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四品种黄牛正常牛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宏  邱怀 《中国牛业科学》1994,20(4):1-2,38
通过淋巴细胞培养对4个黄牛品种共63头正常牛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类型和频率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牛,岭南牛和西镇年多倍体细胞出现率分别为4.12%,4.57%和5.21%,平均为4.87%。多倍体包括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结构变异有缺失,染色单体裂隙,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间隙,染色体断裂和断片几种类型。蒙古牛,秦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总的结构变异率分别为2.87%,2.65%,1.94和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周血微量全血培养法研究了生活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藏系绵羊的染色体核型及畸变。结果表明:三种绵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NF=62,公羊核型为54,XY;母羊为54,XX。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结构断裂和多倍体,其频率分别为:青海细毛羊1.530%和1.844%;新疆细毛羊2.292%和1.568%;藏系绵羊2.022%和1.103%,并对三种羊的畸变类型进行下检验,结果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羊和引入青海的新疆细毛羊染色体进行卫显带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绵羊G-带带型基本一致;Ag-NORs分布位点相同;C-带着色区域相同,但异染色质区域大小和染色深浅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四川省凉山地区地方黑绵羊的遗传多样性和父系起源,本试验对黑绵羊Y染色体单核苷酸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凉山州盐源县、普格县、布拖县三个县采集43只黑绵羊公羊的抗凝全血,从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Y染色体SRY基因片段后直接测序。结果显示:黑绵羊Y染色体上8个单核苷酸位点中仅一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o Y1,G/A),据此将黑绵羊分为OAR1和OAR2两种单倍型,其个体数量占比分别为90.70%和9.30%,单倍型多样性为0.173±0.072,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38±0.000 13。本试验表明凉山地区黑绵羊Y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初步推测其可能存在两个父系起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青海3个生态类型共计216只藏绵羊血红蛋白(HB)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欧拉型藏绵羊和山谷型藏绵羊HB位点受HBA和HBB2个等位基因控制,出现HBAA、HBAB和HBBB3种基因型;而高原型藏绵羊HB位点受HBA、HBB和HBC3个等位基因控制,出现HBAA、HBAB、HBBB和HBAC4种基因型。3个生态类型藏绵羊HB位点均分别以HBAA和HBA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欧拉型藏绵羊、山谷型藏绵羊和高原型藏绵羊的HB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04、0.8143和0.8116,HB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990、0.9000和0.9060,且HBA等位基因频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经χ2检验,3个生态类型藏绵羊HB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和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测定西藏昌都地区8只阿旺绵羊和8只藏绵羊mt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GeneBank中绵羊mtDNA的两种变异类型A和B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阿旺绵羊mtDNA控制区长度为1180~1183 bp,而藏绵羊为1 180 bp,序列中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将两品种(类群)9种单倍型序列与mtDNA的两种变异类型A和B序列进行比对,共发现106个变异(突变)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8.945%.两品种(类群)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1.755%、0.928%和0.857±0.082、0.893±0.086;序列的分歧度为3.8%,Kimura 2-parameter距离为0.0344.系统发育NJ树表明藏绵羊和A类线粒体聚为一类,而阿旺绵羊mtDNA单倍型序列同B型线粒体聚为一枝,说明藏系绵羊mtDNA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绵羊3号染色体11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经公布的绵羊3号染色体连锁图谱中选取11个微卫星位点,分析这些位点在四川凉山半细毛羊参考群体中的580只父母代及其后代在个体上的多态性,利用MultiQTL程序构建绵羊3号染色体两性平均连锁图谱。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1个.杂合度为0.3232~0.8179,多态信息含量为0.3125~0.8410。本研究所构建的连锁图谱在不同家系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与已公布的第二、三代遗传连锁图谱的总长度、标记位置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四川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品种3个。培育品种有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凉山半细毛羊。山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成都麻羊等;绵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藏绵羊、贾洛绵羊;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努比山羊、吐根堡山羊。大多数品种生产性能优良,为全省实施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种源保证。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首次对云南半细毛羊耳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建立了云南半细毛羊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7、12、17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6、42和47 h。细胞生长曲线均为"S"型。云南半细毛羊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染色体(2n=54)所占比例分别为93%、86%和81%,其中,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总相对长度197.86,平均相对长度3.6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青海藏系绵羊高原型祁连县种群和山谷型互助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水平,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获得了2个类群共63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全长(1 140 bp)。结果表明:排序后的序列存在35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7个简约性位点和18个单突变位点,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高原型祁连县种群和山谷型互助县种群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81±0.05,0.74±0.08,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03 7±0.002 1,0.004 2±0.002 3,比较而言,遗传多样性偏低,与目前的资源量和分布相适应。分子变异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结果均表明,祁连县高原型与互助县山谷型藏系绵羊类群间并不存在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甘南藏羊肉色深红(4.10分),大理石纹评分1.60;pH分别为6.26—5.55,均在正常范围;系水率59.82%、熟肉率63.76%。系水率低于小尾寒羊、滩羊、波蒙F1、陶蒙Fh当地蒙古羊熟肉率除低于当地蒙古羊外,高于小尾寒羊、滩羊、波蒙F1羊、陶蒙F1羊;剪切力6.40kg/cm2,嫩度稍好于当地蒙古羊,综合品质独特。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推广优良品种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选种、选育和羊肉生产性能推广应用,选取山谷型藏羊与青海半细毛羊和青海藏羊3个品种、不同年龄的羯羊,开展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山谷型藏羊主要营养指标和检测数据为:粗蛋白含量为21.00%,粗脂肪3.15%,胆固醇0.3650(mg/g),挥发性盐基氮0.1190(mg/g),矿物质总量6 785(mg/g),能量为4.74(kJ/g),氨基酸总量比青海半细毛羊高16.08%,比青海藏羊高5.06%。结论是挥发性盐基酸的含量可反映了羊肉的新鲜程度,在0.15 mg/g以内均为新鲜,说明本次分析检测的羊肉具有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食品,是符合无公害食品。