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及方法、贵州农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体系与应用及其发展综合评价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农村循环经济是贵州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与经济发展因素是农业循环经济总体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03-2104,2112
在阐释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及时进行乡镇企业空间重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依法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作物秸秆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对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及资源存量特征,秸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燃料、肥料、饲料、原料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探索适合贵州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性分析模式在不同农业结构中的可行性.以实现秸秆的高效充分利用,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59-160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产物,顺应世界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农业收入,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内涵、原则、意义以及必要性;然后提出当前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农村地区怎样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提高农业收入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循环经济的模式应用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对农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本文从法治化的视角,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进行构建,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改善农村环境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过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农村环境改善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综述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资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根据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发展模式、实证分析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以循环经济促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农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紧密相连,本文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面向循环经济的三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信息化农业。  相似文献   

9.
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为富宁农村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改善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像富宁这样一个山区贫困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确立科学的理念、合理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台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首次在江苏省提出了"桑—禽(蚕)—菌—沼"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开辟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新途径。总结开发了一批技术成果,集成推广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东台市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现就生态农业良性循环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韬  林鹏  赵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34-3736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相互关系,表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薄弱;政府政策指导不足;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树立全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创新;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多管齐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必须搭建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区域农民培训中心和科技创新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引导和支撑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上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等方面。为此,必须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进  李思经  陆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44-17046
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园区文化4个子系统,并提出创新文化的建设途径可以从院所文化诊断、宣传引导、各项内容建设以及固化和深化4个阶段来推进,逐步建立起先进的理念文化体系、有利于创新的行为、制度和园区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影响黑龙江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政府体制僵化致使角色错位;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垦区监督组织较落后。结论是黑龙江垦区要协调明确循环农业生产各主体关系;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推进其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发展机制良性运行,为农垦总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兴录 《农学学报》2019,9(12):92-9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发展的战略。乡村振兴关键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而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业,勇于创新,敢于善于创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本文论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高校农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动国内农业向纵深发展,中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稳步、快速地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劣则决定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为了推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各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最后从政策、法律、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