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虾的聚缩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3.
对虾的聚缩虫病是对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对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 一、病原体 对虾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幼体聚缩虫病是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危害性大,且又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研究了其病的病原体、发病的过程及危害、发病时的症状及病变、发病的条件以及提出了防治的具体措施。一、病原体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Z.arbuscula),它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peritncha)、钟虫科(Vorticellidae)、聚缩  相似文献   

5.
沈亚林  郑国兴 《海洋渔业》1991,13(4):155-158
<正>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尤其在高密度精养的情况下,聚缩虫(Zoothamnium sp)对发展生产的危害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聚缩虫是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的原生动物,无论是在对虾育苗还是在对虾养成过程中,常常由于聚缩虫的大量繁殖,使其附着在对虾的鳃和体表上,影响对虾水流交换、游泳能力。病虾往往食欲下降,生长缓慢,蜕皮困难,严重时甚至缺氧、窒息死亡,使生产蒙受重大损失。为此,我们从生物学角度探讨聚缩虫,目的在  相似文献   

6.
王礼虎 《科学养鱼》1995,(12):32-32
梭鱼卵孵化过程中聚缩虫病的观察与防治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环毛目,单细胞个体着生许多纤毛,身体后端有一柄固着于其它物体上,形成很大的群体,一受到刺激整个群体就会收缩,聚缩虫病在海水育苗的许多品种如对虾、河蟹上均有发现,而且都有资料报道,但此病在梭鱼卵的孵...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瓶颈”之一。病害防治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实际生产中,胡乱用药,用禁药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如何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防治此病迫在眉睫。本文就中草药对中国对虾感染聚缩虫的治疗效果作了初步研究,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对虾的聚缩虫病是对虾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对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感染细菌病,继而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8.
聚缩虫病害是养殖对虾中常见病害之一,70年代外国专家就提出用福尔马林能有效地防治对虾聚缩虫病,国内也有许多资料介绍这方面的防治技术,但多属于药物对聚缩虫和对养殖对虾毒性方面的论述。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虾塘进行综合性地开发利用,普遍混养贝类,因此如何筛选虾、贝混养塘防治聚缩虫病害的有效药物这是需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新课题。我们曾选  相似文献   

9.
<正> 聚缩虫(zoothamnium)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病是河蟹溞状幼体期的主要疾病之一,如治疗不及时,会给河蟹育苗带来很大危害。1989年,本场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3~5日龄的第Ⅰ、Ⅱ期溞状幼体发生了严重的聚缩虫病,我们采用甲醛和新洁尔灭治疗该病效果较好。一、病症聚缩虫成树枝状,其根部寄生于河蟹溞状幼体的头胸部、腹部等处,附肢上未见有寄生现象。一般情况下,感染强度为1~5个,被感染的溞状幼体活动能力弱,体质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虾业发展,虾病问题也日趋严重,一旦防治不当,轻者减产,重者全池覆没,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1990年在养虾生产实践中,正确合理的施用了漂白粉,结果表明对防治一些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1.漂白粉治疗对虾聚缩虫病聚缩虫病在对虾养殖中几乎各地都有发  相似文献   

11.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6,23(3):46-46
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钟虫等。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都是群体生活,柄呈树枝状分枝。聚缩虫伸缩时整个群体一致伸缩,独缩虫群体中各个体单独伸缩,累枝虫不能伸缩,钟虫不成群体,伸缩时呈弹簧状。固着类纤毛虫病、壳吸管虫病及莲蓬虫病在育苗期间多发生在中、后期,以5月下旬较为严重;在养成期间,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越冬亲虾有时也患此病,但一般不严重。虫体少量固着时, 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虫体大量固着时,患病幼体肉眼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 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最终死亡。镜检时可见幼体体表或附肢上附生着大量虫体,患病成体可见虫体布满对虾  相似文献   

12.
纤毛虫病是对虾养殖中严重疾病之一,此病一旦暴发将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是目前病毒和细菌性疾病以外主要的对虾病害。纤毛虫属原生动物,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型虫、累枝虫等数种,隶属缘纤毛目,固着亚目。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育苗期间,以选择施用0.5ppm和1ppm高锰酸钾、换水补药的方式为预防措施,以泼洒2~4ppm高锰酸钾短期药浴为应急治疗方法,连续2年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取得了抑制和杀灭聚缩虫病成功率为100%,每立方水体生产15~25万尾仔虾的良好效果。育苗水体长期施用0.5~1ppm高锰酸钾对对虾幼体、单胞藻、卤虫无毒害作用,对微粒饵料、水质因子亦无不良影响。高锰酸钾施用方便,成本低廉,投入成本只占万尾虾苗售价的万分之一左右,便于在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殿荣  朱励华 《海洋渔业》1991,13(5):205-206
<正> 聚缩虫病害是中国对虾养殖明间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特别是常与丝状细菌和藻类同时附着,影响对虾鳃丝的气体交换,个体消瘦,甚至发生死亡。该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如 Johnson(1973)和 Lightner(1977)曾提出福尔马林能有效地治疗对虾聚缩虫病,国内报道的有用0.5~1 ppm 的新洁尔灭与5~10ppm 的高锰酸钾混合用可杀灭聚缩虫以及用茶粕5ppm 促使对虾脱皮以达到除去聚缩虫之目的等等。我们曾选用福尔马林等药物试验,经多次筛选认为一些药虽  相似文献   

15.
聚缩虫病是在对虾养殖中常见的附着生物病害,发病率高,几乎养虾场都有发生,尤以每年7~10月份为多。其危害在于:当聚缩虫大量附着于虾鳃和体表时,会妨碍对虾的呼吸、游泳、觅食和蜕壳机能,严重的还会导致对虾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钾药浴治疗对虾聚缩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兴  沈亚林  李何 《海洋渔业》1987,9(3):102-105
<正> 聚缩虫病是对虾养殖中的常见病,在有机质含量高,换水条件差的养虾池中更为多见。严重感染的病虾,在体表及附肢出现浅黄色的微毛丛(见图1),常浮在水面及池边,行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梭子蟹等蟹类的抱卵蟹(图见彩中插2)在育苗前暂养过程中,蟹卵上会有大量聚缩虫寄生(图见彩中插2),在育苗前如果不消毒杀虫,大量聚缩虫带入育苗池塘,在蟹苗发育阶段会暴发聚缩虫病,造成蟹苗蜕壳不遂而死亡(图见彩中插2)。早些年大多用孔雀石绿进行亲体消毒,杀灭效果较好,但由于  相似文献   

18.
聚缩虫是栖居海水中的纤毛虫类其中一种,它主要寄生在对虾鳃丝部及甲壳类表皮。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极易感染此病,常造成5~8厘米的对虾大量死亡。该病在水质不洁,富含有机质的虾池场中最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9,(6):24-24
病名: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症状:虾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等)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时,虾体外观呈黑色,体表有灰黑色绒毛。当大量虫体寄生在虾体、鳃、附肢时,轻者病虾活动能力下降,不摄食、不蜕壳,生长缓慢,影响鳃的呼吸,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起虾的死亡;成虾感染寄生虫后体表粗糙,  相似文献   

20.
本较详细介绍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毒病、细菌性疾病中的烂眼病、白黑斑病、黑鳃病、烂鳃病、褐斑病、纤状细菌病以及寄生生物病害中纤毛虫类的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倡对虾健康养殖模式,采用生物制剂防病,结合一些药物的治疗,在生产实践中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