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g.38976954C>A位点多态性和可卡因-苯丙胺调控转录肽(CART prepropeptide,CARTPT)基因g.9856267C>A、g.9854141G>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为绵羊多羔新品系的选育和高繁殖力机理研究提供参考。采用重测序和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常年发情(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萨福克羊)的不同绵羊品种PRLR、CARTPT基因进行检测分型,然后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38976954C>A位点有CC、CA和AA三种基因型,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g.9856267C>A位点存在CC、CA和AA三种基因型,g.9854141G>C位点存在GG、GC和CC三种基因型,这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g.38976954C>A位点在小尾寒羊、草原型藏羊、滩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苏尼特羊、湖羊和萨福克羊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A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9854141G>C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草原型藏羊、滩羊、湖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萨福克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A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9856267C>A位点在草原型藏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9854141G>C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PRLR基因g.38976954C>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该位点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CARTPT基因g.9856267C>A和g.9854141G>C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但这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各胎产羔数相差较大,推测该位点可能对产羔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拖黑绵羊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并比较二者的异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1周岁布拖黑绵羊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各部位肌肉混合肉样脂肪酸的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酸主要由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亚麻酸等构成,其中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肌肉中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布拖黑绵羊中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而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中检测到56种挥发性化合物,二者共同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己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3-辛二酮、辛醛、苯甲醛、壬醛等,不同羊存在个体差异,且2种绵羊挥发性成分中占主要地位的可能是醛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绵羊品种FGF5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S)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绵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段为绵羊的FGF5基因片段。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中国美利奴等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扩增产物存在G→T突变,该突变位点使编码的氨基酸发生A→S的改变;引物2扩增产物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一突变位点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绵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藏羊以等位基因A为主,而中国美利奴羊则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各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扩增产物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藏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它品种有显著差异,中国美利奴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g.125589006G>A四个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绵羊高繁殖力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草原型藏羊)DUSP6基因上述4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绵羊g.125589716G>A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中存在AA、GA、GG三种基因型,在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g.125589006G>A位点在单、多羔绵羊群体中均只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g.12558900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DUSP6基因各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说明,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以及g.125589006G>A等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次产羔数之间均无显著关联(P>0.05),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存在CC、TC和TT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g.40674542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经卡方适合性检验,该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其余3个绵羊品种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g.40674542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说明FSTL3基因g.40674542C>T位点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速激肽受体3(tachykinin receptor 3,Tacr3)基因g.21484478A>C、g.21560640C>T和g.21560688T>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Tacr3基因3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其中g.21484478A>C位点存在AA、CC和CA基因型,g.21560640C>T位点存在TT、CC和TC基因型,g.21560688T>C位点存在TT、CC和CT基因型,3个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21484478A>C位点在滩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g.21560688T>C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g.21560640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21484478A>C位点在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21560688T>C位点在滩羊、策勒黑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3个多态位点与小尾寒羊第一、二、三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推测Tacr3基因3个多态位点均不适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19.
为推广优良品种在高寒牧区成为优势种,我们选纯种欧拉型藏羊为父本,青海藏羊和小尾寒羊为母本,经A、B、C三组杂交、培育和试验结果表明:杂种羔羊出生重:A组为4.3 kg,B组为3.7 kg,C组为4.4 kg,对照组分别0.8、0.7和1.2 kg,A、B、C三组初生重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C组初生重最大;12月龄杂种羊的胴体重与对照组比,欧x寒藏组提高率达109%,欧x寒组提高率为88%,欧x藏组提高率为60%,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欧拉杂一代成年公羊体重比青海藏羊高9.5%、母羊高7.2%;比小尾寒羊公体重高4.2%、母羊高5.8%;肉质中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等特性数值仍在上升,且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