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等。受农业活动的广泛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所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 形成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等.近年,内乡县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和畜禽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从非特定区域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进入受纳水体,形成的水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等。抓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农田渗漏或挥发作用,形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秸秆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以及污水灌溉带来的污染。近年来,我市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08,(10):33-33
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据美国1990年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农业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总量的68%—83%,导致50%70%的地面水体受污染或受影响。经过10多年的有效治理控制,  相似文献   

7.
合理利用沼气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煙 《吉林农业》2008,(1):11-11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1.1化肥的使用及污染当前主要使用的化肥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氮肥有碳铵,尿素;磷肥有过磷酸钙;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复合肥有二铵,硝酸磷肥,三元复合肥等。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相似文献   

8.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或过量使用,以及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饲养畜禽、水产等粪便的乱放乱排,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所形成的水  相似文献   

9.
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0个市级行政区化肥施用情况的调研,估算了农田化肥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在耦合农业化肥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三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化肥氮磷污染风险分级方法并初步识别了重点区域。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其化肥施用量呈现上升趋势,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南省,氮磷流失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41、0.61 kg·hm~(-2)·a~(-1)。湖南省为六省一市中农田化肥氮磷污染的高风险区,上海市为低风险区,其他五省则以中、低污染风险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对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防范,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1996年至2003年化肥的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库区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由1996年的9.1×107 kg增加到2003年的1.1×108 kg,增幅为20.9%;但由于库区蓄水的影响,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2.6×107 kg。8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5%、6.2%和25.4%。库区化肥施用存在偏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8年中氮肥、磷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分别为73.6%、21.0%、5.4%。农田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3%、13.2%,地面径流率分别为9.5%、5.3%,地下淋溶率分别为0.54%和0.75%。三峡库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其中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比磷肥和钾肥多。库区19个县市农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后的污染源强总体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 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 形成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用地膜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等。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查看、咨询相关农业专家等方式,对洛阳市的面源污染进行了调研。1 洛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情况a.化肥施用情况洛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目前,农田化肥施用、养殖业污染、农膜污染、焚烧秸秆和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广泛施用化肥。1990—2008年,我国因化肥施用造成总氮排放从313万t增加到408万t,总磷排放从16万t增加到25万t。农药残留会通过地表径流造成水体污染,大  相似文献   

13.
面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而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1996年至2003年化肥的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库区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由1996年的9.1×10^7kg增加到2003年的1.1×10^8kg,增幅为20.9%;但由于库区蓄水的影响,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2.6×10^7kg。8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5%、6.2%和25.4%。库区化肥施用存在偏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8年中氮肥、磷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分别为73.6%、21.0%、5.4%。农田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3%、13.2%,地面径流率分别为9.5%、5.3%,地下淋溶率分别为0.54%和0.75%。三峡库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其中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比磷肥和钾肥多。库区19个县市农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后的污染源强总体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农田养分流失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田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农田面源污染的各种监测技术,包括径流产生污染物监测、淋溶产生污染物监测和在线监测。农田径流污染物的主要监测方法主要有人工模拟降雨产流法、流量计法、堰测法和容积法;农田淋溶污染物主要监测方法有淋溶盘法、淋溶集水槽法、渗漏池法、抽滤管法和模拟土柱法;农田养分流失在线监测虽然尚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经济局限性,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清单分析方法,研究孝感市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秸秆遗弃、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地表径流中COD、TN、TP的污染负荷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弄清孝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分配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进而为削减孝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湖北省孝感市的农业面源COD、TN、TP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21.53万、2.53万、0.53万t/a,相应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07万、2.53万、2.63万t/a。主要污染物是TN、TP,市内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与化肥施用。因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TN、TP的排放浓度分别是15.18、2.78、0.87mg/L,达到中等程度污染。因此,针对孝感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控的污染物主要是TN和TP;防控的重点源是畜禽养殖、种植业和农村生活;防控的重点区是汉川市、应城市和安陆市。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是最重要且分布最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会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总结了民乐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生活垃圾、氮素、磷素、残余农药与农村禽畜粪便等有机或无机物质,随着降水和径流冲刷,通过渗漏、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使大量污染物流入附近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引起的污染。近年来,文山市通过先进生态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禁养区治理、"七改三清"、乡村环境治理等措施的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文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安江流域茶园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实施,摸清了黄山市新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进行了茶园肥料面源污染地表径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传统化肥的茶园管理方式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溶的总氮总磷进入到新安江流域水体,对水质的影响明显;通过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减少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