固定道对行小麦/玉米通用免耕播种机设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缺乏配套机具,设计了2BMDF-2/7型固定道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该机利用固定道实现对行作业,同时采用动力驱动粉碎防堵机构,重点解决玉米秸秆地免耕播种小麦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通过性好,对行避茬率在85%以上,能很好地解决玉米秸秆地免耕播种小麦的堵塞问题,可以完成小麦和玉米的免耕播种,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9.4%和23.4%,实现一机两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宽行和窄行0~20、20~40和40~60 cm共3个深度范围土层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特征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宽行和窄行土样的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都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同一深度下,宽行土样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窄行。不同地区及不同深度土样的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种土样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窄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略高于宽行,而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低于宽行。在属水平上,溶杆菌属、交替赤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等为优势菌属。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与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呈正相关,但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等呈现负相关关系。宽行表层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窄行表层土样。短期宽窄行种植模式下麦秸和玉米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物种的多样性,为进一步优化秸秆还田方法、改良土壤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